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歌唱类教学的策略研究>>总结提炼>>文章内容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即兴创造活动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4-12-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静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即兴创造活动的策略

摘要:音乐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一个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音乐教学中有机地融入即兴创造内容与创造方式可以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即兴创造中彰显学生个性,展现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

关键词:音乐教学;即兴创造;教学策略

运用音乐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途径。特别是随音乐即兴创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即兴创作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学生在音乐中享受喜悦、乐趣。音乐不仅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创作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一个人的创作能力,音乐在其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即兴创造活动应当采取以下四个策略: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经验相联系

重视学生的主体经验是指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艺术经验以及社会经验。创新是人的特性,是人的天赋潜能,创新是根据一个人的经验而进行的。所以我们在音乐即兴创造中根据音乐表现内容与表现特征设计特定的场景,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将自己的经验与音乐表现内容相联系,利用即兴创造活动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情感体验。聆听、感受、表现、展示已有的生活文化体验,激发了记忆,从而引起了情绪的投入,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在听、想、唱、演的活动过程中意识到音乐是从社会生活中来,同时也达到强化艺术经验的目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经验,使学生在自主的实践中掌握歌曲,体验音乐,理解音乐。

二、即兴创造活动须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即兴创造活动须建立在充分地感受、体验的基础上。音乐的学习是先通过歌曲的学习、体验,以及对音乐要素的细致分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即兴创造活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所给的音乐内容进行即兴创造,则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已有的体验,学生的表演亦是紧扣音乐情绪。即兴创造的结果是学生内心音乐体验的外在表现,体验和表现是相互融合又和谐统一的。音乐课程中的即兴创造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应当合乎艺术的规律,合乎音乐的规律。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学习活动,发挥“通感”的作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启发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由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引起自由的想象。

三、采用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形式

音乐课中的即兴创造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它以即兴为导入,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生活等结合起来,将歌唱、演奏、表演、身体活动等结合起来,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性,而且学习的内容以及小组成员的差异也决定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多维度的。在活动中,教师应特别重视活动本身,提示自己的理解,并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学中,即兴创造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配乐法

  通过观察、分析、判断、选择等方式,为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选配音乐并进行交流或通过聆听、体验,选择不同的乐器或节奏,即兴为歌曲伴奏。通过这种即兴创造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让学生们在观察和分析中提高联想和创造的能力。

2、律动法

即以身体各部分为乐器,把对乐曲的感情变为具体动作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节奏,利用肢体动作准确地感知、记忆、创编各种节奏或给歌曲、乐曲配上律动,以舞蹈语言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等。  

3、语言转化法:

  即在聆听音乐时或之后,让学生用色彩、线条、图形来表达音乐作品的意境和音乐形象的交流活动。也可以用书面文字的形式进行创作,然后在课堂上以音乐作品为背景进行有感而发的展示。

4、 场景表演法:

即利用学生好幻想好表现的天性,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象世界——音乐故事,再根据联想中的故事,师生共同设计情节和角色,编排成小品或音乐剧,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即兴排练、表演的交流活动。

四、构建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

在音乐教学中即兴创造活动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彼此讨论、交流、表演。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交流互动关系。教师有意识的设计活动过程,合理的组织学生参与音乐体验与实践,认真倾听学生的感受与理解,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积极与学生交流观点,亲身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适时对学生的创作给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兼职为学生创作的欣赏者、激励者。即兴创造活动作是群体性的活动,要求参与者互相配合。促使学生在音乐的纽带中进行着人际交流,构建民主的教学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相应地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合作能力。

总结:

即兴创造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创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其它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理有效的开展即兴创造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一个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润明.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J]. 中国校外教育. 2012(05)

[2]孙桂英.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 学周刊. 2012(13)

[3]刘瑞英. 小学音乐创作教学一得[J]. 江苏教育. 2004(02)

[4]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静 性别:女,江苏省无锡市人,1989年出生,

学历:本科  职称:小学一级  常州第二实验小学,

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  详细通讯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翠竹新村11号第二实验小学  邮编:213000 联系电话:13815022057  E-mail:  331305759@{域名已经过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