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语文学科指导纲要的研制与实施>>心得反思>>文章内容
在课堂实现师生共长
发布时间:2013-04-2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最近进教室上课前我总会问自己:我这节课希望给学生带来怎样的生长?用怎样的方式来实现我的生长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前期学习了许嫣娜老师的《争论的故事》的教学录像,观看时我就带着生长的眼光来学习、分析这样的有生长的课堂。
首先,我觉得生长性课堂应该是能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状态的基础上唤醒学生学习热情的课堂。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他要唤醒学生。唤醒学生的什么呢?我想就是参与,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参与程度,参与效果。解决了学生的参与问题,就达到了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目的。想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完全了解学生本节课症结所在。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讲让学生评让学生动让学生解答。教师要创造性的备课,备学生不会的,不系统的、理解不深刻的。
例:许老师在课一开始与学生的交流看似随意,却是对该年段孩子现有知识基础上的一次巧妙设计,孩子们对于“讨论”一词是有所了解的,所以这个交流以一个有趣的话题引到学生展开讨论,学生遇到这么一个轻松有趣的话题也乐于参与,在引导学生轻松讨论过后,许老师适时提出如果坚决不同意别人的意见就叫“争论”。学生的参与意识被唤醒,参与热情被调动起来了。
其次,生长性课堂应该是在充分挖掘研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能够适时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也就是挖掘教学内容中必须带给学生的东西,面对我的这一群学生,这篇课文所要教授的语文类知识、情感体验、所要提升学生的某方面精神都需要思考,而其中作为我们语文学科,我想重点应该关注的是我们学科的本体性教学内容,也就是,关注语言视角,努力开放和利用每篇文章可能给学生带来的语言能力发展的价值。
例:“剖开”一词的难点是读音及对词语的理解,教师在充分研读本课教学内容后引导关注读音,用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了词意。本文板块明确,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教师耐心地逐步引导孩子分清板块,而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给段落起小标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教师给第一板块先起小标题作为示范,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把手,跳一跳就能够到,学生中涌现出了好多精彩的小标题。同时,删节号也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从错误的回答中发现了这一可贵的资源,教师适时抓住予以引导。纵观这几点教学内容,教师都是紧扣文本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展开教学的,对于教学内容的提取和选择很有见地,这样一堂课的学习带给学生的除了学习时的愉悦,语文学科特有的知识更是扎实。
第三,生长性课堂应该是在充分的师生互动中能够实现教学相长的课堂。教育是召唤和应答,是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召唤和相互应答的过程。教师通过教,用知识召唤学生踏上教育目标预设的生命的生长之路,而同时他必须对此作出自己的应答,采取相应的行动。
 许老师在“争论的对话”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最震撼的是师生争论的过程,在看似大家都不能自已的时候其实老师头脑清醒,与学生争论的话题从课文内的慢慢延伸到课文外的,激发学生思维,在互动中层层推进,最后的“争论不休”就水到渠成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