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语文学科指导纲要的研制与实施>>实践研讨>>文章内容
关于 归类预习的研究 的微课程
发布时间:2014-09-0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马燕芬

为什么

微课程背景

(问题)

1.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常规工作,但如何做更显实效,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命题。

2.预习中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的教学研究方向,如何利用预习的平台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表达形式的敏感度及内化能力,我也一直在思索。

3.本校单元整体教学一直轰轰烈烈,但一个单元做预习的归类太难了,如果缩小范围,一课一练,或许可以把握。何乐而不为呢?带给预习作业一份全新的天地。

是什么

微课程目标

增加预习的难度,激发预习的兴趣。

提升预习中类思维能力。

在表达形式的领悟与内化中提升语文素养。

微课程内容

预习实践作业

怎么做

微课程实施

(策略)

行动1】大胆尝试  鼓励为主

1.放手大胆尝试:归类四字词,摘抄文中重要句子。

2.交流赏评,只累积经验,坚决不重做,保护积极性。

 

【反思1

最初的时候,孩子们也不会做,归类词语时找不到词,更不会提炼类别,只是把四字词摘录下来,或贯以好词的名义把词语往那一搁;句子的摘抄更像是无头苍蝇,不知从何落笔,起步时好多孩子只是抄两句话应付而已,不知道要抄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而抄。当时我的策略是心态平和,鼓励赏识为主。可以说如此预习思维含量大大提高,不会,很正常,但千万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要保护他们对于此项工作探究的兴趣、热情。所以那一阶段我从不批评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份归类预习,实在实在不像样的也忍住坚决不要求重做。只是每一次新课前都会带着他们赏读来自于他们中的预习归类。

【行动2】赏析评价,找到感觉

1.词语的归类越来越全面、深入,有思维含量。

2.由词及句,关注比喻、拟人等修辞表达,意义归纳越来越有范。

赏评依然发挥着力度。

【反思2

渐渐地有一些孩子脱颖而出,他们会不断地从文章的内容和表达形式两个维度去审视整篇课文,从而罗列出与故事相关的人物名,地名,关键的时间词,这个过程中,对词的表达形式也会特别敏感,是AABB\ABAB,的造词特点,还是用“……又……““……而……”来构词的,这一课的拟声词真多,这一课的比喻词很丰富;随后,比喻、反问、夸张、排比等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首先被他们纳入有选择摘录的范畴、后来对偶句,前呼后应句,反复句,总结性的句子,前后有明显对比的句子也慢慢闪现在他们有意义的归类发现中。

【行动3】融会贯通  批注互动

1.      预习时整体性越来越强,会联系课后习题、语补等资料进行综合性归纳。

2.      对于归类的句子会提问,会点评感悟,越来越成熟。

【反思3

再后来预习时他们在仔细琢磨文本的同时去读课后的练习,从中找到下手的维度,也会去翻一翻语补,读一读《拓展》让预习的角度更开放,深入、灵动。于是此时的他们会针对文本主题拎出一连串的动词进行品读,会有针对性地关注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会用红笔对他们拎出的词串,句串进行第一时间着有兴趣的批注, 也会对全文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大胆地小结,对文本表达的优与劣都会有涉及,甚至会情不自禁将目光引向整个单元。

做得怎样

微课程评价

(成果)

这个预习我们还将继续下去,尽管思维含量大,难度高,但投入进去的收益却是无法计量的。值得做!作为他们的语老师我很自豪,每次看他们的预习作业是我最享受最得意的时刻,我总是忍不住在办公室老师们面前一次次炫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