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歌唱类教学的策略研究>>实践研讨>>文章内容
教研记录
发布时间:2014-02-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蒋冬霞  朱莹  高君  丛雪  李静  吴建英  陆馨秋  屠心文  周卉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4.2.16

 地点:常州市五中

参加对象:全体音乐组成员

主持人

方建新

缺席人员及原因

 

活动内容:

期初教材分析(常州市)

 

 

一、 上学期工作回顾  方建新

二、 课型范式

1. 按照课型范式开课

2. 检查文本

3. 围绕如何备课如何确定重难点等开展教研活动

三、 题库

1. 完善题库

2. 要善于学习,多看一些课程理论方面的书。

3. 思考:学科的关键能力到底是什么。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蒋冬霞  朱莹  高君  丛雪  李静  吴建英  陆馨秋  屠心文  周卉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4.2.17

 地点:常州市二实小

参加对象:全体音乐组成员

主持人

高君

缺席人员及原因

 

活动内容:

制定教研计划

2月份:

1. 教研组制定、交流工作计划

2. 参加市、区教材分析

3月份:

1. 俱乐部报名、选拔、开课

2. 教研双循环(高君、丛雪)

3. 一、二年级课堂教学研讨

4. 教研组专题研讨课(暨形体课题研讨课:高君、丛雪)

4月份:

1. 教研组双循环(陆馨秋、蒋冬霞)

2. 参加区岗位技能研训。

3. 参加理事会、学科中心组会议,商讨学科教学常规的修订工作(蒋冬霞)

4. 三、四年级课堂教学研讨

5. 教研组专题研讨课(暨走进异域术科组精品课研讨活动:高君)

5月份:

1. 教研双循环(李静)

2. 二实小集团、局小集团联校教研组开放活动

3. 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活动

4. 参加走进异域术科组精品课研讨活动

5. 教研组专题研讨课(暨金燕南名师工作室活动:李静)

6月份:

1. 教研双循环(屠心文、周卉)

2. 社团活动成果汇报(暨六一庆祝活动)

3. 学生学业成绩评定

4. 五、六年级课堂教学研讨

5. 教研组专题研讨课(暨新教师汇报课:屠心文、周卉

撰写完成各项总结。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蒋冬霞  朱莹  高君  丛雪  李静  吴建英  陆馨秋  屠心文  周卉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4.2.19

 地点:教研室

参加对象:全体音乐组成员

主持人

金燕南

缺席人员及原因

 

活动内容:

期初教材分析(天宁区)

一、岗位能力考核(自弹自唱)

1.《春天的小河》速度不可以太慢,不一定要非常抒情

2.《草原赞歌》小调,有舒展,也有跳跃,不同的段落要有设计。

二、本学期工作

1.联校教研活动

(1)音乐不是会不会的问题,有了节奏旋律,不同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读歌词要有情绪和语气、语调、声音的位置。

(3)低年级可以在学会歌曲之后,像唱歌词一样唱谱。

2.省基本功大赛

盛昕熳、李静、

3.市同题异构活动

自主参加,先评教案,再磨课

4.市舞蹈大赛

先参加区选拨,再进大市比赛。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蒋冬霞  朱莹  高君  丛雪  李静  吴建英  陆馨秋  屠心文  周卉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4.3.5

 地点:常州市二实小

参加对象:蒋冬霞 朱莹  周卉

主持人

高君

缺席人员及原因

 

活动内容:

二实小联校教研活动(一)观摩录像课《小鞋匠》

一、观摩录像课(过程略)

二、评课:

金燕南:

不刻板,又有技术,有童趣。用低年级的材料保持了两个立场:学生立场(聆听、想象、空间,是一个孩子的,不机械)音乐立场(没有扔了音乐,有音乐的元素的挖掘)

五年级诵读的问题,帮助孩子在低年级建立良好的歌唱基础,是歌唱的组成部分,因此重点放在低年级。高年级是不愿意拔高声音来念,这也取决于学生的声音状态和他中低年级的基础,因此可以推后一部,把尾音扬上去即可。因此诵读的训练集中在低年级。

诵读有节奏、 有情绪、结合在一起出现,而不割裂,即双基和情感紧密结合。

评课也学会结构化。听完课了课要学会退到后面去看课的结构,分析每个环节背后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这节课的优点:

1. 第一部分,热身,情绪的启发,节奏模仿。

2. 声音表现:诵读(单声部→三声部和声织体)

带着小鞋匠的情绪,复习并练习技能

3. 音高模进的活动,后半部分的四个乐句,先仔细聆听,用什么抓手让孩子听得有趣,先在听觉上理清,让学生在听觉上有整体架构,保护音乐的完整性。

4. 设计了许多有趣的点,如:恒拍,拍放在一起,给学生恒拍的概念,在伴奏、在课件、在语言、在打击乐器中都有体现。

5. 把音乐的要求暗藏在情景里。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蒋冬霞  朱莹  高君  丛雪  李静  吴建英  陆馨秋  屠心文  周卉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4.3.12

 地点:常州市二实小

参加对象:全体音乐组成员

主持人

高君

缺席人员及原因

 

活动内容:

三——六年级律动编排

 

一、各年级确定编排内容

三年级《摇太阳》——通俗欢快

四年级《快乐阳光》——快乐的校园生活

五年级《草原赞歌》——最炫民族风

六年级《幸福快车》——动感时尚

一、 编排动作

1. 教授该年级的两位老师根据音乐编排动作。

2. 由丛雪指导。

二、 录像

1. 录像演员由教授该年级的两位老师担任。

2. 其他老师学习录像,在课堂中教授。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蒋冬霞  朱莹  高君  丛雪  李静  吴建英  陆馨秋  屠心文  周卉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4.4.3

 地点:青龙实验小学

参加对象:全体联校组成员

主持人

高君

缺席人员及原因

 

活动内容:

联校教研活动(二)

莫宇红执教《包子剪子锤》  周祎《爱唱什么歌》

一、上课(过程略)

二、评课:

蒋冬霞:

优点:

1. 平实、真实。课堂不做作,不花哨。

2. 学生的声音优美、轻柔、和谐、位置较高

3. 教师示范的诵读非常到位。

思考:1.诵读的效率要提高,不能为诵读而诵读。

2.旋律与节奏尽量不要脱离,单独念节奏难点不一定对唱歌准确有帮助。

3.音的高低听辨时候这节课的亮点,但要让学生对高和低强弱进行对比,才能更加准确高低的概念。

4.低年级的课可以 填充一些唱谱、识谱内容,为中高年级识谱做铺垫。

周祎

1. 诵读中的难点是附点节奏,节奏的把握情绪上可以让学生更关注一些。

2. 数板部分的声调可以再拎上去些。

3. 歌曲唱的表演可以在歌曲中加入。

4. 诵读的声调往二声上走,上扬一些。

5.《爱》如果可以将后面的乐器,诵读迁移至歌曲教唱部分,游戏、乐器可以更简练一些,教学设计中可以加入唱谱的环节。

居爱君

1. 附点节奏是整节课诵读的难点,让学生听辨声音长短有什么不同,如不用长短变化旋律又是怎样。附点是整首歌曲情绪渲染的点睛之笔,学生说一说、学一学把短音轻轻带过,读的会更有神采,也有益于在练唱中训练,若能放在课前训练会更好。

2. 本节课师注重歌曲教唱,节奏解决,没有很好的关注学生的情绪,导致学生学到知识但在情感上没有得到提升。

3. 《爱》节奏诵读并不复杂,但加入沙锤的x x xx x 的演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吴建英

师应该加入舞蹈或律动强化学生对情感 体验的表达。

1.唱歌与诵读有共通标准。

莫:附点、长短、节奏点睛之处、有神。把念白之后pk——诵读——学唱,又有诵读、附点节奏。包.子 |剪.子|锤  剪子重音附点唱出来 锤就短了。

2.加乐器律动放在前面,最后表演后面重点歌唱。

3.唱点歌谱

高君

1. 课堂环节流畅、推进有序、教导有方、目标可测,教师综合素养好。

2. 是否可以考虑将游戏环节迁移至学唱中间部分之前(念白之后)让学生熟悉了节奏之后再分句学唱、也许对难点的解决有帮助。

3.课堂活动丰富、符合学生的儿童心理,推进有序,较好的达成课堂的目标,教师有耐心、教学语言精练不罗嗦

4.最后表达活动环节希望能再优化些,过程中活动的设计与践行再精致些则更好。

丛雪

1. 唱歌进入太晚,唱歌之前的节奏练习可否结合旋律,单独的节奏练习略显突兀,没有有效的为歌曲服务。

2. 教师在分句模唱时尽量给予学生完整乐句的感知,不要割裂,数板声调需要上扬。

3. 歌唱部分也可以加上手上的动作,增强节奏感,有助于声音的表现。第一块听辨游戏是亮点,首先切题,其次在活动中渗透了音色及音高概念。

4.后免得和声和乐器能否前移至初听歌曲,课堂上学生已经抛开了唱歌只是加入了和声,如有效整合,即少成为初听旋律的活动设计,层次更清晰。

最后创编歌曲教师引导有效,先诵读再唱,既降低了唱歌的难度,又吻合这次活动主题。

金岚

1. 学生歌唱部分应该最好能让学生唱一唱谱,师一句,生一句,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填词,这样更能帮助学生掌握音准。

2.听音乐跟音乐做青蛙爸爸和小青蛙的动作,这一环节最好能加入一定的节奏练习,如青蛙爸爸的节奏和小青蛙的节奏,这样音乐活动才能更加的有效。

陆馨秋

从以前学习的游戏歌曲进行导入非常自然。附点是点睛之处,沙锤 用单手进行。游戏迁移,念白——pk——学唱。聆听青蛙合唱时,最后的时候师应该再让学生听出最后又大青蛙与小青蛙的合唱,师应该明确一下。双响筒与沙球能否配合在一起。

屠心文

1. 在游戏中融入节奏的诵读,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老师歌唱的音色好,课堂指导有效。附点杰哦组的教学还有待加强,可以把节奏教学前移。

2.《青蛙合唱队》最后律动时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准确跟着音色律动。

3.学生诵读歌词音色很好,老师的指导很到位。

4.最后可以唱谱,教材中的活动可以适当添加。节奏可以做的简单一些,让学生掌握的更好。

周卉

1.以喜爱的游戏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班级的课堂秩序特别有序,气氛很好,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但是诵读过程中,师的语音语调可以再夸张些,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演绎歌曲。2..语音语调非常好,语速特别的稳,后面的加乐器可以上调,可以更加有效,如果加入动作可能会更感兴趣。

李静   两位老师的教态自然舒服、声音很好,对于诵读和歌唱的示范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1.导入复习环节贴合主推,材料选的较好,诵读充分,诵读的声调能否放在第二声上?

2.对于锤的解决能否通过对比的方式感受。3.在师生接口唱时,能否先完整的听赏让学生有整体的感受,之后再接口唱,不会出现学生停滞的状态。4.低年段的课二十分钟就教完了,如何有效的充满四十分钟,手段有歌唱声音的指导、音色情绪的处理、打击乐器的加入、律动的融合和歌词的创编。老师结合的不错,如果歌曲演唱的再充分些就更好了,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歌谱的演唱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蒋冬霞  朱莹  高君  丛雪  李静  吴建英  陆馨秋  屠心文  周卉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4.4.11

 地点:武进刘海粟小学

参加对象:全体音乐组成员

主持人

方建新

缺席人员及原因

 

活动内容:

市同题异构《绿叶》

一、上课(过程略)

二、评课:

金坛教研员:

1. 合唱教学要从一、二年级就开始渗透。

2. 合唱的细节很重要。

3. 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钟楼教研员:周蓓

1. 培养学生的合唱听力很重要。让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魅力。

2. 尽早进入合唱练习。

天宁教研员:金燕南

1. 新课标对合唱的要求更为明确。

2. 合唱是一种接纳而不是拼装,不是1+1=2声音的聆听很重要,你自己在唱的同时,要接纳另一个声部,再达到融合。

3. 纯技能训练在课堂上过多呈现,就会显得死气沉沉。

4. 对老师的技能要求高了,一只手弹两个声部,另一只手弹正确的和弦,或是手弹一个声部,教师演唱另一个声部。

5. 低年级孩子的合唱训练要尽早进入,有对中高年级有前期的储备:一是歌唱的咬字吐字不能太散太扁,要归为圆润的咬字。二是音准的储备。

戚区:陆荣兵

合唱要有梯度

市教研员:方建新

1. 大家要思考,是关注学生的学,还是老师的教

2. 指导学生关注歌谱,视觉辅助是很重要的。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关注歌谱。

3. 要指导学生的声音,如音高、假声, 音量控制,声音从眉心出来等。

4. 我们要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会说呢过的音乐素养,在学会歌的同时,学会以上能力,而不是仅仅学会唱多少歌曲。要用准确、优美的声音来歌唱,这些都是音乐,教师要关注这些方面。

5. 教学细节:记谱合理。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蒋冬霞  朱莹  高君  丛雪  李静  吴建英  陆馨秋  屠心文  周卉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4.5.7

 地点:常州市二实小

参加对象:全体联校组成员

主持人

高君

缺席人员及原因

 

活动内容:

联校教研活动(三)李静《雨中》徐恋《小闹钟》

一、上课(过程略)

二、评课:

蒋冬霞

1.两节课,教师都充分展开对诵读的指导,如声音的弹性,高位置等,并对唱歌实现正迁移;

2.对学生情绪启发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都能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3.能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在过程中及时调整;

思考:

A李静的课,节奏声势练习,哗啦啦啦还是十六分音符比较准确有层次;特别困难的地方可适当放手,允许学生有消化的时间;

B徐恋的课,节奏练习可否统一为2|4拍;第三乐句的连贯对比可以在教唱中解决。

周祎

1.李静老师执教的雨中,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很巧妙,课堂教学流畅;

2.整节课闪光点很多,在第一环节中,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视频,看完后有有针对性的剖析问题,用模仿感知并导入新课;

3.徐老师执教的钟富有趣味性,教师教态亲切,非常适合低年段的孩子,在执教过程中,分别用节奏和声势加入歌曲,孩子学习兴趣非常高;

4.老师分歌唱组、声势组与伴唱组三大组也分的很好,孩子共同配合完成歌曲,课堂效果很好。

居爱君

1.歌曲复习中加入歌词诵读,可以起到解决歌曲中的歌唱难点的作用,基本功扎实,钢伴带入的很出彩,很好的解决了长音的提示;

2.导入部分层次很清晰,最后关注到小组配合,设计新颖;

3.徐老师的课,学生的参与性高,体验音乐让学生获得了歌曲的快乐情绪,对学生恒拍感觉处理的很好。

吴建英

1. 徐老师教态亲切,特适合低年段学生;

2. 第三句情绪有些许变换的地方,加入动作的部分可以在教唱前就涉及深入;

3. 李老师导入的很好,很新颖,用身体动作模拟雨声,很有创意。

金岚

1. A段的教唱加入诵读的铺垫,所以A段的教唱比较顺利,弱起节奏的学唱学生也能轻松完成;

2. 徐老师教态情切自然,教学过程中能关注声音的协调、节奏练习、以及学生的音准,教唱过程中能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给予示范演唱,循循善诱,最后环节加入布谷鸟的声音,听觉上存在突兀,最好可以省略;

3. 李老师的课自然流畅,过程设计合理,步步渗透,体现了李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导入部分是一个亮点,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被调动了起来。

徐恋

1. 《钟》在一开始出示“当-----当------”等的时候,拍号出现了问题;第三乐句在教唱时要拎出来,从情绪上抠一下;在导入时可以先看下各种钟的图片;

2. 《雨中》三种雨声可以再层次一点;B段最后3句花的时间太多了,学生被绕住了,可以多听多比较。

莫宇红

1.《雨中》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整节课设计新颖,内容丰富而不枯燥,在导入部分老师设计的节奏训练,不仅关注了节奏,还关注到了小组合作的练习,学唱歌曲中设计有层次,环环相扣,分层递进,由易到难,使得歌曲学唱难度减小;

2《钟》导入部分的设计是个节奏练习,把歌曲中的部分节奏与旋律提前了,不仅是作为节奏进行了练习,还为歌曲学唱做了铺垫。

陆馨秋

1.《雨中》导入非常自然,由一场声势引入到三种不同的雨滴声,分声部配合,对学生今后的合唱非常有好处,节奏诵读时,声音的上扬,节奏感很强,有问题的部分可以稍作练习,没问题的地方直接过去就可以了;

周卉

1.李老师的《雨中》,前半部分的导入部分特别新颖,层次清晰明朗;

2.第二部分最后一句,老师教唱的过程中不必太过纠结;

3徐老师的《钟》,整个教学过程清新自然,老师还有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很精致;

3. 开始的节奏,逐步渐入,自然到位(先单独念,组合,再加动作,最后加音)。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蒋冬霞  朱莹  高君  丛雪  李静  吴建英  陆馨秋  屠心文  周卉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4.6.4

 地点:常州市二实小

参加对象:全体联校组成员、新教师考核领导小组

主持人

高君

缺席人员及原因

 

活动内容:

联校教研活动(四)暨新教师汇报课周卉《我的家在日喀则》屠心文《小木匠》

一、上课(过程略)

二、评课:

周祎

1.《快乐的小木匠》用声势动作模仿小熊猫干活的声音,孩子在律动中兴致非常好,为学习完歌曲后的表演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模仿实践劳动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整个教学的设计都紧扣音乐主题。老师的诵读与教唱声情并茂。

2《我的家在日喀则》周老师先用一段精彩的踢踏舞视频和学生简单的模仿几个动作很好的导入了歌曲教学,后面学生可以用饱满的情绪轻快的表演歌唱歌曲。

吴建英

1.声音指导再好些,不管几年级的孩子留给学生 一点空间,能力上等等要求放低点,打击乐器的加入可以充分些。

2.周卉条理清晰,二声部加入有序。

高君

1.环节设计合理,有效,体态律动及诵读的结合在课堂中体现充分,但孩子的演唱声音及歌曲表现力上有所欠缺,原因归结于日常指导不够,声音的发音习惯、

歌唱状态以及多声部合作的能力要扎实落实到日常教学上。

2.课堂扎实有效、老师指导有方,完全沉浸在课堂之中,与学生融入在一起,非常好,在教唱后的二度创作环节,老师对声音的层次过于强调而忽略了声音的美感,另外,二声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歌曲的风格及音乐的语境。

丛雪

1. 这节课劳动线贯穿,学生在劳动中律动,唱歌,学生热情高涨。

2. 最后的歌没有唱好,一方面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并练习声音,一方面课堂养成学生良好的发音习惯。

3. 课堂教学设计很好的体现了藏族歌曲的风格,教师的目标定位很清晰,学生从律动到歌唱都表现了民族风味。

金岚

1. 屠老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教态亲切自然,教学过程清晰流畅,导入部分的大量节奏练习为歌曲教学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歌曲的演唱。

2. 整节课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能紧紧跟着老师有质量的完成一个个教学任务,学生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快乐的。

3. 第二节课教学思路清晰,老师的语言丰富精炼,课堂节奏紧密,授课老师语速较快,非常适合高年级学生的特点。

4. 学生在课堂获得了愉悦和美的感受,较好地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徐恋

1. 教师素质高,上课充满激情,夸奖学生语言丰富,及时。

2. 教师设计的动作符合音乐节拍、歌词,但学生对动作仍 不太熟悉,一边看歌词一边做动作有些乱。

3. 师指导生的唱歌方面还可以再细致些,学生音色有些炸

4. 教师对学生的歌唱指导很细致,尤其是难点衔接处

5. 教师的语言可以再严谨些,如相似相像是一个意思

6. 在学唱完之后加入衬词合唱,设计合理,让歌曲层次丰富

7. 拓展欣赏设计合理,层次拉的很分明。

陆馨秋

1. 用响板达到恒拍,确定衡拍的概念。

2. 非常富有童趣,用图片显示更直观。

3. 三声部合作对以后多声部的合唱有很大的作用

4. 从学生立场出发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5. 藏族歌曲的风格把握很好。

6. 尝试简单的二声部,让歌曲变得更加丰富。

7. 通过看视频让学生更明确自己的分工,表演组,演唱组、合唱组

8. 歌曲结构清晰,力度加入适当。

孙莹莹

1. 过程很流畅,环节很匠心。

2. 指导有效简单,情境创设较好

李静

1. 任课教师肢体协调,衡拍感给的很准确。指导效果很好。

2. 善于发现优秀资源,参与活动与表现。

3. 歌唱声音的指导不够,音色要圆润些。

4. 打击乐器的加入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充分些,不要给予。

活动记录:高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