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进度的架构与实施策略>>总结提炼>>文章内容
课题阶段小结2013.09--2014.01
发布时间:2014-01-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二实小体育课题组

本学期,我们体育教研组继续研究《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进度的架构与实施策略》课题。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梳理教材,分析存在利弊

我们梳理了目前小学阶段使用的教材,小学体育学科只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统一的教师用书,那些原有教材内容及编排方式,已经不太适应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与2011年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存在差异,其表现在:教材的内容缺乏阶段性、梯度和整体性;课时与课时之间缺乏连续性;教材内容缺乏连续性;教学缺乏连续性;教材编排缺乏整体性意识;体育由原来的每周两节,增加至1-2年级每周四节,3-6每周三节。课时增加了。

通过梳理教材我们得出结论:由于有些田径类项目的“单项教学计划”与课时内容安排之间严重脱节,容易造成每节课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也是零星的,杂乱的,因而造成了长期以来那种“花费的时间多、收到的效果低”的不良现状。特别是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没有站在新课程实施的宏观层面上来预设整个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每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没有以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来审视设计,导致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学习内容“支离破碎”,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带来的后果是教师上课随意性比较大,这样的教学,“育人价值”目标难以体现。正是我们研究深入,为我们今后的研究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找准切点,架构教学进度

教学过程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系列过程,从全年教学计划的制定,到学期教学计划,再到单元计划直至课时计划的实施,每个教学目标和内容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步步落实,教学过程的安排成为了一个有系统的整体。

我们找到研究的切入点:首先,课题组在研究中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在教材梳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所教年级进行了学年、学期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包括本学期体育与健康知识,学生必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本学期考核内容(三项体能两项技能),本学期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等方面。形成1-6年级学年、学期教学内容框架。然后根据1-6年级学年、学期教学内容制定1-6年级12个学期的教学进度,水平一1-2年级每周4课时,3-6年级每周3课时;呈现年级各项教材的序次。便于教师们备课与参考。

由此可见,教学进度是全年和学期教学进度的具体再现,是架构课时计划(教案)的桥梁,是主体单元的集合体,是制订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的概念地图,使得教师的课时计划制订更有依据可循。有了教学进度的合理规划,教师要面临的困惑就很好解决了。依据教学进度这个“蓝图”,进行备课。不仅能够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有效地开展,而且能最大化地拓展教材内容的“育人价值”。

体现五性,架构学习桥梁

课题组针对上述情况,从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学科育人角度出发,在继承人教版和省编教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小学部分田径类教材项目进行了创造性地选择与改造,通过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等途径,初步架构了小学阶段水平年级教学进度,总结提炼架构教学进度遵循“五个性”:

主题性。把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单元。

连续性。课时的设计是连续的,根据教学的需要,课时一般设计为5课左右,上课也是一堂课一堂课地连续上,设计的每一节课都只是单元体系中的一部分。

递进性。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内容呈现递进性,教学步骤的设计呈现层次性。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学生的学习也是呈现递进性,就一个连续的单元而言,教学内容的呈现也要有递进性,同一水平同一年级、不同水平年级之间也要考虑教材安排的递进结构,由易到难,有简到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整体性。从整体上考虑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综合地考虑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材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师生活动的规范以及器材等一系列问题,进而构建其基本的教学框架,并通过教学实践的反馈进行检验、调整与修正,以确立整体呈现“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使得教学内容实现最佳的“育人功能”。

健康性。突出体育学科的特性,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保障学生身、心、社健康地发展,教材内容、手段的健康、运动负荷、场地设计的安全,一句话,开发的教材资源要有“体育味”。(体育课题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