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组工作总结
(2012.8——2013.1)
【重点工作】
1.省“十二五”课题完成子课题申报活动;
2.市“十二五”备案课题顺利通过区、市中期评估;
3.积极参与区教师基本功竞赛和课堂展示活动(王莺、陈水乡、杨萍、赵汉斌);
4.学科校本纲要初稿的实践论证和修改完善;
5.集团内统分结合的主题教研活动有序推进;
6.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教学质量专题调研活动(课堂、早读、作业等)的落实;
7.进一步加强了学科知识管理和资源建设;
8.组织参加省读书征文活动、市学生作文竞赛、规范汉字书写比赛等;
9.学科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制订与实施;
10.教师个人规划的制订与双向论证。
【具体内容】
一、集团内统一规范,追求品质
1.强化教研组长职能:以集团一体化管理为契机和平台,强化教研组长的常规管理意识。尤其是对学科、年级教学质量的日常监控、把关的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将管理职能从组织研讨走向年级日常教学的各个领域,从校走向集团。以家长开放日活动、年级常规工作专项调研、质量的日常管理(过程采分、专项考查、期末习作测试)等工作为抓手,有效增强了教研组长全面负责的意识和能力。
2.完善集团层面制度:对两校原有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进行研讨,取长补短,合理取舍,形成统一的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1)基本教学常规:利用校园办公平台组织老师进行集团教学常规的学习与重温。年级基本统一作业类型和作业量,课外作业时间有效控制,作业批改规范等。前有有组织的学习,过程中有全面调研(与课堂教学、备课进行统整)和专项调研相跟进,且调研情况在全校进行调研反馈,分年级调研情况在校园平台上公布,并进行相互的学习。
(2)研究活动常规:本学期是集团一体化办学的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的队伍更庞大了,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各级各层教研活动前期策划意识进一步增强。方案提前公示,具体要求明示。各教研组专题研究活动要呈现了过程研究的序列性。组内研究有整体策划,有阶段推进,有全员合作,也有分工协作。学科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如:照片拍摄(李琳珺)、素材整理(教研组长)、课题资料上传(陈水香、郭筱凯)活动报道(年级承办活动为单位落实到各组内部,教研组长把关,大组活动由马燕芬、王莺负责)。但到会考勤(尤心韵、徐洁)、研讨实录(徐艳、杨萍)工作还有待下学期加强。
(3)学科管理常规:开学教研组计划、过程中教研组活动记录、学期末教研组总结、教研组质量分析等,重平时的规范执行,重阶段的调研跟进,重期末的质量评价。
3.加强集团教学调研:学期初,调研由点到面,从四年级入手,集中骨干教师进行调研,在集团内形成调研要求、规范、方式等方面的一致性,然后进行全校各年级的全面调研。调研成员为两校骨干教师,在四年级的集中调研阶段,将调研内容、方式、调研反馈等要求进行结构式引领,在后续调研中引导运用这一过程与方法结构。调研内容主要为:开学初师生教学的基本常规的落实;新基础基本理念(重心下移;结构开放;互动生成等)的转化。除了现场反馈意见外,还综合听课教师意见进行综合反馈,学科组还在全校会议上进行四年级调研的全面反馈。对集团内师生教学情况作总体把握,提出后续工作目标;同时对教师进行梯队梳理,提出分层突破目标。
本学期,专项调研坚持针对性强的特点,每次调研将在集团层面以年级组或年段组展开,根据阶段工作重点和过程生成性内容确定调研主题,对二年级的早读内容安排和有效组织、低年段的课内作业规范和批改情况,高年段的课堂笔记等、教师层面纲要完善修订的推进情况等专项调研,及时反馈,为年级组组织常规教研活动提供研究主题。
4.共同建设学科资源:对于两校教学资源,在日常研讨中加强沟通了解,在整合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在运用过程中杜绝“搬来主义”而是要在运用中不断完善不断内化,同时要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不断创造。
二、集团内研究融合,促进成长
1.跟进研究内容,明确研究目标。
本学期,语文学科组继续以省级十二五课题为抓手,各年级继续以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为载体,六、五、四年级分别以名人单元、故事单元、神话与神画单元进行了专题性研究和汇报。三年级则将新基础共同体面上研究要求——习作有机地融合在单元整体教学之中,以“围绕中心写一段话”为单元目标,创造性地建构单元,并将研究以专题汇报的形式向专家组和新基础共同体作了全面展示。同时。在上学期工作基础上,对已有纲要进行论证、修改、完善和补充,对缺漏部分进行了再梳理,再实践,再创造,再总结。学期结束,纲要的主体部分已基本形成,充分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校本研究特色。且十二五备案课题因为有扎实的研究过程,翔实的研究材料,厚实的研究成果故顺利通过了区级市级中期评估。
2.创新教研形式,提高教研实效。
本学期,为了真正实现集团的融合教研,打破校区格局,每个教研组将由原来的6人扩大至10-12人,继续运用互动循环研讨制(组内循环执教、主讲;组际由各教研组循环承担课堂教学研讨和其他组参与研讨),这样既增加了教研组组内和组际的互动,又促进了集团内教师优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研究的质量提升。
(1)每月一次集团内学科组集中研讨。以集团年级组为单位承担,以单元整体教学为内容进行两校区融合式教学研究,两校区不同层面的教师在研究的全过程中承担了不同的职责,为集团年级组顺利推进,精彩呈现研究作出了贡献。全组通力合作,同步推进研究,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共承担,促进教师在贡献和分享中互动发展。
(2)每月两次集团年级组合作研讨。教研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翠小各年级备课组长加强两校区交流沟通,结合集体备课与纲要研讨、年级单项能力的训练(如默读、查字典等难点的讨论)、阶段教学重难点突破和年级学生学科活动等统筹安排学习和研究内容,开学前每个年级组制定好本学期活动计划,做到活动前明确主题,过程中有效讨论,活动后总结反思,以促进研究的高效运行。教研组长要注意过程积累和文本规范,在组织开展工作的同时及时记录、梳理完善和提炼总结。学期中进行了教研组工作交流,学期结束,教研组以一览表的方式进行各项活动(内外学习、主题发言、课堂研讨等)和成果(教师、学生)的梳理。责任人需全程策划、合理分配人员与责任、制订活动方案(主题、内容、活动安排表)、过程监督、材料积累和整理、后续报道审稿等工作。
(3)由于两校区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还存在差异,因此每月安排一次分校区教研活动。二实小校区重纲要与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的相互论证、补充完善,翠小校区重新基础基本理念的专题学习交流,每次都提前布置内容,每次研讨推进力度大,都有实际效果。
附2:学科组研究活动一览表
2012-2013(上)教研活动记录 |
|||||
时间 |
主题 |
主持人 |
承担人 |
出席对象(人数) |
|
2012.9.13-20 |
集团 课堂常态调研 (点-面放射式) |
教结构:(集团课堂常规和新基础核心理念学习与转化) 四年级课堂教学调研 |
高鸣鸿张淑嫣 |
四年级全体老师 |
集团学科骨干教师成立调研组 |
2012-9-21 |
四年级课堂教学调研重建课(评价分析) |
李琳均 |
集团语文教师 20人左右 |
||
2012-9-21 |
四年级课堂教学调研情况汇总及反馈 |
高鸣鸿 |
集团所有教师 180人左右 |
||
2012.9.15-10.30 |
各年级课堂教学调研 |
各年级语文教师 |
|
||
2012-9-12 |
口语交际课型研讨 |
课堂教学: 二年级《学会请求》 |
张建英 |
杨萍 |
区各学校教师 100人左右 |
2012-9-24 |
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 |
六年级 《单元导读课》陆芳 陈水香 陈水香 《钱学森》 刘越 赵汉彬 赵汉彬 汇报:朱丽萍 郭玉琴 |
陆芳 |
陈水香 赵汉彬 |
李政涛教授、集团全体语文教师 65人左右 |
2012-10-15 |
五年级 《单元导读课》 郦少春 宋晓艳 《嫦娥奔月》张英姿 费银芬 汇报:白露 邵沪杰 |
宋晓艳 |
宋晓艳 费银芬 |
集团全体语文教师 65人左右 |
|
2012-12-3 |
四年级“神话与神画”单元 《单元导读课》许倩 《单元总结课》郭筱凯 汇报:李娟 蔡薇敏 |
李娟 |
许倩 郭筱凯 |
集团全体语文教师 65人左右 |
|
2012-12-14 |
三年级 围绕中心写一段话 《单元读写结合》 马燕芬 汇报:高鸣鸿 |
高鸣鸿 |
马燕芬 |
市新基础共同体教师、区各学校教师、集团语文教师 200人左右 |
|
|
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 |
暑期基本功培训 |
朱丽萍 |
全体青年教师 |
集团全体教师 |
2012-9-26 |
语文基本功培训(一) 说课低《蜜蜂》高《送小乌龟回家》 |
张淑嫣 |
徐洁 杨萍 刘越 王莺 |
青年成长营成员 12人左右 |
|
2012-10-10 |
语文基本功培训(二) 说课低《蚂蚁大力士达里》高《新叶》 |
张淑嫣 |
徐洁 杨萍 刘越 王莺 |
||
2012-10-25 |
语文基本功培训(三) 说课低《小雪花的泪》高《甜甜的红枣》 |
张淑嫣 |
徐洁 杨萍 刘越 王莺 |
||
2012-10 |
区高年级课堂教学竞赛 王莺《》 |
张淑嫣 |
王莺 |
区各校语文教师 100人左右 |
|
2012-12-27 |
区五年内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
张淑嫣 |
赵汉彬 |
区各校语文教师 100人左右 |
|
2013-1-7 |
集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 |
张淑嫣 |
赵汉彬 |
翠小全体语文教师 二实小青年教师 |
|
2012-09-27 |
四年级省质量抽测 |
省质量抽测年级复习计划研讨 |
孙敏 |
教研组长 |
六年级教研组长、四年级全体教师 |
2012-10-16 |
区质量抽测分析和后续考务工作 |
朱丽萍 |
刘燕 许倩 任美娟 蔡维敏 |
四年级全体教师 |
|
2012-10(16-19日) |
各年级专项能力常态调研 |
二年级:整班朗读、常态早读调研 |
高鸣鸿 |
二年级各班 |
学校行政、二年级语文教师 |
2012-11-26 |
低年级课堂作业调研 高年级课堂笔记调研 |
高鸣鸿 |
教研组长 |
集团相关年级语文教师 |
|
2012-9-17 |
学科指导纲要研讨 |
纲要部分内容审稿、单元教学策略撰写启动 |
高鸣鸿 |
教研组长 |
二实小语文教师 |
2012-9-28 |
审稿组工作会议 |
高鸣鸿 |
教研组长 |
二实小语文教师 |
|
2012-10-8 |
课程内容的再次审核和单元撰写的对应 |
高鸣鸿 |
教研组长 |
二实小语文教师 |
|
2012-11-19 |
各年级纲要验收 |
高鸣鸿 |
教研组长 |
二实小语文教师 |
|
2012-12-17 |
各年级纲要附录内容的确立 |
高鸣鸿 |
教研组长 |
二实小语文教师 |
|
2012-9-29 |
E学习 |
口语交际:六年级《我喜欢的电视节目》 |
王校长 |
芮 艳 |
|
三、集团内统整活动,放大价值
1.系列化策划基本功培训。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战略后备队,是集团发展的后续再生力。在集团一体化办学的背景下,集团青年教师队伍庞大,需要我们整合和利用两校区的优质资源,打破时空限制,一体化地策划和组织教师培训活动,共同营造集团内教师发展的良好生态。
2.针对性进行规划双向论证。集团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手一份《各梯队评选条件对照表》和《市中学高级老师专业技术资格细化标准》,在 “2013,我们快乐出发”的主题研讨中清晰自己的定位、目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