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
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14.4.17 |
地点 |
美术教室 |
参加对象 |
全体课题组教师、美术组老师 |
||
主持人 |
雍晓燕 |
活动 形式 |
研讨课 四年级《我设计的车》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如何将设计和生活相联系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一、上课:张灿 (1)导入 1、观察生活中的车有哪几个组成部分 2、对比生活中的车和设计师的车有什么不同?---外形新颖 --揭示课题:我设计的汽车 (2)新授 1、欣赏现代概念车,外形的变化在哪里? 2、学生回答 3、总结:局部弧线变化 4、欣赏这几辆车的设计和生活中那些东西有关。 5、学生讨论,回答 6、借助生活中的物质外形,如何结合车的结构来设计。 7、学生作业欣赏 8、学生交流创作思路 9、作业 (4)学生作业 二、评课: 雍晓燕:图的选择还要有代表性,教学环节还琐碎,可以将几个部分整合在一起,对图片的比较和方法的归纳更方便。本节课中在车的设计,设计方法的如何运用关键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示范来落实,既要款式新颖又要保持车的特征。 徐月:教学设计中提到借助实物进行车外形的设计很好,生活中的实物很多,形就很丰富,关键是如何巧妙的将生活中的实物和车的结构进行有机整合。讲得太多太细,外形和功能可以整合在一起讲。 进行教学设计的修改和调整。 朱茜:学生回答后老师能及时小结,问题还可以再问的细致一点。设计丛个点入手,一是外形、一是功能。更着重外形上的设计,可视性比较强。功能的东西好说,但难以表达。 陈小红:从外形和功能讲解,很细致。欣赏作品还可以再多样化,可以是大师的、还可以有水果、动物的外形,学生作业要放在作业前欣赏。 刘敏:外形不要太拘泥于一定的形状,学生讨论之前先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 |
||||||
评 价 |
设计应用领域的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并能将设计的物体和生活实际相运用。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能在课前进行资料的收集,将课本和生活相联系。进行观察比较,探究设计方法。 |
||||||
填表人 雍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