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语文学科指导纲要的研制与实施>>方案计划>>文章内容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组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4-08-2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指导思想】
在集团校区增加、联盟校合作紧密的进程中,学科组将继续坚守“向科学要质量、向简约要效率”行动准则,以整体的立场和发现的眼光,更新思维方式,盘活各类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日常教研质量” 作为核心要务,以 “发展教师”作为生长点和突破口,促进管理与研究工作再上台阶。
【主要工作】
一、           提升教学常规品质
问题:新进教师多,常规差异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准
思路:强化质量意识;提升日常品质;提高课堂效益。
策略:
1.备课:分层要求,提升质量。
1)分层要求:

 

教师类型
基本要求
分层要求
备课文稿
教学反思
三年以下
1.制定教学计划;
2.教学内容完备;
3.设计格式规范;
4.带教案进课堂;
5.课堂实施高效。
手写
每课反思,每周整理,不少于1000字,周五前上交教研组长。
35周岁以下
独立备课
专题反思,每两周整理,不少于1000字,14日、28日前上传平台。
45周岁以下
二度设计
重建加粗
每月反思
45周岁以上
每月反思
2)常规调研
常规调研:开学第二周上交备课本,学期结束前两周上交备课本、听课本。
日常调研:随堂调研,分层调研。
反思:教研组长做好登记,每月上传考核表。
3)考核办法
达到基本要求为B,体现分层要求为A
2.教学:破除陋习,练就新基本功。不同水平教师有不同层次的陋习,不同类型的教师有不同方面的陋习,实践新基础研究15载,我们要回归原点,重视基础理念的落实。

 

教学过程
新基本功
改进办法
教学设计
教教材
开发教材及课程资源,实现学科育人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教学实施
完成教案
无视学生
关注学生状态,捕捉动态资源,
适时调整预设,有效推进教学
学会倾听,解读学生,
改进实践,提升智慧
互动单一
参与面窄
多维互动,全员参与,
组织调控,得心应手
重心下移,丰富形式
锻炼学生,培养能力
只有言说没有动笔
活动设计形式丰富,语用训练落到实处
设计动笔环节,
保证课堂作业
节奏拖沓前松后紧
设计层次清晰,教学重点突出
准确把握火候,及时总结提升
预设时间,研判节奏
加快语速,适时推进
作业设计
缺乏设计
有长程设计,有阶段突破,有特色创意
学习借鉴,智慧创造
机械零散
关注能力,整合类型;着眼长远,拓展阅读
 
3.调研:聚焦专题,加强管理。

 

时间
调研内容
调研对象
调研人员
9
教学设计:落实分层要求,扎实日常教学
全体教师
学科管理者
调研组成员
课堂教学:梳理教学陋习,寻求发展突破
薄弱班级、青年教师
10
学生作业:关注作业质与量,加强课后辅导
全体教师
11
教学素养:独立备课,同课异构
          评课反思,课堂重建
35周岁以下教师
 
考核小组
教研组长
12
学科管理:提升质量、监控跟进
各教研组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语文教师
1
教学设计、听课笔记
全体教师
学科管理者
二、           提升教学研究实效
问题:教师基础差异大,发展需求不一;教研文化差异大,自主研究有待提高实效。
思路:降低重心,强化效率意识;提高研究品质;形成研究精品。
策略:
1.基于需求,合理安排研究内容。

 

每月周次
研究内容
承担人
研究范围
 
责任人
第一周
月规划
合作承担
年级组
教研组长
二周
基础性研究:
单元整体教学
全体教师
年级组
课堂研讨(35分钟)
当堂检测 2节)
第三周
常规调研、特色研究、学习交流等
第四周
拓展性研究:
整本书阅读课内指导
骨干教师
年段组
课堂研讨 2节)
专题汇报
教研组长
轮流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系列化,各年级确定必背内容、精读一本书,列出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2.强化策划,自主把握研究节律。

 

     )年级语文教研月规划
具体内容
责任人
重点工作
 
 
学习内容
 
 
集体备课
 
 
研讨安排
 
 
质量监控
 
 
3.着眼日常,合力营造研究文化。
教研组每日一议,将教研组名称、议题和过程简要整理,上传平台;其他教研组以修改方式跟在后面共享,形成每日一议学科版,集团两校区友情参与
三、强化质量监控意识
问题:质量不均衡,整体离高位发展有距离;质量意识不强,行动跟进不力。
思路:规范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增强质量意识。
策略:
1.完善质量监控制度。
年级专项能力实行过关制;阶段测试实行简要分析和年级跟进制;特殊班级联席会议制;综合性评价实行纵横比对绩效考评制。(命卷责任人:上学期所在年级教研组长,如一年级 徐洁;六年级 刘燕)
2. 制定质量监控计划
期初制定教研组质量监控安排表,将校本的质量监控、年级的质量管理、省市区质量检测要求整合在学期质量监控安排表中,尤其是区域性的质量检测要前有具体计划引领,中有扎实推进落实、及时反思调整和合力跟进措施,后有科学的质量分析,确保学科质量在区域内保持高端稳定。

 

级别
检测内容
检测时间
计划时间
四年级学生水平测试(答题卡、含问卷)
10
8月底
模拟练习,至少2
 
学科核心能力检测(阅读)3-6年级
6
1月底
每周一练,每月一测
写字比赛
5
 
作文竞赛(中、高年段)
6月、12
整合社团
提前选拔,组织培训
学科核心能力检测(阅读)3-6年级
5
1月底
每周一练,每月一测
二年级写字比赛
4
1月底
每天一练,每周一测
作文竞赛(中、高年段)
5月、11
整合社团
提前选拔,组织培训
团体朗读比赛等
3.加强竞赛活动指导。
   年级教研组每学期组织一项以班级为团队的学科竞赛活动和个人竞赛活动,两项活动可以整合。针对团体朗读比赛、全市优秀学生作文竞赛、规范汉字书写比赛、汉字听写大赛等区域性学生竞赛活动要根据内容确定2位辅导老师,并制定目标和具体辅导计划,确保学生体验有平台,教师特色有舞台,学科教学出成果。
四、实现队伍建设突破
问题:教研组长组织日常研究、建设研究文化的意识不强;
青年教师队伍壮大,整体素质平平,教学能力欠缺,竞争力不强;
思路:培养教研组长的策划力和执行力;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力和引领力;
培养青年教师的学习力和自育力
策略:
1.      完善教研组日常研究制度。
教研组增加月规划、周教研和日商议制度,教研组长每月第一周组织教研活动,规划一月教学内容、研究重点、教学资源、质量监控等常规工作,统一基本要求,明确推进思路和落实时间。每周教研侧重课堂专题研讨,年段联合教研过程规范,记录详尽,资源共享,集团两校区参与。日商议侧重于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案例等,集众人智慧,形成共识。
2.      完善骨干教师辐射机制。
教研组长在全面参与、全面负责的基础上,各年级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常规调研、领衔年级内新课型研究、指导青年教师、对外指导辐射,各有侧重,在更高更大的平台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专业素养。学科中层主动承担各项工作。

 

年级
全面负责
常规调研
青蓝工程
领衔研究
一年级
 
邵沪杰
蒋菊芳(宣馨蕾)刘燕(张祎)
宋晓艳 李闰洁
二年级
 
 
李新梅(陈水香)
  蔡丽华
三年级
金旭峰
居建芬
金旭峰(于燕)
王小娟  
四年级
毛如静
潘银婷
毛如静(徐英)
张淑嫣  
五年级
 
顾静亚
赵菊玉(郭筱凯)
方海红 马燕芬
六年级
 
 
蔡薇敏(张英明)
  李琳珺
3.      完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一是通过青蓝工程、常规调研、质量监控等关注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夯实基础,做实日常,弥补弱势强化优势,提效学习强化实践。暑期基本功竞赛B组成员(含新进教师)人手一套教材每天朗读,每月上交书法练习纸、学习笔记;A组成员上重建课、示范课。
二是分层结对培养,约请发展中心教研员加强指导,在教研组长陪同下重点打磨暑期培训中有发展需求强,发展态势好的学科苗子,重点培养,着力打造,争取在阶段培养中迅速发展起来。

 

年段
上课教师
听课教师
时间
年段
上课教师
听课教师
时间
杨萍(一)
王莺(三)
35周岁以下教师
所在教研组组长
教师发展中心王勤
单周
周四
2-4节
赵汉斌(四)
刘 越(五)
35周岁以下教师
所在教研组组长
教师发展中心金东旭
双周
周四
2-4节
徐洁(二)
张轶(二)
郭筱凯(五)
张英明(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