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序列化实践研究>>理论链接>>文章内容
课题组理论学习一
发布时间:2013-06-0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课题组理论学习一

——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欣赏评述的有关章节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

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第一学段
12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
34年级)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三学段
56年级)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四学段
79年级)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内容说明

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三部分组成。标准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教学活动建议针对标准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建议则提出检测标准达到程度的要点。总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了美术教学的完整过程。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的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应该说明的是,评述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例如学生在一起谈论艺术就是评述的一种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作出自己的评述。

欣赏·评述教学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二、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2年级)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活动建议

·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

·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

·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通过观摩录像、画册,对中外优秀的卡通艺术形象进行欣赏和讨论。

·欣赏描绘不同季节的中外美术作品。

·到阅览室翻阅画册、学生读物或观看学生美术作品,找出最喜爱的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

·欣赏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色彩,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玩具。

·欣赏木偶戏和皮影戏的人物造型,通过录像或实地观看木偶或皮影戏的表演片段。

·欣赏中外画家描绘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

·欣赏大自然美丽的山川、动植物图片。

评价建议

·是否对自然或美术作品感兴趣。

·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欣赏活动。

·能否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感受。

第二学段(3—4年级)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活动建议

·欣赏画家创作的、学生感兴趣的和易于理解的美术作品,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以调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所在地区有特色的建筑,了解其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功能。

·欣赏情节性较强的中外美术作品,认识该类美术作品的特点。

·举办小型的展览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的美术作品或印刷品。

·认识常用图形符号的特点及作用,欣赏与分析其创意。

·欣赏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了解民间艺术中的象征和寓意。

·观赏一组民居图片,分辨出南北方民居及其在造型上的不同特点,并思考它们与环境、气候的关系。

·在相关的音乐情境中,欣赏一组表现山、水(如山林、小溪、泉水、江河等)的中外美术作品,感受不同的情趣和境界。

·欣赏中外面具艺术。

评价建议

·是否对欣赏活动表现出一定的热情。

·能否以独立和合作的方式,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能否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是否具有收藏艺术品或印刷品的爱好。

·能否识别常用图形符号。

第三学段(5—6年级)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活动建议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领略不同的艺术风格。

·介绍一件优秀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以参观、讨论等方式,欣赏校园和社区的景观设计。

·通过参观或观看录像、图片等,欣赏雕塑和现代工业产品,感受不同材质的美。

·鼓励学生从课本中选一件最喜欢的作品,通过查阅资料,向同学介绍欣赏作品的心得。

·通过实地参观或观摩录像,欣赏不同材质的建筑物的门窗、墙壁和屋顶等。

·将若干雕塑作品的图片,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区别雕塑作品的时代特点。

·介绍一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欣赏我国的石窟艺术。

评价建议

·是否具有民族自豪感,乐于了解人类文化艺术的成就。

·能否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与生活、环境以及与其他学科关系的浅显认识。

·能否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描述美术作品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是否知道我国和世界的一些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附录二:名词术语解释

 

美术

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审美

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美术史

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美术语言

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形式感

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美术媒材

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感知

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体验

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美术创作

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美术表现

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美术批评

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艺术风格

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

2007-03-07  人教网

 下载:

2007-03-07  人教网

 下载:

 

2007-03-07  人教网

 下载:

2007-03-07  人教网

 下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