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语文学科指导纲要的研制与实施>>心得反思>>文章内容
归类学习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4-04-1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马燕芬

 

改革之念:

这一学期开学初,我们便对预习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改革,我们把给生字注音、写音序、部首,组词这些项目去除了,增添了归类摘抄词语和句子的项目,起步时我也没有完全想好路径,只是觉得类思维的能力是独立解读文本的关键能力,一个单元做恐怕难度太大,如果缩小范围,一课一练,或许可以把握。

 

 起步之时

最初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做,归类词语时找不到词,更不会提炼类别,只是把四字词摘录下来,或贯以好词的名义把词语往那一搁;句子的摘抄更像时无头苍蝇,不知从何落笔,起步时好多孩子只是抄两句话应付而已,不知道要抄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而抄。当时我的策略是心态平和,鼓励赏识为主调。可以说如此预习的思维含量大大提高,不会很正常,但千万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要保护他们对于此项工作探究的兴趣、热情。所以那一阶段我从不批评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份归类预习,实在实在不像样的也忍住坚决不要求重做。只是每一次新课前都会带着他们赏读来自于他们中的预习归类。

  小有反应

渐渐地有一些孩子脱颖而出,他们会不断地从内容和表达形式两个维度去审视整篇课文,从而罗列出与故事相关的人物名,地名,关键的时间词,这个过程中,对词的表达形式也会特别敏感,是AABB\ABAB,的造词特点,还是用“……又……““……而……”来构词的,这一课的拟声词真多,这一课的比喻词很丰富;随后,比喻、反问、夸张、排比等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首先被他们纳入有选择摘录的范畴、后来对偶句,前呼后应句,反复句,总结性的句子,前后有没显对比的句子也慢慢闪现在他们有意义的归类发现中。

再后来预习时他们在仔细琢磨文本的同时去读课后的练习,从中找到下手的维度,也会去翻一翻语补,读一读《拓展》让预习的角度更开放,深入、灵动。于是此时的他们会针对文本主题拎出一连串的动词进行品读,会有针对性地关注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会用红笔对他们拎出的词串,句串进行第一时间着有兴趣的批注, 也会对全文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大胆地小结,对文本表达的优与劣都会有涉及,甚至会情不自禁将目光引向整个单元。

 阶段收获

最近一课《元日》的预习,因为是古诗,这个归类摘抄就更难了,所以那天特意关照想怎么预习就怎么预习,不要有负担,我没报什么希望,想着最多抄抄古诗,注解一下意思足已,但孩子们给了我惊喜——他们罗列出了因为年代久远而难解的词,还拎出一串过年的风俗,对燃放爆竹的渊源还进行了查抄;还有人从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出发发现了一连串气氛喜庆的词……最让我振奋的是有同学居然设计了一套预习方案……

 

这个预习我们还将继续下去,尽管思维含量大,难度高,但投入进去的收益却是无法计量的。值得做!作为他们的语老师我很自豪,每次看他们的预习作业是我最享受最得意的时刻,我总是忍不住在办公室老师们面前一次次炫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