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语文学科指导纲要的研制与实施>>心得反思>>文章内容
口语交际《学会安慰》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4-09-1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学会安慰》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练习3当中的一篇口语交际。本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别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具有安慰他人的意识,学会说安慰别人的话,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懂得关心别人的品质。我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重视创设真实的情境
口语交际的教学无非就是让学生能开口说话,并且学会后今后能在生活中运用得到,所以在教学时的情境设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一点我认为很重要。因为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只有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才会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时会自觉运用,否则教育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在本课前的情境导入和课最后的深入训练中,我都是利用自己的例子和学生自身的例子作为手段来进行,让学生感觉进入了真实的情景中,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二、注意采用恰当的方法
想要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话参与和学会安慰别人,光有情境还不够,方法也很关键。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不想说或是不懂说,其实是我们一开始给了学生太高的要求,所以我在本课中的方法是:降低难度,由扶到放。在课堂的第一个案例的训练时,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自己去说该怎么安慰,而是出示一句不完整的安慰的句子,让学生去照着把它说完整,这样一来,难度就小多了,学生也容易说,也愿意说。在学生知道,安慰别人该注意些什么,该怎么说后,剩下的两个案例再让学生自己去说。这就体现出了“由扶到放”过程,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尽量提供展示的舞台
学生能说了,我便为他们搭设了大胆展示的舞台,让他们两人一组上台表演,可以演课文提供的案例,也可以演生活中遇到的情境,使学生在不断的巩固练习中,准确、恰当地使用安慰语,并运用自如。在表演过程中进行,教师也参与其中,环境轻松、自然,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更是带给了他们成就感。
我想:口语交际训练的教学现状是学生更多时候是听,而说的机会、时间以及老师创设的说话情境相对就少了。口语交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主动的多,学生主动的就少,学生缺少扎实有效的言语实践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对话能力显然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把课堂还给他们,期待学生早日成为“善于表达的小能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