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
教 程
|
课文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读书有选择 读书做记号。
|
|
留心观察事物。
|
|
|
朗读诗歌,体会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
体会诗歌语言美。
|
老师,您好!
|
体会诗歌情感美。
|
但愿人长久
|
|
体会诗歌意境美。
|
古诗两首
|
|
体现诗歌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
秋天
|
|
读写结合(一)
|
学习事件叙述中的动作描写。
|
我给江主席献花
|
学习按方位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
天安门广场
|
|
学习以总分结构具体描写的方法。
|
徐悲鸿励志学画
|
|
学习有顺序地进行场面描写。
|
虎门销烟
|
|
积累优美词语和句段;
读写结合(二)。
|
积累写水的优美词句,学习某一景观的介绍方法,用词精妙。
|
泉城
|
积累写动物动态的语句,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
九寨沟
|
|
积累描写如诗如画田园风光的词语,学习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
田园诗情
|
|
感知散文的语言特点,学习散文表达情感的方法。
|
桂花雨
|
|
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复述或讲述故事。
|
感受中国神话故事想象丰富、大胆夸张的特点,学习根据成语复述故事。
|
开天辟地
|
感受古希腊神话想象丰富、大胆夸张的特点,学习提炼小标题讲述故事。
|
普罗米修斯盗火
|
|
抓住人物对话复述故事,了解寓言特点。
|
一路花香
|
|
围绕同一主题,感知不同文体的表达特点。
|
感知说理文的表达特点。
|
说勤奋
|
感知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
李时珍夜宿古寺
|
|
依据发现(发明)故事结构特点,学习故事。
|
维生素C的故事
|
|
学习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科学知识以及其他说明方法。
|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
|
学习叙事说理类课文段落的概括方法。
|
紧扣时间词理清文脉,概括段意。
|
诚实与信任
|
以两个主人公的态度变化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
珍珠鸟
|
|
以故事发展顺序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
九色鹿
|
|
介绍事物做到有顺序。
|
有条理地讲清自然想象的形成原因与过程。
|
雾凇
|
从不同角度介绍传统文化。
|
春联
|
|
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诗人情感。(融情入景,寄寓深刻;寓情于景,感怀世事。)
|
古诗两首
|
课程内容
|
教 程
|
课文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坚持写日记。
|
《新补充读本》《日有所诵》
|
爱护图书。
|
《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
|
|
了解诗文的写作特点;积累写“春”的词句、诗文。
|
学习现代诗的结构、特点,并拓展背诵。
|
走,我们去植树
|
用严谨的态度观察生活中的变化。
|
第一朵杏花
|
|
品读散文诗一般的语言及意境。
|
燕子
|
|
学习古诗的写作特点,并拓展背诵。
|
古诗两首
|
|
在阅读中发展思维方式。
|
学习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
苹果里的五角星
|
学习立足他人的思维方式。
|
最佳路径
|
|
学习联系迁移的思维方式。
|
人类的“老师”
|
|
课本剧表演,以演促读历史故事。
|
讲: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讲故事。
|
三顾茅庐
|
编:续编故事,写剧本。
|
祈黄羊
|
|
演:根据剧本表演故事。
|
公仪休拒收礼物
|
|
抓细节,体会人物品质。
|
关注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品质。
|
永远的白衣战士
|
紧扣(神态)线索,体会人物品质。
|
“番茄太阳”
|
|
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品质。
|
第一次抱母亲
|
|
关注语言、行为和环境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
我不是最弱小的
|
|
复述故事,敬畏生命。
|
选择局部讲述故事。
|
鸟语
|
分段复述,串联全文。
|
天鹅的故事
|
|
紧扣文中优美词句进行生动复述,再现情境。
|
生命的壮歌
|
|
读写结合(三)
|
运用文中词语描绘图画
|
沙漠中的绿洲
|
围绕中心句写话。
|
云雀的心愿
|
|
看图写话,体会诗境,描绘图中的情景。
|
古诗两首
|
|
默读批注,读懂人物。
|
浏览圈划,把握时间顺序,在故事中读懂人物。
|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
默读批注,学习“借物喻人”,读懂人物。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
|
默读批注,记取细节,读懂人物。
|
黄河的主人
|
|
能力表征
|
权重
|
测试方法
|
捕捉关键词句的能力
|
1、能根据短文内容找到关键词句。
|
3
|
1、按要求找到或正确选择关键词句,并作出相应的符号。
|
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
1、能运用一些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课文内容读懂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
|
5
|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相应的填空。
3、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
|
运用关键词句的能力
|
能联系生活运用学到的关键词句。
|
2
|
1、运用关键词语补充相关词组。
2、运用关键词句来写句子或写片断。
|
|
能力表征
|
权重
|
测试方法
|
读懂段落的内容
|
1、能感知段落讲述的内容和意思。
|
3
|
写出段落的主要内容。
|
意思表达完整
|
1、能全面捕捉段落中的主要信息,不疏漏。
|
5
|
|
意思表达简洁
|
1、话语表述清楚,并简洁。
|
2
|
|
能力表征
|
权重
|
测试方法
|
积累
|
1、完成教材要求背诵的相关段落和篇章并有初步的分类意识。
2、在课外阅读或生活中能有意识地积累。
|
3
|
1.背诵默写;或写出同一类的词语。
2.课堂常规积累时间组织交流。
|
基础运用
|
2、能在语境中选择运用合适的词语。
3、能尝试运用学过的好词佳句。
|
5
|
1.从文中找出或写出词语的近反义词;在语境中区别选择意思相近的词语。
2.学习交流、习作表达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方法、语言等。
|
感悟运用
|
1、能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表达方法,如修辞,谋篇布局,点明中心等。
2、能将学习中的体悟转化为情感、态度、价值观。
|
2
|
1.独立地品赏片段,发表自己的观点。
2.读了文本,你有哪些收获?
|
|
能力表征
|
权重
|
测试方法
|
清晰段落概念
|
清楚一段话要表达的内容。
|
2
|
按要求进行片段描写。
|
明确句群、段群关系
|
根据要求,有顺序、有条理地表达内容。
|
2
|
|
明晰表达重点
|
能将重点处进行细致、具体、生动地描写。
|
6
|
|
能力表征
|
权重
|
测试方法
|
有修改的意识
|
1、能大声、反复朗读自己的习作。
2、读到错别字、不正确的标点和病句,做出相应标记。
|
3
|
1. 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做记号。
|
能修改错别字和病句
|
1、能使用规定的符号修改错别字、不正确的标点和病句。
2、能发现并修改习作不规范的格式。
|
5
|
1. 在原位或修改栏用规范的符号进行修改。
|
能修改内容和结构
|
1、能根据表达需要把不够具体的语句补充具体。
2、能根据表达需要把不必要的词句删除。
3、根据表达的需要对习作的详略作出调整,对段落进行增删。
|
2
|
1. 修改习作专项检测。
|
|
能力表征
|
权重
|
测试方法
|
明白记什么
|
1、能记老师的板书。
2、能记老师、同学所讲的重要信息。
3、能记自己没听懂的问题和文章的重难点。
|
3
|
1.定期查看笔记。
2.进行专项测试。
|
清楚记哪里
|
1、能学着在课本上记笔记,并使笔记与内容一一对应。
2、随着年级的增高、内容的增多,能慢慢尝试把笔记做到笔记本上。
|
2
|
|
掌握记笔记方法
|
1、能做符号笔记。
2、能做批语笔记。
|
2
|
|
熟知记笔记原则
|
1、迅速。记笔记是听课的辅助,不能因此而影响听课。
2、选择。记笔记要善于选择,理解概括。
3、明晰。便于以后的复习理解。
|
3
|
年级
|
考试
时间
|
卷面整洁
|
分值
|
听力
|
分值
|
基础知识
|
分值
|
阅读
能力
|
分值
|
习作能力
|
分值
|
|
|
一
|
40
分钟
|
书面规范端正,
书写在规定位置,卷面整洁,不随意涂画。
|
2
分
|
听力:词句,句子10字左右,带标点读两遍。
|
8-10分
|
结合本册教材内容,从认读、识记、理解、运用等方面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考查,引导学生注意日常积累、正确运用基础知识。
|
70-75分
|
从字、词、句、段、篇、标点等入手,根据年段、年级训练重点落实认读、识记、理解、概括、运用等基本要求。
|
10分左右
|
写一句话,基本要求:符合题意,语言规范。
|
5-10分
|
|
|
二
|
听力:词句,句子15字左右,带标点两遍。
|
60-65分
|
15分左右
|
写两三句,基本要求:符合题意,语言通顺。
|
10-15分
|
|
|||||||
三
|
60
分钟
|
听力:词句,句子15字左右,不带标点读两遍。
|
50-55分
|
20分左右
|
写一段话(三上100字左右三下150字左右),基本要求:符合题意,描写具体、有条理。
|
15-20分
|
|
||||||
四
|
80
分钟
|
听力:词、短文,中速读两遍。
|
10分
|
35分左右
|
25分左右
|
写一段话(四上300字左右,四下350字左右),基本要求:具体生动有条理。
|
30分
|
|
|||||
五
|
100分钟
|
30分左右
|
写一篇习作(400字左右),基本要求:符合题意,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语言流畅。
|
40分
|
|||||||||
20分左右
|
|||||||||||||
六
|
|
20分左右
|
30分左右
|
写一篇习作(不少于400字),基本要求:符合题意,结构合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
|
2. 单元课程指导纲要
课题
|
主题
|
教材内容
|
表达特点
|
老师,您好!
|
秋韵四曲
|
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表达对教师的深深感谢之情。
|
语言优美,感情真挚,一咏三叹。
|
但愿人长久
|
介绍了苏轼名篇《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
|
1.文包诗。
2.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
|
古诗两首
|
两首描写秋夜景色的古诗。《望洞庭》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峨眉山月歌》描写月映清江的美景。
|
1.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
秋天
|
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
|
1.选择秋天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
2.运用了大量拟人化的描写,语言活泼生动。
|
|
《练习1》
|
读读背背《风》;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
||
《习作1》
|
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
|
教学安排
|
课时
|
教学目标与内容
|
|
单元导读课
|
1课时
|
1.初读感知单元内容主题:秋韵四曲。
2.阅读中清晰每一课的主要内容。
3.通读中积累文中词句,初步感受老师的辛劳、苏轼的思乡之情和秋景之美。
|
|
单元推进
课
|
老师,您好!
|
1课时
|
1.在朗读中感受老师的辛劳。
2.在交流中增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
但愿人长久
|
2课时
|
1.体会苏轼心情的变化,理解《水调歌头》的意思,感悟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片段,积累优美词句。
|
|
古诗两首
|
1课时
|
展开丰富想象,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语言美。
|
|
|
秋天
|
1课时
|
1.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感受秋韵。
2.学习从不同角度列举代表性景物来描写的方法,以及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
单元总结课
|
1课时
|
1.回顾单元课文中的精彩句段,感受语言之美、真情之美。
2.总结每一课的写作方法,并用所学方法拓展学习与秋天有关的文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
课题
|
主题
|
教材内容
|
表达特点
|
《我给江主席献花》
|
爱我中华
|
一位香港学生等待并鲜花给江主席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领袖的衷心爱戴,以及在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的无比激动和欣喜。
|
紧扣“献花”一词为献花前、献花时、献花后三个部分来写,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
《天安门广场》
|
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具体位置和壮观辉煌,是新中国的象征。
|
1.按方位顺序介绍建筑物。
2.大量的成语和四字词语句式整齐使文章有形有色;
比喻、象征、对偶的手法的运用具有节奏感和感染力。
|
|
《徐悲鸿励志学画》
|
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
1.过渡段的运用转承自然。
2.外国学生前后态度的转变进行对比,使文章前后呼应。
|
|
《虎门销烟》
|
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硝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
|
1.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结构严谨,记叙清楚有序。
2.用群众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应,从侧面烘托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壮举。
|
|
《练习2》
|
“处处留心”: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
“读读背背”:积累表现英雄人物无私无畏、坚持正义品质的词语和名人名言。
|
||
《习作7》
|
要求选择自己最为得意的长处、本领写一篇作文,丰富孩子的体验。
|
教学安排
|
课时
|
教学目标与内容
|
|
单元导读课
|
1课时
|
1.读准词语,读通课文。积累、感知一些四字词语。
2.大致了解文章的体裁。并能借助词语复述写人记事类课文中讲述的事件。
3.通过查找资料,对文章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简介有一定的了解,以更好地投入到本文的学习中。
4.学习给课文划分段落,鼓励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
|
单元推进
课
|
《我给江主席献花》
|
1课时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3.学习事件叙述中的动作描写。 |
《天安门广场》
|
2课时
|
1.掌握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结构和作用体会天安门广场的壮观和辉煌,并学习按方位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懂得天安门广场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她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
|
《徐悲鸿励志学画》
|
2课时
|
1.理清文章结构,根据关键词,复述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
2.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3.学习总分结构具体描写的方法。
|
|
《虎门销烟》
|
2课时
|
1.总结并运用学习方法,如了解背景走进事件,想象画面品味情感,聚焦场面领悟写法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品读销烟场面,认识虎门销烟是一伟大壮举,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有顺序地进行场面描写。
|
|
《练习2》
|
2课时
|
1.能介绍自己家庭住址和走法的示例,并写写画画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在此基础上观察沿途的地名,说说由来和古今的变迁。
2.学会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
3.积累成语和名言中渗透忠心报国的思想教育和爱国情操。
|
|
《习作7》
|
2课时
|
1.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写时能做到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
|
单元总结课
|
1课时
|
1.激发学生情感,写下对文章主人公的敬意,从而受到爱国情感的激荡。
2.总结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学习方法,并能迁移运用,独立阅读同类文章。
|
课题
|
主题
|
教材内容
|
表达特点
|
《泉城》
|
美
丽
的
自
然
风
光
|
文章通过对四大名泉的具体描写表现了济南泉水各具特色且天下闻名,故得名“泉城”。
|
1.全文总分总结构,在开头总写中用排比句式,比喻的修辞手法对泉水的形态和声音进行了概括描写。
2.四大泉分别介绍了所在的位置、泉的形态、水流特点,用词准确,多次运用比喻的手法。。
|
《九寨沟》
|
先后描写了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尤其是湖泊、飞瀑)和珍稀动物。
|
1.文章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移步换景。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湖泊的美丽和瀑布的壮观;抓住了动物的形态和动作对珍稀动物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写。
|
|
《田园诗情》
|
描写了异国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
1.对奶牛群中不同姿态、不同年龄的牛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2.多处草原、牧场动物的描写,凸现了荷兰牧场之国的特点。
|
|
《桂花雨》
|
作者回忆了儿时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表达了对家乡桂花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
1.记事抒情相融合。
2.文中第一自然段用总分的段式表达了对桂花的喜爱之情,重点写了摇花乐。
|
|
《练习3》
|
处处留心:读书做记号;读读背背: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
||
《习作3》
|
按照书信的格式,给远方的亲戚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乡。
|
教学安排
|
课时
|
教学目标与内容
|
|
单元导读课
|
1课时
|
1.了解单元文章的文体和单元主题。
2.积累词句,基本感知表达对象和语言特色(排比、比喻)等,借此读顺课文。
3.默读课文,了解每一课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结构。
|
|
单元推进
课
|
《泉城》
|
1课时
|
1.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排比句,结合具体介绍,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
2.学习四大泉的介绍方法,体会用词精妙,仿照写一校园景观(攀岩墙等)。
|
《九寨沟》
|
1课时
|
1.移步换景,随文欣赏美景与珍稀动物,并背诵相关片段。
2.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
|
《田园诗情》
|
1课时
|
1.认识文章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学习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来描述身边的景物。
|
|
|
《桂花雨》
|
1课时
|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感知散文语言的特点,学习散文情感表达的方法。
|
单元总结课
|
1课时
|
1.回顾中外各地自然风光的美丽和独特,培养审美情趣。
2.把握四篇课文的共同点,小结写景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能迁移运用,为习作介绍家乡做准备。
|
(2)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3.形式:一人说,同桌复述,其他学生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课题
|
主题
|
教材内容
|
表达特点
|
《开天辟地》
|
打开神话大门
|
写了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大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
|
充满神奇的想象,语言优美,结构清楚。
|
《普罗米修斯盗火》
|
普罗米修斯为人间盗取天火,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传说,赞颂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不惜牺牲一切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语言准确,结构清楚,人物形象鲜明。
|
|
《一路花香》
|
在挑水工的帮助下,两只水罐理解了自身价值。
|
层次分明,叙事清楚,人物对话描写具体生动。
|
|
《练习4》
|
读读背背: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经过的词语;口语交际:说漫画。
|
||
《习作4》
|
运用象声词写一篇习作,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
教学安排
|
课时
|
教学目标与内容
|
|
单元导读课
|
1课时
|
1.初读感知单元内容主题:打开神话大门。
2.读准词语,读通课文。积累、感知一些四字词语。
3.通过阅读,了解每一篇课文的主人公:盘古、普罗米修斯、水罐,并能概括与之相关的故事。
|
|
单元推进
课
|
《开天辟地》
|
1课时
|
1. 阅读中国神话故事,整合信息,学会抓关键词复述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2.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大胆夸张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
《普罗米修斯盗火》
|
2课时
|
1.阅读古希腊神话,了解神话特点,感知文中角色形象,学习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不惜牺牲一切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学习根据小标题复述课文内容。
2.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并写下来。
|
|
《一路花香》
|
1课时
|
了解寓言特点;通过学习挑水工和破水罐的两次对话,树立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的价值观,并抓住人物对话复述故事。
|
|
单元总结课
|
1课时
|
1.总结单元中的神话故事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拓展阅读视野,阅读更多的神话故事,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积淀语文知识。
|
神话:
六、结合课文学习,请你用一段话赞美盘古或是普罗米修斯。 3.形式:开火车背诵。 相传古时候有个乐(lè yuè )师,琴弹得出神入化。每当他临街弹琴时,行人常常驻足聆听,就连街道两旁的居民也从窗口探出头来,听得如痴如醉。
有一天 他带着琴外出游玩 只见 高山绿水 蓝天白云 不远处的柳荫(yīn yīnɡ)下还有一条黄牛一声不吭地低头吃草 悠闲自在 他顿时心旷神怡,就坐在牛的旁边,对着牛弹奏起来。可那只老黄牛根本不予理睬,就像什么也没听见似的。乐师非常生气,拂(fú fó )袖而去。
后来人们常用“对牛弹琴”比喻对不能理解的人白费口舌或者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用“~~~”画出来。 (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出神入化:
(2)驻足聆听:
4.照样子写词。
如痴如醉 如( )如( ) 如( )如( )
5.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6.“对牛弹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作 者: (德)斯威布 著,周晨 译
出 版 社: 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1
作 者:墨人
出 版 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01
3.春联最讲究 ,就拿“ , ”来说,“ ”对“ ”,“ ”对“ ”,“ ”对“ ”。春联读起来能感受到其中的 ,领略到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