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
本学期,英语教研组在集团发展规划的引领下,基于教研室、课程部计划,本着成事成人的宗旨,秉承本组特有的 “研读结合”的研究方式,以集团每月联合主题教研为平台,以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研发、撰写校本纲要,不断增强英语教师的学习意识、科研意识、质量意识、合作意识、时效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师生主动发展。
【主要工作】
一、注重日常——提升集团教研的质量
1.关注日常,互相学习。
本学期教师,在两位教研组长的引领下,两校区的英语组团队形成合力:集体备课:在每个单元教学前,各年级集体备课、统一进度、划分课时、作业设计;教学反思:在教学有收获或有困惑时,大家都会及时地分享自己的课堂片段,在及时地互相交流中,老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办公室是研讨的分会场,常常有互动研讨的过程。虽然有时就一个问题展开研讨的时间简短,但老师们的日常研讨频次很高。
2.课堂开放,互动研讨。
(1)围绕课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区教研室“探索整体情境下的语境、语篇教学”研究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益的教学尝试。本学期,英语组承担区级层面公开课两节,刘娜佳老师和朱明亚老师的4B<Seasons>的storytime与fun time。两节常态课其“四美”——板书动态生成美、老师综合素养美、过程活动设计美、细节体现日常美;与两“自主”——学生小组活动自主学习、老师说课评课自主反思重建给全体教师带来了很多体验和感悟。
(2) 本学期,李霞部长和谈丽金老师分别下水四年级教学,对4B<What’s the matter?>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虽然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两节课其实凝聚的是团队的力量。任教四年级老师们纷纷帮助指导备课、年级组内试教、重建并在大组呈现,老师们的合作精神、对活动的关注度以及研讨过程中的互动与生成让所有的老师都收获满满。
3.有向调研,促进提升。
向科学要质量,向简约要效率。本学期从课堂教学、整班朗读及作业等方面进行专项调研。
开学至今共调研5位教师总体情况较好。其中优课占优课5节。特别是黄一华老师,虽然调研的课为试卷讲评,但在课堂上他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点讲解透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在练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的互动形式,更好地提高了练习讲解课的学习效率。5位老师的课堂中,或多或少也呈现了一些不足:如个别老师的教师话语太多,重心下移不够,学生的主体地位便得不到彰显,要不课堂还给学生;如有些教师开放度不够,还没有充分地展开讨论,急于下一环节的教学就草草结束学生的操练。有效扎实推进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
(2)三——六年级英语整班朗读比赛
|
整班朗读比赛呈现出了各班的英语口语朗读能力及水平,除五年级两个代课老师任教的班级孩子的口语水平明显落后外,其他各班实力相当。从整体朗读水平而言,大多数班级的语音、语调、停顿、节奏、连读等各方面都体现除了对课本内容的再思考,是分析综合能力、理解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语言驾驭能力的外在体现。这与教师的悉心指导语学生的有效晨读是密不可分的。当学生能在晨读课时认真朗读时,还需有相应的检查,对学生才能起到督导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分配任务的前提下,及时对学生的晨读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以此来督促学生以更高的质量来完成晨读任务。
(3)作业检查
在作业调研采用互相调研的方式,老师们互相学习他人的批改方式,很有收获;同时也给老师们的日常作业批改方面,达成了共识——清晰了作业批改需及时、正确、规范;对于后进生的作业:老师在批改后进生的作业,往往因为他们的字迹马虎、或是错误率高的情况,因此教师批改错误的现象也相应提高;英语教师由于任教班级多、批改作业多、作业的类目多,后续可以在作业的布置、作业的批改、以及作业的设计方面进行更多的思考,以提高学生的作业积极性,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下学期的作业调研可放在期初(开学一周后),在期初便统一思想、要求、常规。在调研中发现学生的书写字迹不端正、不规范,后续也将在英语书写方面对学生的常规作出要求,或在班级开展书写比赛,让每个孩子都能“写好字”。
二、注重内涵——提升英语教师的内在成长
1.校外培训促发展:
本学期,教研活动中开设的板块——校外学习“加油站”,让所有在校外听课、培训的老师都能讲最新、最前沿的信息注入团队,让其余教师也能分享到学习的精华。
2.教研活动促思考:
本学期“主题式”推进的教研活动——《口语评价的推行》《“学困生”帮扶策略研讨》《校本纲要撰写指导》《成果展示:口语评价》充分利用组内资源,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及学习素养,通过大组活动,加强研讨,提升教师思维力、洞察力、辨析力等研讨能力。
3.信息中心促学习:
信息中心的成立为英语组团队成员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 “E学习”的英语课堂研究,由李佳维老师和戴春娟老师同课异构,在研讨生态式E教学环境下的资源利用活动过程中,老师们分别从英语教学的特质和技术推动教学的方面展开了交流。大家都觉得:传统教学方式师生面对面交流,不但情趣盎然,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但是学生的学习基本属于“齐步走”。老师们分别从英语教学的特质和技术推动教学的方面展开了交流。大家都觉得:传统教学方式师生面对面交流,不但情趣盎然,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但是学生的学习基本属于“齐步走”。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李霞、王蕾、李佳维三位教师主动申报并合作拍摄,尝试运用新技术的魅力。
三、注重实效——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的发展
1.健美课堂展风采
在调研的课堂上、在研讨课上、在日常的英语课堂上,总能看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健美形象:语态自然、声音和谐、勤于笔记、表达大方,体现了“二实小”人的“精、特、美”。
2.阅读素养在日常
本学期,市区分别对四五年级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抽测。虽然市区层面都未作排名,但抽猜的班级五年级(1)与五(11)班整体的阅读能力悬殊就较大;四年级(4)(6)班被抽测,目前数据尚未公布。(待定)
3.分层作业促发展
本学期,通过年级讨论、统一标准,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因材施教,在“提升作业质量,降低作业数量”上思考策略与对策。老师们采用多种形式的作业、分层作业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效的引导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提升,特别突显在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两方面。
3.全员参赛显成效
为加强小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检验学生的语言学习成果。在2014年常州市小学生(五六年级)英语写作比赛”中,李山山、曹宇涵等8位同学,均获市区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希望之星》江苏省赛区,邓可欣同学获特等奖,并将代表常州代表团的唯一一名选手参加全国决赛。朱雨涵获一等奖,郑歆仪、李雨轩、张筱祎、蒋宇获二等奖,都金锋、俞丽婕获三等奖;在常州赛区:特等奖:朱雨涵、李雨轩、张筱祎、俞丽婕、邓可欣;一等奖:王艺真、蒋亦涵、翟晋言、胡佳铭、董佳林、王睿、杨安妮、张馨月、高婕;二等奖:陈扬婕、路婷、仇宣允、翁嘉蔚、周豪骏、吴钰煊、章天艾、吴英杰、李骥、梁佳安;三等奖:陶源、王子成、陈昊蓝、李欣昀、应瑜钦、刘雨茜、潘崇明、毛云泽、马行洲、周申韬、路琳珂、陈婧怡、钱汀、邵蕾蕾;此外,“江苏省中小学口语听力练习PK赛”“常州小记者大赛”我校参与面广,参赛选手水平高,展现了我“二实小”孩子的较高的口语水平。
问题与困惑:
1.如何激发教师自我学习的内驱力?
2.还需进一步加强目标与推进的贴合度以及对于问题的后续跟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