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小 许倩
从第一次聆听单元整体教学时,初次见到预习单至今也已经有三个年头了。三年来,作为导读课上使用的导读预习单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仅呈现预习过程中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反馈,到现在内容更为丰富,有单元内容的质疑、甚至是学法的设计,不断地体现着预习单的自学和反馈的功能。
今天在李琳君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再一次看见了预习单,但是这一次的预习单是出现在推进课堂上;这是几年来预习单的一次新的生长点。
细观推进课的预习单与导读课的预习单不同,推进课的预习单更多的体现了单课的学习的状态,更切合语文学习的训练点。例如《但愿人长久》一课的预习单中,围绕这一课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进行词汇积累,学生积累了描写月亮的、成语和诗句;所以推进课的预习单的积累更能体现类积累的意识。而预习单中关于“诗人信息”一部分内容,同学也可以从苏轼的生平、作品等方面更为全面的进行课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所以推进课的预习单的知识点研究更为深入。
在肯定李林君老师的推进课的预习单的设计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几个问题:能不能有整体的意识,在进行单元整体备课的时候,要整体规划一个单元的预习单,让一个单元的预习单体现整体感、分层感;预习单设计时是不是更多的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除了有规定工作,还可以预留空间让学生自主呈现部分内容;如何让预习单成为落实、深化预习工作的有力措施;如何不让预习单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研究的道路是漫长的,抓住一个点执着的前行,相信预习单的生长也在默默地折射着我们的研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