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课外勤练笔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开学后不久,我班就采取了小组轮流写日记的方式,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无论是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还是学生写日记的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小组日记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一、利于激发兴趣,提高写作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乐意写,就必须让孩子真正做主
人,尊重他们,还他们选择的权利。记得刚开始写小组日记时,我给每一小组发了一本作文本和一张白纸,由他们自己去设计封面,只要他们自己喜欢。下课了,每一个小组都在兴趣盎然地设计、绘制自己小组日记本的封面,他们做得是那么认真,那么精心。许多小组还给自己的日记本起了好听而又含义深刻的名字,如:快乐小组日记本、红领巾日记、卡通日记本、胜利小组日记、小组智慧本等,有的小组还喊出了“你们一定能行!”“齐心协力,争创第一!”等口号。第二天,我又让小组长代表小组成员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从他们精彩的自圆其说中,我看出他们真的十分喜欢这本日记本。因为喜欢这本日记本,他们也就很乐意在这本日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喜怒哀乐。
二、利于及时批改,及时反馈。
我班有48个学生,每人一本日记本,如果认真批改,需两
三天时间。而小组日记就不同了,班里一共才12个小组,每天只有12本日记本要批,批改量减少了,所以老师当天就能把自己的评价反馈给学生,对于学生在日记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指导,对于写得好的日记更能及时表扬,引导大家学习,从而提高他们写日记的积极性。
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为了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我
们的小组积分表中,设有小组日记积分一栏。每天由本班的“小小秘书长”根据老师给该同学的日记打出的等第登记上分数。一个礼拜计算一下小组得分,评选出“小作家组”。如果要想让自己的小组成为“小作家组”,就必须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每个人每篇日记都认认真真去写。而对于自己组内的写作能力比较差的,其他成员会主动帮助他,和他一起选材、修改。
四、利于同学日记之间的交流,提高写作水平。
我这里所说的利于日记交流学习,首先是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
日记交流。因为同组成员的日记出现在一本本子上,学生有兴趣去翻一翻,读一读,这样他们就能够取长补短。尤其是一些写作能力差的学生,他们受一些写作能力强的同学的日记的启发,可以解决不知写什么的问题,而一些从别人的日记中学到的优美的词、句,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也会试着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提高自己作文的水平。其次是利于全班同学之间的日记交流。每天批完小组日记后,我都把小组日记本夹在教室后面的优秀作业栏里。下课了,同学们可以随意地挑选任何一个小组的日记本来读。这样,他们一读就是四个人的日记,无论是欣赏能力、写作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五、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日记的素材从哪里来?当然是取之于生活。只有细心观察生活
的学生,才能写出言之有物的日记。小到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大至社会、家庭,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观察对象、写作对象。好胜心使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希望自己能写出优秀的日记,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的影响下,观察能力逐步提高,表达能力也在不断地读、写中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