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课程建设>>国家课程>>语文>>感悟手记>>文章内容
生长性课堂,师生共生长
发布时间:2015-09-2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徐洁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常常自省:我的课堂将带给孩子们的是怎样的生长?用怎样的方式来实现我的生长呢?每次听课学习,在观课的过程中我也总在学习教者的精巧设计,给孩子带来的是怎样的生长?最近学到了一位老师教学的《争论的故事》的课堂实录,我就带着生长的眼光来学习、分析这样的有生长的课堂。

第一、生长性课堂应该是能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状态的基础上唤醒学生学习热情的课堂。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他要唤醒学生。唤醒学生的什么呢?我想就是参与,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参与程度,参与效果。解决了学生的参与问题,就达到了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目的。想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完全了解学生本节课症结所在。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讲让学生评让学生动让学生解答。教师要创造性的备课,备学生不会的,不系统的、理解不深刻的。

【案例一】

师: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做个介绍,你来猜,我在我们自己的学校里教的是几年级,说说理由?

生:三年级,因为今天你上三年级的课。

生:因为你教二年级的,刚才教了二年级。

师:刚才那位老师比我年轻,刚才那节课不是我上的。

生:你教六年级,因为教过高年级才能上三年级

师:都没有猜对。

生:一年级。

师:为什么?

生:特别年轻。

师:这是夸我啊。

生:教四年级

师:教过四年级,就可能教三年级。就五年级没有猜。那我到底教几年级呢?啊,还有人猜我不教书。还是我来揭开谜底吧。

师:我教的是一年级。刚才的气氛非常好,如果大家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差不多要吵起来了,这就不叫讨论,这叫什么呢?

 生:争论。 

师:这是一只手,这也是一只手,这就是争论的争字。就是两个人讨论时自己坚持自己的意见,差不多要吵起来,这就叫争论。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争论的故事。

 老师在课一开始与学生的交流看似随意,却是对该年段孩子现有知识基础上的一次巧妙设计,孩子们对于“讨论”一词是有所了解的,所以这个交流以一个有趣的话题引到学生展开讨论,学生遇到这么一个轻松有趣的话题也乐于参与,在引导学生轻松讨论过后,许老师适时提出如果坚决不同意别人的意见就叫“争论”。学生的参与意识被唤醒,参与热情被调动起来了。

第二、生长性课堂应该是在充分挖掘研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能够适时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也就是挖掘教学内容中必须带给学生的东西,面对我的这一群学生,这篇课文所要教授的语文类知识、情感体验、所要提升学生的某方面精神都需要思考,而其中作为我们语文学科,我想重点应该关注的是我们学科的本体性教学内容,也就是,关注语言视角,努力开放和利用每篇文章可能给学生带来的语言能力发展的价值。

【案例二】

师:请你聚精会神地想一想,第一到第五小节是写争论的故事,那么其余的小节是写什么呢?谁来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些内容到底讲什么?

生:指名不同的学生读

师:学生读得过程中,矫正时说:我们不浪费时间,请你再读一次。

生:读

师:我把赞许的目光投给你,因为你读错一次,又马上改过来了。前半部分

讲争论的故事,后面部分写什么?

师:简洁一些

生:听完故事的感想

师:如果我说一到五小节用小标题概括,我称之为讲故事,板书:讲故事。

这后半部分可以概括为——

生:论故事

师:也可以用徐老师刚才给你的词——

生:谈感想。

师:都可以。就用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论故事,板书。第几到第几小节是写论

故事呢?

生:第六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第六到第十二小节

生:到第十

生:到第十二小节。

师:有人会说,压根就没有第十二小节,怎么会出现的呢?后面有一个

生:省略号

师:你觉得是省略号吗?

生:加强省略号

生:升级版的省略号

生:增强省略号

师:不同于省略号,有两个省略号组成的,是删节号。

生:删掉了小节

师:删掉了什么?

生:感想

师:但是也代表是一个小节。只有三个同学标称了十二小节。给你一分钟时

间,改成十二小节。

生:改

师:论故事是从第几到第几小节

生:第六到第十二小节。

  本文板块明确,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教师耐心地逐步引导孩子分清板块,而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给段落起小标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教师给第一板块先起小标题作为示范,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把手,跳一跳就能够到,学生中涌现出了好多精彩的小标题。同时,删节号也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从错误的回答中发现了这一可贵的资源,教师适时抓住予以引导。纵观这几点教学内容,教师都是紧扣文本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展开教学的,对于教学内容的提取和选择很有见地,这样一堂课的学习带给学生的除了学习时的愉悦,语文学科特有的知识更是扎实。

第三、生长性课堂应该是在充分的师生互动中能够实现教学相长的课堂。教育是召唤和应答,是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召唤和相互应答的过程。教师通过教,用知识召唤学生踏上教育目标预设的生命的生长之路,而同时他必须对此作出自己的应答,采取相应的行动。

【案例三】

师: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第一部分讲故事。请五位同学分角色读课文。

生:读文 争论的 部分(生读到烟熏火燎读成熏烟火燎)。

师:你被烟熏了,这里再读一遍。

生:读

师:读得挺好的,咱们还得再来练练。谁来争论?

生: (抢着举手)

师:一个各个一个弟弟,合起来就是课文中的一个词?

生:兄弟

师:她们争论什么?

生:怎么吃。

师:怎么吃?

生:哥哥要烤了吃,弟弟要煮了吃。

师:你跟我写:烤。右边是你们比较建议的考试。到底该怎么吃?这两种烧

法到底有什么不同?看图

生:煮着吃,要把大雁放在锅子里,烤是放在火上烤。

生:煮要用水,烤只要用火就行了。

生:煮着要用水火和锅子,烤是烟熏火燎,注意卫生。

师:我很赞同你前面的话,你很会思考。

老师语言很有感染力且能言善辩,运用她的语言智慧,独具匠心地驾驭着整个课堂。不管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环节,都显得淡定从容。她不断地运用新花样刺激着孩子们的感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老师随和,孩子们舒展,那些充满稚气充满童趣,还有些耐人寻味的回答,不时博得大家阵阵笑声。在指导学生正确学习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对学的兴趣,看似随意,颇有妙手偶得之的侥幸,然而细细琢磨却是匠心独运的形随神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