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语文学科指导纲要的研制与实施>>方案计划>>文章内容
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科研工作计划(2012.1——2012.6)
发布时间:2012-11-2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科研工作计划

2012.1——2012.6

指导思想

本学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节点,是第三轮学校主动发展的规划期,是三年新基础扎根性研究总结期,也是集团化办学加速融合的发展期。我们将以“十二五”课题“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 市级十二五备案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语文学科指导纲要的研制与实施”为主阵地在传承中创新,继续深化研究机制、开拓研究领域、丰富研究内涵、搭建研究平台,在常规、动力、队伍建设上寻求新的策略,以更好地营造研究文化,追求教育教学质量和师生发展的新突破。

【中心工作】

1.在实践变革研究中完成学科纲要初稿

(链接已有素材:教材梳理、课型研究、课程内容建构、质量评价选题等)

2.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尝试读写结合研讨

主要策略

一、深化研究机制,彰显研究高品位

教学研究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色调,学科内常态的研究机制是研究质量、教师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学

科组研究品质的重要体现。在扎根阶段的总结期,进一步鲜明我校语文学科科学、有机的研究节律和稳定、高效的研究机制,展现我校语文学科组日常、自主、高效的研究文化成为本学期的重要目标。

1.加强学习,促实践变革研究的高位引领。本学期围绕本学科研究重点“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结合年级常规教学要求,融理论学习、实践研究、反思重建、提炼总结为一体的日常教研活动内容。各教研组要切实将《语文课程标准》、《新基础学科改革纲要》、窦桂梅《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和相关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和专家报告、教师外出学习的新信息等作为现阶段的主要学习资源。由教研组长统筹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和实践研究主题有机结合,使学习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使学习和实践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相互创生,使我们的实践变革研究始终处于高位状态。

2.加强调研,促单元整体研究的整体转型。上学期,我们对“单元整体教学”这一研究进行阶段总结,在此基础上,学科组对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新要求。至此,“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变以教研组为单位为教师为单位,变专题研讨为日常研讨,变阶段性呈现为全程性实施,变集体合作性研讨为个体特色化创造,变阶段调研为日常化调研,研究真正实现了“落地”,实现了“扎根”。研究的策划、实施、跟踪、反思成为每一位教师个体的创造,研究的内容、过程、方式成为教师全员日常化的教学行为,促进研究的整体转型。本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对这一转型作进一步的调研,了解教师实施的具体状况,发现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利用教研组内和组际差异,切实落实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指导教师解决实施困难,帮助教师在变革性实践研究中实现教学视域、思维方式、教学策略、教学研究能力的攀升。

3.加强规范,促互动循环研讨的高效运行。上学期,学科组运用互动循环研讨制(组内循环执教、主讲;组际由各教研组循环承担课堂教学研讨和其他组参与研讨)实现了日常教研方式在传承中的创新。研究方式的变革不仅整合了日常调研和常态研究,且增加了教研组组内和组际的互动,促进了教师内部优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研究密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研究的质量提升。本学期,将组织教研组交流前期运行的经验和不足,加强规范引领,在活动的前移后续上建章立制,活动前明确主题,过程中提炼策略,活动后评价跟进,以促进研究的高效运行。(“活动前明确主题”:为了促进互动的高效,学科组内组际互动要在活动前一周加强内部研讨,确立研讨主题,研究教学设计,并配合学科组提前进行活动方案的策划,供其他组提前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提炼策略” 现场各教研组20分钟主题研讨中要围绕主题重策略提炼和完善,促进教师们在主题引导下进行后续自主式实践,也帮助承办教研组能更好地进行实施策略的提炼和总结;“活动后评价跟进”在单元整体教学之后,教研组围绕主题,研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并组织相关评价活动,并对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本学期,为了更好地落实单元整体教学,教研组内部的互动研讨,要变每周一节研讨课为一周两节课,一周主题研讨,使单元背景下的两堂课具有延续性和跟进性,也是主题性学习与集体备课的主讲和研讨更集中,更充分。教研组长要组织教师在主题的确立、过程的整理、成果的总结上实现新的提升。

二、丰富研究内涵,提升研究新品质

课程部、教研组承担着提高质量和发展教师的双重使命与责任,学科组在“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的

指引和上学期工作总结的精神引领下,以省级十二五课题“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为抓手,基于学科特性,在课程纲要开发的进程中,立足前期单元整体教学的思想,不断丰富单元教学内涵,拓展研究外延,把儿童语言发展放在首位,凸显语文方法的学习过程,构建适合语文学习的课型,探索结构化的语文课程内容,以此重构小学语文课程形态。

1.继续探索结构化的课程内容。上学期,我们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关注学期学科关键能力训练,在探索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方面作了许多尝试,基于单册教材进行了课程内容的提取,在课程内容及内在结构、教学过程及方法结构、单元教材和教材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日常思考、研究、反思,细化也具化了国家课程标准。学期结束结合期末质量分析,大部分年级在教研组长的统筹思考下,组织教研组成员进行了学期单项能力的确立、并组织教师有向分工,对相关培养策略作了较为系统的提炼和小结,这些都为纲要的开发和撰写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以十二五课题为抓手,在上学期尝试摸索的基础上,对下册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内容的提取,并在实践中检验内容确立的准确性,探索有效的培养策略,并结合学科组的互动研讨,在评价方面作有力的尝试。

    2.进一步凸显学科性的语言训练。上学期提出我们的研究进一步凸显学科性: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后,新基础精品开放活动,我们在总结拓展课型中大胆进行了读写结合的尝试,叶老师对我们的研究及时进行了指引,让我们清晰了研究的方向,拓展了研究的视野。本学期,结合新基础共同体学期研究重点“习作教学”,我们将进一步尝试从语言积累、语言实践、语言转化和语言内生,根据年级的不同,结合教材语言资源和学生生活资源,把学生的语言发展放在首位。同时,切实用好成型性阶段“成长系列作文”研究的成果,建议各教研组基于年级特点和前期写话、习作教学基础和学生实际写话、习作能力水平,传承中创新“成长系列作文”的研究方式和成果,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进行读写结合的有效尝试。学科组互动研讨将以“写话习作”能力培养(如:低年级的句式写话、看图写话,中年级的段式训练,写具体的能力指导,高年级的选材、结构、审题、立意等)为主题,依托单元整体教学,用读写结合的训练方式进行写话习作研讨。 

3.大胆跟进单元式的作业变革。随着单元整体教学的全员日常化推进,要在单元预习、过程作业、

单元总结、拓展练习上跟进研究的步伐,对单元式的作业进行创造性实践,尤其是在作业的内容取舍整合、时间合理配置、评价反馈的多元方式等方面要作有效地尝试。同时加强前、中、后学生学习状态和成效的对比式研究,对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给予积极引领,同时发展学生单元学习过程中自我反思和重建,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期初,教研组要对上学期的作业进行全面调研,引导教师交流在作业方面的创新高效举措,使其成为资源进行共享。同时,利用开学进行学生家长问卷,切实掌握一线信息,为我们的变革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有针对性地比照。学期中,我们也将用多元的调研方式和经验分享,引领教师共同实现轻负高效的价值追求。教师要先下水做作业,把作业要求渗透和分解到日常教学环节中,了解学生的困难,给学生充分的作业时间,课堂要有学生动笔作业的时间,不依赖家长,不依赖课外时间。教材内容要力争在校内完成,课余引导学生诵读积累,拓展阅读。

三、发展研究队伍,培植研究新力量

近两年,随着学科队伍的不断稳定和研究的有序推进,作为教研组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教研组长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大大增强,日常研究中自主策划、推进落实、总结提炼的能力都得到了长足地发展。教研组在组长的引领下,各梯队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与智慧,合作分享,智慧创造,常规工作有序推进、研究活动持续深入,组内研究文化也逐渐彰显特色。本学期,我们将在集团办学的背景下,加强教研组建设的研究,着力发展研究队伍,在研究过程中培植研究力量,真正实现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使各教研组工作更富成效,更显特色,更富创造。

1.挖掘集团内优质资源

语文学科是个大组,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在集团背景下,学科组又壮大了队伍,充实了力量。在上

学期点上工作融合渗透的基础上,我们有了局部领域的交流与研讨。一年级拼音验收时的精诚合作,六年级的中小衔接,学期结束时一、六年级的质量分析,包括一年级的研讨课、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我们看到了翠小许多语文老师扎实丰厚的专业素养和很强的实践研究能力。相信,随着集团内两校学科组研究的进一步融合渗透,集团内优质资源的进一步放大,我们学科组的队伍会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

2.打造校内学科专家

伴随着十一五课题“学科育人——基于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策略的研究”的结束,“十二五”

课题“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的开题,学科育人价值的开发与转化成为集团内每位学科教师的专业职责。同时,每一位学科教师都是研究的主人,研究的过程中也成长出包括教研组长、课题组长等一批校内学科教学领衔人,对课程教学改革有理念、有思想、有实践、有专题特长。在十二五课题的研究推进过程中,相信伴随着我们学习、研究的深入,伴随着校本课程纲要的开发,这些教学实践研究的领衔人会成长为学科专家,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学科引领作用。

3. 发展第三梯队潜力资源 

以往担当主力军的大量第二梯队教师进入了第一梯队的行列。第一梯队教师的队伍不断壮大,且在不同专题、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研究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为学科组、教研组的文化建设、研究探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第三梯队在完成了生育关后进入教学研究,自身发展与团队发展之间明显出现了断层。而第三梯队教师在经历了入格的第一次最佳发展期和教研组、学科组的日常化培植,逐渐进入又处于第二个最佳发展期。学科组珍视这股未来新主力,将这些教师个体的发展需求和学科组整体力量的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听取教师意见,给予有效帮助;着力搭建平台,培植研究新力量。第三梯队的发展方向:在“全”和“一”上作思考,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一方面的突破;小学语文全学段的关注和一年段的精通。发展方式:教研组搭建学习实践平台,配备师傅加强日常指导;学科组搭建展示评价舞台:推向前台,接受挑战;同台竞技,各展风采;专项训练,整体发展。

【日程安排】

二月份

1.各年级期初教材培训。

2.各教研组策划各项工作,制订教研活动计划,学科组进行整合。

3. 新学期各年级作业研究。

4. 纲要研讨(一) ——各年级课程内容的确立

5. 四年级单元整体教学读写结合专题研讨活动。

三月份

1.   六年级单元整体教学读写结合专题研讨活动。

2.   纲要研讨(二)——各年级课程目标的确立

    3 “单元整体教学”日常化实施情况调研(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作业设计)。

四月份

1.参与全市“同题异构”活动。

2.组织参加常州市小学生写字团体比赛。

3. 五年级单元整体教学读写结合专题研讨活动。

4.   纲要研讨(三)——各年级实施策略的研讨

5. 各年级单项能力考查暨学生学科活动展示。

五月份

1.参加全市小语教学工作会议。

2.毕业班复习研讨活动。

3. 三年级单元整体教学读写结合专题研讨活动。

4. 纲要研讨(四)——各年级质量评价的研讨

六月份

1.一、二年级单元整体教学读写结合专题研讨活动

2.学期期末考试。

3. 纲要研讨(五)——各年级附录内容的研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