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语文学科指导纲要的研制与实施>>实践研讨>>文章内容
关于天天记日日评的微课程
发布时间:2013-05-22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李娟

 

为什么
微课程背景
(问题)
日记,一直是中年级习作训练的主要渠道。三年级,我们让学生每周写一篇,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一年之后,发现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得不快,效果不是特别好。因为学生得到的只是老师的单方面评价,并没有从日记中获得过习作的动力,激起习作的兴趣。所以,观察的习惯没有很好地养成,对于表达的兴趣也不太浓厚。于是,循环日记应势而生。
是什么
微课程目标
1.通过向组内成员学习,唤起习作的兴趣,积累自己的习作素材,习得习作的一般方法。2.让习作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在循环日记的练习中,都得到一定的进步。
微课程内容
分成十个小组,开始记循环日记。
怎么做
微课程实施
(策略)
行动1】天天记——启动循环日记
(改进策略)把五十个学生按“同组异质”的方式分成十组,每组五人,每周每组每人轮一天。那么,每天老师需要批改的日记只是十本。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为老师的工作减了量。
【反思1】走出组内循环的小圈子,进入班级循环的大天地
(成效与问题)学生写的热情基本被激发,循环已基本形成。但此循环为小循环,班级形成了十个小循环,却没有班级层面的大循环。
【行动2】日日评——启动循环评价
(改进策略)每天抽出十五分钟时间,对十本日记本进行逐一点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日记的长处与短处,利于取长补短。
【反思2】形成大循环,但评价方式单一。
(成效与问题)学生每周只写一篇日记,但听到的却是五十篇日记。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掌握了更多的习作技巧,更从别人的笑声与掌声中获得了习作的动力。
【行动3】评记方式努力向多元化发展
(改进策略)从记来看,努力让循环日记向小组共读尝试,尝试共读一本书,共记一本日记。从评来看,要向学生、家长多元发展。
【反思3】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练就习作童子功。
(成效与问题)目前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只有多元发展,学生的成长才会呈几何形递进。循环日记更要注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头,练就习作童子功。
做得怎样
微课程评价
(成果)
天天记,日日评,使全班的习作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有多篇习作在纸质媒体发表,考场作文有了很大提升,习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