品味倾听的快乐
——教学微课题“学会听课”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芮艳
新接的班级,53个孩子和我一起,在每天的上课听课中慢慢熟悉彼此。时间缓缓流逝,我们逐渐适应彼此的交流方式,课堂开始变得饶有趣味,交流逐渐热烈而深入,有一些孩子甚至跟我达到了心有灵犀的境界。但是,另一种疑惑也逐渐在心头蔓延——一部分孩子淹没在课堂里。他们总是静静坐着,用最标准的坐姿面对老师,很认真地听课。但是,他们的眼中很少出现踊跃的渴切,脸上也难得显现成功的笑容。被点名发言时,他们或局促或茫然;作业本上,显而易见的理解性错误让人费解。我常常禁不住想问:孩子,你会听课吗?
每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就自然地聆听世界。听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走进课堂,排排坐听讲课。小学里,听课更是孩子们校园生活的重头戏——每天上课,每课必听。但是,学生们是不是会听呢?培养学生倾听能力迫在眉睫。
百度一下,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来听,它是一门艺术。倾听不仅仅要用耳朵来听说话者的言辞,还需要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说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美国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语文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即“如何听课”。 美国语文教学研究会甚至把“学会听课”直接定义为“学会倾听”。由此可见,学会倾听是多么重要。不会倾听,就不会主动去思考,跟更不会积极去表达。说到底,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听课”、“被学习”,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我开始琢磨如何引导学生“想听课”,如何教会学生“倾听”。
一、用活动疏导,让“倾听”变成愿望
首先,我开始给每一个孩子建立“听课档案”,详细记录每节课上听课和参与的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听课水平的层次。一个阶段下来,学生的听课现状就界限分明地呈现出来:只听不思的、只听不会的、只听不说的、边听边思的、边听边说的、听说俱佳的……越往上,人越少,高居塔尖的是凤毛麟角。
在摸清状况的基础上,我在课上开展了“语文课,怎样听最快乐”的主题活动。一组“课堂写真”的幽默画面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会听的分享快乐,不会听的倒倒苦水。这样一个活动,让很多平时很少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也说出了心里话。大家都觉得,听感兴趣的内容,说自己的心里话,这样的语文课很带劲儿。
紧随其后,我又布置了小作文《语文课上,我喜欢……》,并约法三章——写最真实的自己,说最真实的希望!一篇一篇阅读着学生的作文本,一次又一次被那发自肺腑的话语打动着:喜欢品味美妙的文字、喜欢欣赏动人的朗读、喜欢自由自在地交流、喜欢无拘无束地想象……是啊,语文课向孩子们敞开了一扇多姿多彩的大门,怎么能不喜欢呢?但是,怎样才能达到内心向往的境界呢?很多学生也在作文中袒露心迹,有时候想听听不懂,有时候想说怕说错,有时候觉得太平淡索然无味,有时候觉得思考太难望而生畏……很多时候,我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着孩子们的“听课”效率,逐渐忽略了导致听课效果最本真的东西。由于学生自身资质的参差不齐,他们的倾听能力会有很大差异,倾听状态的稳定情况也不一样。有很多时候,他们会因为能力问题(如听不懂)或心理问题(如兴趣问题、如对教师的不信任或反感等),自动关闭接收课堂语言信息的通道。这样,就出现了听而不闻的状况。我有意识地挑选了一部分听课效率高的学生作文在班级交流,把他们听课的成功感放大,让每一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倾听带来的快乐。一连串敞开心扉的交流,让学生清晰了解了自己在语文课堂的位置,来自同伴的智慧分享更让学生明确了同一个方向——学会倾听,快乐听课!
二、用规则约束,让“倾听”成为现实
乘热打铁,我倡导学生一起来制定语文课的听课规则。我们分别从“听”“思”“说”三个纬度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制定了简单易行的规则。规则试行的第一个星期,语文课前,我和学生用一两分钟来重温规则。在规则的制约和互相鼓励下,学生认真倾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呈现出一种喜人的活力。
无论什么规则,熟悉以后都会出现一个“疲劳期”。在规则实行一段时间后,我在班级里推行了“听课积分制”,每位同学用自己语文课的出色表现来建立自己的“智慧银行”,每周开展一次“积分购买奖品”的活动。我的口袋里总是装着面值不一的分数卡,及时评价及时奖励。“积分制”推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更关注彼此的发言,相互评价的能力也有所提升。于是,在师生有了一定默契的基础上,当堂奖励发“积分卡”逐渐挪到了课后总结环节。
“听课规则”让学会倾听、享受倾听的学生越来越多了:认真听并内化为自己认识的人多了(即时抽查复述);边听边思考的人多了(即时用手势判断或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堂练习的质量高了(学生作业的速度和正确率都有提高)。
三、用礼仪规范,让“倾听”成就“健美”
但是,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因为规则干扰和激情高涨,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静心思考的时间不够,导致思考不够深入,表达不够流畅和精炼。课堂上很热闹,但是也比较浮躁,常常会打断他人思路、破坏课堂情境。
正好,集团开展了建设“健美课堂”、评选“健美学生”的活动。我带领学生一起认真解读集团推行的“健美课堂细则”,从“听”“说”“读”三个方面提出了礼仪要求——静静地听、响亮地读、专心地思、自信地说。在接下来的语文课堂上,我反复强调听课礼仪,树立正面典范引导,“课堂健美细则”逐渐在学生心里生根。
三轮尝试,使我的语文课堂不断向美好行进,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会倾听,听得进知识,听得懂观点。渐渐地,一些学生开始自觉做起了随堂笔记;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交流,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一部分学生甚至能辩证地接受他人观点,来提升自己的看法。学会倾听,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让老师品尝到了教学的幸福。当然,语文课魅力无穷,我们的行走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