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现代传媒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实践研讨>>文章内容
课题组研讨活动——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4-05-1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2014-4-23               录播教室                       主持:潘忠德
一、说课
杨文君:本课是四年级综合算式活动课,重点:活动经验提升;前期:投票选地点 论坛思考。多媒体技术对方案进行对比讲解,过程中明白策划春游策划的关键内容及各个内容中需要掌握的技巧。对自己外出旅行的指导。
技术:论坛(方案欣赏点评、跟帖)、监控、网络搜索
曹丽萍:想要体现教结构用结构 ,时间紧,部分环节有些乱、没有完全体现好。余数的处理和简算、算钱的环节处理反思。游玩:因为不是为自身选择的环节,任务不是太贴身。
二、评课
路叶娜:1、杨课上学生的讨论和提升切换不够有机;
2、租车环节:和现实生活不符合;
3、本课信息量大,来不及看屏幕内容,不知道评价什么,有些乱;
4、策划方案阶段,任务下放太粗放,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有走过场的感觉;
5、简算部分:竖式很好,和第4种加法一致,10位和10位加,个位和个位加,需要提倡。
谭夏:比较传统课堂,优势:资源呈现出丰富化;学习有呈现个性化的趋势(作业时用结构,根据自己喜好采取办法,学习别人的方案)。拍照个别同学太远,不清晰。问题:5辆大车的方案?比较7辆小车,费用如何更划算?交流评价。杨老师教学可以再开放一些。
马美南:本次活动由四年级教研组和数学组合作。从研究(形式)出发,是很接地气的研究,不同团队携手研究,不坐井观天,其他组的声音打开视野。今天的课是常态的课,没有逃避自己纠结的问题,期待来自每位老师真实的评议,使研究更有实效。同题异构的方式很好,量表数据不非此即彼,有理由据。主题的精选使我们与新课程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双技到四技?各杂志关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文章中学到的,主题活动中的学习,都是很好的学习途径。相同:研究话题由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发现;课堂资源的及时生成与利用,关注学生基础,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整合。如果结束时能呈现一份设计方案就更好。但是都有经验的提升,育人价值所在,思维经验的积累。曹老师的课相对比较拘谨,杨老师的课更开放。学生对关注方面、思维经验比实践经验的积累更重要,如果有再设计,第一节的课的方案会更完整,符合未来需要。想法:两个关系:1、虚与实的关系。课前交流的资源都是实名制,半成品或有问题的资源,作为学生很受伤;模拟设置与真实设计的关系:最后环节地点的选择可以沿用之前的经验(少数服从多数或者投票)。2、全体与个体的关系:回家网上的作业能否实现?结合学生家庭条件,有效吗?3、放与收的关系。课前有资源,课中用资源,节约资源。推进中解决租车和费用等环节人人参与了吗?师走在了生前,早于学生定论,代言了,谁的经验?让学生在过程中产生积累更多经验。
孙敏:试教听课感受。想翻转课堂不容易。目标是对比怎样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减负增效?更好达成目标。看目标:两课有同有不同。想翻转课堂对能力要求更高。如果能设计活动经验能提升。差异,刻意举手数人数,投票,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思考:还有哪些技术能帮我们节省时间?杨老师如果能很快选几种典型资源,同时推出看,效果会更好。资源的利用和用资源时如何组织互动?预设到哪些资源了,怎么用?让学生有看的选的过程,聚焦讨论关键问题,及时提升。互动对比:问卷对比,杨老师的语言把学生吓住了,学生参与率不高,但是其实互动还应该往前推往后推,课前论坛中的互动和人机的互动也要考虑进去,外在的和内在的,多种形式的互动都是。后半段的理想状态:对一定的方法积累,进行自主的一次设计,学生呈现的状态会有多大的差异呢?效果再对比。学生进入未来的视野、方法观、…会有不同。如果杨老师能有一些更细化的指点:基于四年级而又开放的指点,选,更好。
芮艳:课前调查、教学效果调查、学生调查。预期基于信息技术,以学定教,原点找得更准一点。期待用颠覆形式的方法—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对比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探索。一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知识层面的提升;二在经验层面上有所提升。不同交通工具的百度选择。用不同的软件达成目标。1、收要有目标的收。如何根据重难点的突破有效梳理运用呈现。要指向于目标的达成。2、放要有目标的放。基于一个基本方向的讨论。如地点范围、选择原则、人员构成等。
三、数据统计对比(学生、教师调查问卷结果)
季焕庆:
学生前测数据分析:基本一致,主题分析。
教师后测数据分析:对比百分比。
管雪沨:要一个阶段后看变化。肯定E学习的效果。根据板书讲。
地点:举手和投票(效率、留下痕迹)。了解学生的途径,对后续研究的价值。
人数:优化算法 除此以外可以考虑人员构成的结构、以班级作为结构、不同组合方式的优势、甚至用估算。
租车:呈现方法还是结果?不同层面板书对学生经验的价值。方法提炼得不精确,空位最少才是关键。浪费车位最少,人均价位最低。
费用:建议杨老师更多关注学生,PPT中不要实名,让实名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缺少生本位。问题不要指向学生不对的地方。
学习单和学习结果使用中的问题:和数学关系不大的尽量避免掉;布置的作业会不会用今天的数学经验来做。
建议:木棉花的课堂研究可以分为:E 学习的项目课、E学习的融合课。关注的点不同,结果也不同。调查表针对性更强。
王校长:
研究:提醒:对数据的理解。对课的现场评价。不等同于对媒体使用价值的评价。学生、老师、学习环境都不同,两者之间不简单等同。
方式:肯定。E 学习项目组的勇气和数学组的大气。围绕同主题研究,具备气场。
同题:第一节课课题改得不妥,不能概括全课。
作为“杏坛杯“评委参考建议:新增综合与实践领域,避免数学与生活的割裂。两个关键词:综合、实践。综合:不在于新增数学知识,但是灵活选择方法,经验积累,能力提升。实践:用数学的眼光、以数学的方法、借数学的知识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课的设计:哪些是需要数学的要素解决的?
去哪儿?No.
人数:简算?基于代数中的区别在哪里?生长点哪里?要在这节课说吗?
租车:难点+重点   教学生设计表格,对比方案

 

方案1
大车
中车
总人数
费用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现实问题:每班一车,便于管理,不是数学研究范畴。先说掉,避免走弯路。
不要面面俱到,抓点讨论,突破问题,就有收获。
费用:给总额,自己选项目。对学生后续春游有指导意义。
资源的问题: “讨价还价“:练习交往,其他孩子示范评判的机会。更”综合”。
融通: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有机融通。
数学知识四大领域之间的有机融通。

数学知识技能习得与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