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科研总结
(2013.1——2013.6)
本学期,语文学科组将在集团的一体化管理背景下,在集团三年规范的引领下,自觉开展“生命·实践”合作校研究,有效实施“十二五”课题“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研究,牢固确立“成事成人”的价值追求,将以常规品质提升为底线,以研究融合推进为主导,传承研究中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创新集团合作研究的新策略,寻求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突破和师生学科素养的新发展。
【主要成效】
1.市“十二五”备案课题和省“十二五”子课题研究扎实推进,并接受了省教科院阶段指导,参与了总课题的中期评估活动。
2.语文学科校本指导纲要初稿的全面实践和论证完善,形成了六册各5万字左右的文稿。
3.集团每月联合教研活动、一至六年级双循环研讨有序运行,团队合作初步形成自觉。
4.集团年级教研活动逐渐常态化,集团教研组内部进一步得以融合;
5.集团“青年成长营”系列活动按计划推进,教师素养的专项训练和课堂练兵活动有机穿插,区素养比赛1位获一等奖,3位获二等奖,3位教师承担市级公开课。
6.“集团名师公开课”课堂开放活动正常运行,集团8位市学科带头人开放课堂,提供大家学习。
7.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如天宁区中小学生“法在我身边—法制小故事”征集评选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我们爱科学”江苏省第五届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中荣获常州市小学唯一的团体奖!区整班写字比赛二6、二7班分获二等奖,五3班获一等奖。还组织学生参加了“中国梦我的梦”“美丽天宁”“规范汉字书写比赛”等学科竞赛活动。
8.8位教师在“新基础教育”生态式推进活动中承担结对学校北郊小学、朝阳二小课堂教研活动,并进行即时指导,综合把脉,并对两校语文教学研究作综合分析与反馈。日常有4位教师还担任结对指导老师进行日常课堂教学指导。
【主要策略】
一、跟踪质量,课程管理中显“实”。
1.课程部跟踪学科质量。本学期,重点完善了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实现质量监控过程的“规范、科学、高效”,将“备课内容的完备、健美课堂的落实、学科作业的质量、课程评价的质量、日常文案的上交”等作为教学质量考核的主要内容,依据日常调研与评价,进行学期汇总与评定。
2.教研组跟踪能力达标。四月份专项能力测试含练习与问卷,关注各年段专项能力形成情况和日常的教学情况。一二年级:整班写字;三四年级:整班阅读;五六年级:整班习作。练习与问卷同步进行。同年段两个年级教研组长交换命卷,左半面试卷,右半面问卷(问卷不署名,批阅试卷前裁下,交换统计,选择,不问答,便于统计,了解情况)。针对试卷和问卷做好质量分析。
3.教师个人跟踪课堂质量。学科教师对个人教学阵地“课堂”要质量,把好日常课堂的质量。关注教学过程,相信有高质量的课堂就有学科的高质量。指导教师利用各学科各年级期初统筹规划的日常教学质量的评价与调研(各年级科学规划日常教学质量的调研,将采分合理分配在学期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把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和教师的教学诊断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监考、阅卷的过程对日常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价与诊断,在纵向变化和横向差异中及时反思和改进日常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打造品牌,课程研究中显“创”。
1.打造校本“学科指导纲要”品牌。在前两个学期分散撰写学科指导纲要的基础上,本
学期纲要编制工作主要进行统稿审稿工作。二三月份集中精力完成了查漏补缺,系统审核过程。学科组以年级为纬,板块为经将审稿组成员分工合作,横向各板块之间达成能力要求的一致性,纵向同一板块表述方式、语言系统、文稿篇幅等要保持一致性,但能力上要体现拉伸。对过程中问题明显的将意见以批注的方式返还给第一作者进行重新撰写。同时,组建审稿二组当读者,对文稿进行细致阅读,在学习中质疑,促进审稿一组把好质量关。
附1:书稿统稿审稿人员安排
书稿责任人 |
审稿二组 |
|||
年级 |
实施策略 |
课程评价 |
附录 |
|
一年级 |
金旭峰 |
王小娟 |
徐 洁 |
蒋菊芳 王 莺 |
二年级 |
毛如静 |
张建英 |
李新梅 |
樊 莉 杨 萍 |
三年级 |
马燕芬 |
蔡丽华 |
方海红 |
李 玲 唐双红 高鸣鸿 |
四年级 |
李 娟 |
朱丽萍 |
许 倩 |
蔡维敏 郭筱凯 |
五年级 |
宋晓艳 |
朱江月 |
王晴薇 |
刘 燕 邵沪杰 |
六年级 |
陆 芳 |
赵菊玉 |
郭玉琴 |
张淑嫣 陈水香 |
2.打造年级“单元整体教学”品牌。本学期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要求是日常备课的内容
完备(单元解读、目标制订、推进思路、导读、推进、总结拓展)预习单、总结单等,课件要与教案相符;其次有创造,将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从阅读走向习作。“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语言感悟积累与实践运用的能力。
附2: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安排表
周次 日期 |
活动主题 |
责任人 |
整体 |
课堂实践 |
摄影 报道 |
||||||
|
|
|
单元解读目标制订 |
推进 思路 |
第一轮 |
第二轮 |
评课 |
|
|||
3.11 |
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一) |
金旭峰 |
王小娟 |
居建芬 |
朱玉婷 |
尤心韵 |
徐洁 |
王莺 |
蒋菊芳 |
孙敏芝 |
韦菊仙 |
3.25 |
单元整体教学研讨(六) |
陆芳 |
赵菊玉 |
陆芳 |
陈水香 |
赵汉斌 |
朱丽萍 |
刘越 |
郭玉琴 |
闵岚 |
潘银婷张淑嫣 |
4.8 |
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三) |
马燕芬 |
芮艳 |
薛燕 |
唐双红 |
方海红 |
李玲 |
高鸣鸿 |
马燕芬 |
蔡丽华 |
陆轩 |
4.28 |
单元整体教学研讨(四) |
李娟 |
许倩 |
李娟 |
潘亚洁 |
蔡薇敏 |
郭秋萍 |
张英明 |
任美娟 |
郭筱凯 |
任红 |
5.13 |
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五) |
宋晓艳 |
费银芬 |
郦少春 |
刘燕 |
储校长 |
朱江月 |
王晴薇 |
宋晓艳 |
白露 |
邵沪杰、张英姿 |
5.27 |
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二) |
毛如静 |
毛如静 |
李新梅 |
孙巍 |
杨萍 |
樊莉 |
徐艳 |
张建英 |
黄春梅 |
毛鸣臻 |
备注:
(1)责任人需全程策划、合理分配人员与职责、制订活动方案(主题、内容、活动安排表),对过程质
量、材料积累和整理、后续报道审稿等工作把关。
(2)为了体现研究活动的全员性、全程性,也为了促进教师个体研究能力的整体性发展,本学期各教
研组在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各项责任人要有别于上学期。
3.打造个人“教学风格”品牌。基于教学微课程是教师个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
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总结和提炼日常教学研究的一个载体。每学期打造教师个人精品课、个人微课程既是个人教师特色与风格不断形成过程,也是学科组学科教学优质资源的生成、聚集、分享区域。通过“名师公开课”“青年成长营”等活动提炼成熟教师的教学风格,挖掘骨干教师的教学特色,培植青年教师的教学特长。
附3:集团语文青年成长营活动安排
三、盘活资源,队伍建设中显“美”。
1.教师团队显融合之美。集团化运行的这一学期,教研组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除了以
第一责任人的姿态全程策划组织研究活动,亲自下水上研究课,指导教师反思课堂重建完善。日常的管理中也增强了集团意识,对年级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评价等进行试卷的选用、改编,对测试、阅卷过程的组织、调配都作了细致的准备和安排。在集团年级两校区教师各项工作不断融合的基础上,年级与年级之间也增强了融合意识。相互协作,相互支持(承办活动时不分你我,相互补台)。同时不同梯队教师之间也要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互动发展,实现教师差异资源的融合。
2.成熟教师显风格之美。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外在要求,成熟教师成为集团发展
不可小觑的一股主流力量。这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研究中发挥引领作用,课程改革中凭借对学科教师深刻的感悟和坚实的教学基本功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独创的的课程实施方式。这学期,他们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以“集团名师公开课”的方式定期(单周周四上午第二节)向学科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开放课堂。先由市区五级梯队(先有名分的,后民间的没有名分但青年教师期望学习的)轮流,原则上这些教师不需要参加开学集中调研,也可以和承担学科大组研究课合并。(过程中会组织教师在评赏中帮助这批教师提炼个人教学风格。)
3.青年教师显成长之美。过程中“十个一工程”,每天写一块黑板字,每周听一节公开
课(集团名师公开课,青年训练营),每月一篇高质量教学随笔,每学期一次研究课、一次参赛、一篇论文、一次学科组发言,专攻一个薄弱,发展一项特长,每学期一次汇报(同题异构汇报课,听课节数,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开学初教研组长对年级内青年教师听普查课,提出专业发展中需要克服或改进的1、2个主要问题,过程中承担研究课,学期结束进行课堂教学汇报(分年段同课异构,独立备课,30分钟上课)。每周四第二节课起为训练营活动日,单周听公开课,双周训练营上练兵课。
【活动内容】
阶段重点工作 |
教研活动安排 |
|||||||
日期 |
内容 |
范围 |
||||||
二月 |
1.开学教学常规调研。 2.纲要系统梳理,查缺补漏。 |
18 |
学习学科组计划、制订教研组计划 |
学科组 |
||||
25 |
集体备课,循环主讲(第一二单元) 纲要系统梳理,查漏补缺(4:10,组长集中交流) |
教研组 |
||||||
三月 |
1.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一、六年级)。 2.健美课堂调研。 3.纲要全面审稿,结集成册。 4.区小学生写字团体比赛。 5.区教师素养大赛。 |
4 |
课堂研讨,循环执教(2堂) |
教研组 |
||||
11 |
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一年级) |
|
学科组 |
|||||
18 |
集体备课,循环主讲(第三四单元) |
教研组 |
||||||
25 |
|
|
单元整体教学研讨 |
|
(六年级) |
学科组 |
||
四月 |
1.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三、四年级)。 2.单元备课调研。 3.各年段专项能力调研:写字、习作、阅读(含必背古诗、推荐阅读) 4.区教师素养大赛。 5.区教海探航论文评比(四月底截稿)。 |
1 |
课堂研讨,循环执教(2堂) |
教研组 |
||||
8 |
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三年级) |
学科组 |
||||||
15 |
集体备课,循环主讲(第五六单元) |
教研组 |
||||||
单元备课调研 |
学科组 |
|||||||
22 |
集团专项测试质量分析 暨教研组工作阶段总结 |
学科组 |
||||||
29 |
单元整体教学研讨(四年级) |
学科组 |
||||||
五月 |
|
|
1.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二、五年级)。 |
|
2.学生作业调研。 3.区小学语文学业质量抽测 |
6 |
学生作业调研 |
学科组 |
13 |
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五年级) |
学科组 |
||||||
20 |
集体备课,循环主讲(第七八单元) |
教研组 |
||||||
学生作业调研 |
学科组 |
|||||||
27 |
单元整体教学研讨(六年级) |
学科组 |
||||||
六月 |
1.集团青年教师期末课堂汇报。 2.期末测试及质量分析。 3.教研组、课题组、学科组总结。 4.参加市学科常规抽测。 |
3 |
课堂研讨,循环执教(2堂) |
教研组 |
||||
10 |
集团青年教师期末课堂汇报(低段) |
学科组 |
||||||
17 |
集团青年教师期末课堂汇报(高段) |
学科组 |
||||||
24日 |
期末质量分析、教研组工作总结交流 |
学科组 |
备注:
1.每次组内研讨除了确定主讲和执教人员,还可以轮流主评、研讨实录,以提高每一次的研讨效度。
2.学科组研讨由徐洁、尤心韵负责考勤,除教研组承办安排实录、摄影、报道外,其余研讨活动由徐艳、杨萍负责实录,李琳君负责摄影,在二实小毛鸣臻、郭筱凯、陈水香轮流负责报道,翠小王莺负责,校区学科部长质量把关。
3.所有研讨实录以日期、范围为文件名(如2.18学科组,3.1一年级组),以教研活动表格为范本。活动结束存入教研组活动相应文件夹,如有上传要求请于当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