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语文学科指导纲要的研制与实施>>心得反思>>文章内容
让“QQ空间”成为学生习作的“助推器”
发布时间:2014-09-2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说起QQ和QQ空间,现代人都不陌生。我常在QQ空间里贴班级生活照片,晒当下心情,有时也推荐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资讯。学生和家长是常客,大家或阅读回应、或转载分享……我常常想,如何让QQ空间成为语文的”自留地”——为孩子们的写作推波助澜呢?
一、兴趣源于“游戏”
长长的假期将开始,我在自己空间开辟了“悠长假期”栏目,“玩转QQ空间”的活动就闪亮登场了!
我和孩子们一起商量了“活动规则”:1.每位同学在自己的空间至少发表四篇日记,在小组同伴阅读点评的基础上进行自我修改;2.教师阅读点评,再次修改;3.转载优秀习作到老师的空间,供全班家长和同学欣赏;4.开学后,根据发表文章的数量和积攒的“赞”来评出“班级小作家”。
我建议孩子们都使用家长QQ空间,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绿色上网”,又能带动家长一起来关注自己的习作。
因为在QQ空间发表文章的形式比较新颖,活动又包含着游戏性,所以学生都跃跃欲试。“QQ空间”真能激发出学生记录假期生活的热情吗?我静静等待。
二、热情来自“回应”
没想到,放假第一天,“好友动态”就“红灯闪烁”——三个学生抢先发表了日记。很快,家长们孩子们开始送“赞”、跟帖点评。我一条一条认真翻阅着,孩子们点评的语言还比较稚嫩,但作者的回复却那么诚恳。家长点评除了夸奖,还有指导,都很用心。我用QQ私聊进行一对一的修改指导。很快,用心的小“作者”贴出了修改过的文章,还配上了图片。等我把文章进行编号、标明作者姓名再转载到我空间“悠长假期”专栏后,读者更多了。一篇学生日记后,往往会跟上长长一大串的读者跟帖,有的家长也会转载。这样一来,原本只有自己和老师阅读的日记成了“公开发表”的作品,真诚的回应使学生创作的热情被高度激发了。
记录并分享生活的需求使小作者产生了“写作牵挂”。写日记就是最好的“牵挂”方式。写作牵挂让他们开始留心生活中喜怒哀乐和内心的感受,让人他们更加投入地生活、观察。就这样,学生的写作灵感在“牵挂”中被激活,“作家”似的自豪感让他们更加包含热情地叙写生活,发现的视野被打开了:爱读书的,写下了一篇篇读后感;爱旅游的,写下了旅途中的美丽风光和独家趣事;回老家的,如数家珍般介绍着老家的人和事;学本领的,娓娓道来不断超越自我的真切感受……学生发表的日记越来越多,笔下的假期生活越来越生动。他们以另一种眼光来看待自己的生活,发现生活就是写作的“金矿”,写日记成了自然而然的言说。
管建刚老师曾经说过,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作文的第一重要能力,作文意志——持续的习作热情就是作文的第二重要能力。开放QQ空间里无数的读者和即时的回应使学生的“作文意志”越来越坚定。
三、指导基于“需求”
因为有了QQ空间的主动推送功能,孩子们的日记总能在第一时间被阅读。网上发表、网络互动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在阅读中相互学习:学习如何选材,学习如何表达……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学生写了一篇又一篇作文,如果都是在原有水平重复,写得再多也突破不大。此时,学生的写作热情已经被充分激活,老师的指导尤为重要。如果能针对他们想表达却又不能表达好的地方进行指导,就能既恰到好处又确有成效。一方面,我继续以点评的形式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学生“一文一得”;另一方面,我也开始在空间发表我的假期生活趣事(呵呵,自我感觉是在写下水文),示范性地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每一周我都会做一次小结,或集中点评,或推荐佳作,或跟家长交流感受。渐渐地,孩子们写日记的时候开始关注题目的独特、描写的细腻、详略的区分……当“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的时候,指导就真正根植于学生的“需求”。
这个暑假,因为有了QQ空间,打开了学生习作的心空。全班一共有29名同学在空间发表日记168篇,最多的同学发表17篇(其他同学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写在日记本上)。这个暑假,因为有了QQ空间助推,让我和学生们踏上了一条充满激情的旅程,书写着、阅读着、快乐着!
我以当时的一篇“说说”来结束我的叙述,也分享我最真切的感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