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4.09 |
地点 |
翠小接待室 |
参加对象 |
课题组成员 |
||
主持人 |
郭玉琴 |
活动形式 |
研讨课交流 |
||||
研究的目的(范围、方法) |
结合试上的课堂,进行研讨交流,完善流程设计。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结合9月30日二实小承办市级品德学科教研活动的通知要求,针对上课教师郭玉琴的课进行专题交流和研讨,摘录如下: 郭玉琴:这一课是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的第一课,教材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困难,谈一谈自己克服困难的体验,进而来学一学他人的“登山”故事;第二个板块是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树立起我要攀登的勇气和毅力,通过做题测试,对自己的意志力有一个分析、认识,再“对症下药”,设置《“自我命令”成绩记录卡》,帮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训练自己的意志力;第三个板块将克服困难过程中获得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登山”诀窍。 潘银婷:因为我们在一个年级,我们事先进行了调查。根据课前调查,了解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多存在着困难和挫折。但是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会产生畏难情绪,寻找借口,逃避困难;有的因为一些挫折就情绪低落,消极对待;有的碰到困难能通过寻求帮助及自身努力去克服。而消极的行为方式又会影响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本堂课需要通过体验和榜样引领,帮助学生对困难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并提升承受能力,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困难和挫折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推动力。 白 露:其实这些孩子刚从三年级升上来,中年级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游戏的,可以借用课文中的游戏来吸引孩子,但是游戏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今天试上时选择的游戏前后对比不是太明显。 陈水香:我正好前段时间外出听了一节课,刚刚听了郭老师的试上,我觉得比我听的一节要好,比较实在,是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的设计。 邵沪杰:我觉得“他人的登山故事”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从他人逐渐回到孩子的生活,让教材更贴近孩子,跟更具有生活感。 许 倩:四个环节的设计没什么问题,细节上再关注一下,时间上再适当调整一下。 |
||||||
评 价 |
本次研讨是基于试上之后的一次专题讨论,因为有课作为研讨的载体,大家的交流还是比较有针对性,也提出了较好的建议。 |
||||||
填表人 郭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