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音乐方法之我见
本文中介绍的几种教学方法对音乐感知等技能的训练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一、快速反应法:
教师通过即兴演奏的变化或语言、数字口令、视觉信号(卡片、板书、手势、点头示意),使学生能对感受、感知到的节奏变化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走或跑、动或止、重音或非重音,强拍或弱拍……)。它是培养学生注意的指向,集中性和分析能力、自动化反应能力,是着重于心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它可分为规则变化反应——每次变的时间有一定的次序,或明显揭示和随机变化反应——无时间规定无暗示的随时可能的变化。这种练习常用于新内容的呈示阶段。
二、跟随表现法:
学生随教师的即兴音乐所提示的速度、力度、句法、发音、重音等的不断变化做出准确的相应变化。目的是训练学生对音乐外在的与内在的因素做出灵活反应。它是着重于对情感体验和表现力的培养。练习中要求学生以一定的平衡意识适当控制兴奋情绪和动作的力度、幅度。
三、因子代换法:
以新的节奏因子代换先前学习过的音型中的某因子。其练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用数字口令表示代换的拍所在的位置,可依次、可随机变化口令,学生进行读、唱、动或演奏的练习。二是将代换后形成的诸音型编成顺序(如A、B、C、D),发出口令,学生凭记忆读出、奏出或用动作表示出相应的音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对音型的结构、特性的感知、认识能力,以达到举一反三效果。
四、插入卡农练习法(回声卡农):
教师用拍手或其它方式表示一个音型,全体学生接着模仿,教师再拍另一个音型,学生来模仿,如此进行下去。目的是训练学生对音型、乐句的短时快速记忆和模仿力。要求教师的表演应具有音乐性,即注意不同性质的发音方式、乐句感、音质、力度等的变化,特别是音型的节拍、节奏特点。教师表演的同时,给学生以暗示(动作、点头、微笑),有助于学生动作的整齐。
五、连续卡农练习法:
教师不断表演新的音型,学生在一定时间后进人模仿卡农。教师在表演前,先用琴或动作表示一个音型,以示速度、拍子,可告诉学生“比我晚四拍开始”,“在我做四个动作后开始”。这里学生要注意三个问题:
1、内心保持拍子感、特别是强拍,保持平衡和持续。
2、发展一种能在出错后仍可找到重新进入的地方的能力。
3、引入对位节奏时,要意识到不同声部的特性与相互平衡。连续卡农练习常在体态律动课的最后,作为所学技能和知识的小结。
上述方法的特点在于变化,学生的兴趣和对音乐的微差及情感的体验、反应是关键,切忌做成呆板、枯燥的机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