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幸聆听了雷夫先生的讲座,在感受雷夫先生魅力的同时,被他的有一句话深深触动,他说:“我有三类学生,一类是优秀的,他们不需要老师付出多少努力,自己就能取得好的成绩;一类是差劲的,任凭老师怎么努力,也很难改变他,只有他自己能改变自己;而另一类是处于中间的,我喜欢花更多的时间关注这一类孩子。”
一直以来自己都重视抓“两头”,认为抓“两头”促中间,或者认识到抓“优秀生”提高优秀率,抓“后进生”提高合格率等,现在看来这是一个教育的误区,两头固然要抓,但想建设高质量的班级体,中间力量更不容忽视,他们是“优秀生”的后备军,是“后进生”的预备队。中间生是一个班级的大多数,也是一个学校的多数群体,若忽视了这群沉默的大多数,把他们丢在遗忘的角落,他们可能从“后进生”的预备队变成“后进生”的正规军。那么,如何塑造他们,怎样发挥中间力量作用呢?
多一点关爱,少一份冷落,加强情感教育。我们班一个思维反应不很敏捷但学习非常认真的女生曾在小作中写到:“每当老师笑容满面向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投以赞赏的目光,每当老师俯下身子用殷切的目光鼓励那些后进生时,我多么渴望老师的目光能够在我的身上停留一分钟,哪怕一个关注的眼神,都会给我无穷的力量。” 多么深刻的语言,多么让人心疼的内心独白!我们分明聆听到一个共同的心声:渴望爱的关注与呵护,不要把我们遗忘!
要找到“中间生”教育中的突破口,离不开平时细心的观察和仔细的思考。中等生的性格不同,导致他们成绩徘徊在中游的具体原因也有所不同。中等生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内向型,一种是外向型。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首先,对内向型的中等生,以激励信心为主。在每次考试结束后,我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取得进步的同学介绍学习经验,给他们以信心和勇气。 其次,对外向型的中等生,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这类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典型的“三分钟热度”,所以成绩时好时坏,起伏很大,极易放松自己。但由于他们的自控力较差,有时会出现反复,需要我们经常提醒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