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当我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以后,前行的脚步开始逐渐变得沉重,甚至停滞,职业生命的发展走入了瓶颈期。虽然,保罗·朗格朗的终生学习理论曾经那样吸引着我。然而,前方没有目标,身旁没有逼迫,我便卷入了生活的旋涡中,随波逐流,不思进取。
是研修,点燃了我心中将灭未灭的火花。它似乎是前方一盏忽明忽暗,忽隐忽现的灯,提醒着我还可再往前走一点……循着这闪闪烁烁,和同伴一起,我几乎是磕磕盼盼地走在研修营第一期的学习之路上。因此,当第一期结业时,还有大半的作业没有完成,以失败告终。
并非完全没有收获。第一期肄业之后,我的阅读观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不再视教学理论为洪水猛兽,自觉地通读了“新基础教育”的所有书籍,给我的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通透感。
我知道,这是研修的历练给予我的力量。因此,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第二期研修营,并暗暗告诫自己:无论多难,都要向着明亮那方,努力前行。
虽然早有思想准备,可当如山的任务压来时,还是备感吃力。尤其是第一版块研修,我一方面要完成专业阅读与教材解读的十次作业,还要进行《朗读手册》的五次导读与作业批改。日常工作的琐碎忙碌,研修作业的步步紧逼,使得我常常是凌晨方睡,黎明又起,真是恨无分身之术。
有了这种炼狱般的煎熬,对付后三个版块的研修,相对轻松了一些,成绩也较第一版块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设计、专业阅读、教学评价总分都达满分及以上的成绩。没曾想,在结业前的最后一次教学理论学习中,我居然还是出现了因迟交而扣分的窘态。那次作业,提前两天就已做完。心里感觉研修营的学习已全部结束,特别放松。及至紫雨的提醒短信在凌晨三点多把我唤醒,才惊觉已错过作业递交时间三个多小时。没有丝毫迟缓,翻身而起,开机上传。先生不理解:真有那么重要吗?无法作出详尽的解释,却在这沉沉的黑夜中辗转反侧,思绪万千。想起了西藏拉萨,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帝日宾馆,我夜读全语言,只为按时完成作业;想起了竺山湖畔,在风景环绕的春晖茶室,我从日出坐到日落,只为写导读批改作业;想起了十月长假,放弃了钟爱的旅游,改在书房神游;想起了大年初一,用啃读教学理论的方式,开始新的一年……就像一场马拉松赛跑,眼看胜利在即,我却因滋生的得意而大意,差点失去比赛资格,这事能不重要吗?
一年多来的研修,也改变了我在教育教学上的行走方式。遇上现象与问题,已从习惯形象思考逐渐有了理性思考的印记;从很少动笔写大文章,到自觉记录教学的点滴,慢慢聚沙成塔。研修赋予我的底气,让我行走得更为从容。
把一年多来研修的资料一一整理,感慨于自己这一路行来的艰辛。83355字作业,9次导读,266份批改,94.608的总分,这些数字真实地记录了我的研修足迹。它也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告诉我:只要坚持,每个人都能成为真正的终身学习者。
研修,让我明白,无论是否有更高的追求,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让学习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生存状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