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进度的架构与实施策略>>方案计划>>文章内容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期评估表
发布时间:2012-11-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建全

附件5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中期评估表

 

 

 

 

             备案课题        

 

                        

 

      《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进度的架构与实施策略》                     

 

        蒋建全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2012 1220  

       

_    2014422___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11月制

 

 

 

一、课题组核心成员(不超过10人)研究概述

 

           

蒋建全

课题组长,全面负责课题。

论文《2011年版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单元教学计划设计的思考与实践》全国一等奖2012.10

案例《跳跃》教学计划获得全国十四城市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2012.04

叶伟锋

课题副组长,全面负责课题。

撰写《前滚翻》单元设计获全国十四城市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2012.04

 

副组长,负责课题计划、实施、总结。

执教《接力跑》获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优秀课评比一等奖2012

撰写《双手前抛实心球》单元设计获全国十四城市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2012.04

撰写《例谈小学体育课堂设计合作性学习的策略》发表于《体育教学》2012.05

撰写《成长记录袋在体育课程评价中的应用与反思》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2012.02

撰写《略谈体育“同题异构”的“求同”与“存异”》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2012.3

撰写论文《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2012.5

撰写《论学生体育活动的双重安全保障》第十一届中运会科报会二等奖、江苏省一等奖

撰写《常州市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良视力成因及干预措施研究》常州市二等奖

拍摄常州市精品课《跨越式跳高》获优秀奖2011

获天宁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大赛一等奖

范德举

课题成员,负责课题具体实施。

撰写《跳跃》单元设计获全国十四城市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2012.04

撰写《常州市小学低年级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状况和训练策略研究》全国三等奖

撰写《羽毛球多球练习对发展学生体能是实验分析》江苏省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

构建二年级学年、学期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进度

 

课题成员,负责课题具体实施。

构建三年级学年、学期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进度

张绍光

课题成员,负责课题具体实施。

天宁区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获二等奖

构建四年级学年、学期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进度

闫萍萍

课题成员,负责课题具体实施。

撰写《正确理解概念,推进小学体育有效教学》发表于《学生之友》2011.9

撰写《扩展即时评价,优化教学效果》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2011.11

构建一年级学年、学期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进度

石成龙

课题成员,负责课题具体实施。

构建五年级学年、学期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进度

刘春辉

课题成员,负责课题具体实施。

构建六年级学年、学期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进度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研究什么问题;怎样开展研究的;问题解决的程度如何。限2000字以内)

1.课题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强调:“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育环节、提高教育的质量上来。”对体育学科而言,那就是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内容决定形式方法。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要先讲究教学内容。目前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也不尽人意,与新课程目标达成相去甚远,他们只重视课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而忽略了构成课时计划纲要和基础的教学进度的规划与制订,而且这种做法无疑把单元教学计划制定与课时计划的实施割裂开来,这将直接导致学生所学基本教材的知识也缺乏了承上启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其思维仍然停留在“运动技术中心”方式里面。原因有三个:一是原有的2001年版的体育教材陈旧,已经不适应当前体育教学;二是旧版教材体育教学进度与课时内容安排之间脱节,造成每节课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造成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也是零星的,杂乱的;学生“花费的时间多、而收到的效果比较低”。三是《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是我们近几年使用的苏教版体育教材,但本书没有现成体育教学进度,需要教师自己制定。

我们的思考:

一是构建集团范围内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体系,不仅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学校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的要求。通过构建二实小《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可以为体育教师们实践2011年版《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提供可操作性的参考资料,为扎实有效的备课奠定基础。

二是构建集团内《体育与健康》学生必学内容,能够加强教材实施的可操作性,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让小学不同水平的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基本技能,促进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是构建集团内部《体育与健康》必学的教学内容,能够加强教师的有效操作,促进教师提高学科教学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四是集团内确定学生必学的教学内容,有助于集团教研组体育教学内容和谐统一,有效改变体育学科教学管理的松散状态,有助于学科教学同步发展,共同教研,及时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使得集团内部体育学科学生学业评价统一,为教师们提供科学的方法和参考标准。这对整个集团内部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研究目标

2.1选择和设计小学阶段1-6年级学年、学期学习内容;

2.2根据学年、学期教学内容,架构小学阶段1-6年级教学进度;

2.3促进教师课程的开发能力。

2.4挖掘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的“育人价值”,形成实施策略。

3.研究的主要内容

3.1小学阶段1-6年级学年、学期教学内容的制定与研究;

3.2小学体育主题单元“精品案例”的设计与研究;

3.3小学阶段1-3水平各年级教学进度的架构与实施策略。

4.研究的方法

4.1文献研究法:学习2011新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标》,体育教学《大纲》,体育《艺术与生成》等,了解小学阶段教学内容的分布,多角度开展小学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4.2调查分析法:对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前后效果问卷调查和组织专家对教学效果全面评估。

4.2.1调查教师:传统或者现行教材内容存在的问题,哪些教材内容适合我校开展。符合学校特色发展和有利开展校园“阳光体育运动”。

4.2.2调查学生: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兴趣,哪些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口味”。

4.3行动研究法:理论研究领先,提出小学阶段教学进度框架理论后,开展行动研究,它是一种参与与合作为特征、以教师为研究者、以实践情景为研究场所的研究形式。

三、研究初步绩效

1.梳理教材,分析存在利弊

我们梳理了目前小学阶段使用的教材,小学体育学科只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统一的教师用书,那些原有教材内容及编排方式,已经不太适应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与2011年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存在差异,其表现在:教材的内容缺乏阶段性、梯度和整体性;课时与课时之间缺乏连续性;教材内容缺乏连续性;教学缺乏连续性;教材编排缺乏整体性意识;体育由原来的每周两节,增加至1-2年级每周四节,3-6每周三节。课时增加了。

通过梳理教材我们得出结论:由于有些田径类项目的“单项教学计划”与课时内容安排之间严重脱节,容易造成每节课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也是零星的,杂乱的,因而造成了长期以来那种“花费的时间多、收到的效果低”的不良现状。特别是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没有站在新课程实施的宏观层面上来预设整个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每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没有以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来审视设计,导致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学习内容“支离破碎”,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带来的后果是教师上课随意性比较大,这样的教学,“育人价值”目标难以体现。正是我们研究深入,为我们今后的研究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2.找准切点,架构教学进度

教学过程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系列过程,从全年教学计划的制定,到学期教学计划,再到单元计划直至课时计划的实施,每个教学目标和内容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步步落实,教学过程的安排成为了一个有系统的整体。

我们找到研究的切入点:首先,课题组在研究中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在教材梳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所教年级进行了学年、学期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包括本学期体育与健康知识,学生必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本学期考核内容(三项体能 两项技能),本学期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等方面。形成1-6年级学年、学期教学内容框架。然后根据1-6年级学年、学期教学内容制定1-6年级12个学期的教学进度,水平一1-2年级每周4课时,3-6年级每周3课时;呈现年级各项教材的序次。便于教师们备课与参考。

由此可见,教学进度是全年和学期教学进度的具体再现,是架构课时计划(教案)的桥梁,是主体单元的集合体,是制订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的概念地图,使得教师的课时计划制订更有依据可循。有了教学进度的合理规划,教师要面临的困惑就很好解决了。依据教学进度这个“蓝图”,进行备课。不仅能够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有效地开展,而且能最大化地拓展教材内容的“育人价值”。

3.体现五性,架构学习桥梁

课题组针对上述情况,从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学科育人角度出发,在继承人教版和省编教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小学部分田径类教材项目进行了创造性地选择与改造,通过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等途径,初步架构了小学阶段水平年级教学进度,总结提炼架构教学进度遵循“五个性”:

主题性。把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单元。

连续性。课时的设计是连续的,根据教学的需要,课时一般设计为5课左右,上课也是一堂课一堂课地连续上,设计的每一节课都只是单元体系中的一部分。

递进性。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内容呈现递进性,教学步骤的设计呈现层次性。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学生的学习也是呈现递进性,就一个连续的单元而言,教学内容的呈现也要有递进性,同一水平同一年级、不同水平年级之间也要考虑教材安排的递进结构,由易到难,有简到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整体性。从整体上考虑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综合地考虑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材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师生活动的规范以及器材等一系列问题,进而构建其基本的教学框架,并通过教学实践的反馈进行检验、调整与修正,以确立整体呈现“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使得教学内容实现最佳的“育人功能”。

健康性。突出体育学科的特性,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保障学生身、心、社健康地发展,教材内容、手段的健康、运动负荷、场地设计的安全,一句话,开发的教材资源要有“体育味”。

4.重组资源,生成精品案例

我们以课题为载体,除了架构小学阶段教学进度外,形成了体育“精品”系列案例,如

系列研究一:主题单元精品案例设计《前滚翻》,由叶伟锋老师设计,获全国案例设计一等奖;

系列研究二:水平一(二年级)单、双脚连续跳跃教材的系列案例(由蒋建全设计 获全国案例设计二等奖),采用了“同题异构”的教学研究方式;展示了同一水平同一年级,不同课型,不同教法设计的研究,即为同一节的内容(单双脚跳跃),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设计出不同的结构、风格的课,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构成了不同特点的课;

系列研究三:主题单元精品案例设计《跳跃》由范德举老师设计,获全国案例设计二等奖;

系列研究四:主题单元精品案例设计《实心球》,由钱亢老师设计 获全国案例设计二等奖;

系列案例研究五:水平一小学(二年级)“排球游戏”单元教学案例,展示了以同一水平,同一年级的排球游戏设计的研究;

系列研究六:水平一(一二年级)走步类教材的系列案例,展示了同一水平,不同年级教学内容呈现递进式,梯度型的设计研究。

 

四、初步研究成果

1.教学进度的架构,有效地体现了新版义务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

我们已经初步架构了小学1-3水平六个年级学年、学期计划 教学进度的内容(见下表)

 

 

学年、学期计划

教学进度

特色教材

水平一

一年级

一年级学年学期计划

第一学期教学进度

第二学期教学进度

 

二年级

二年级学年学期计划

第一学期教学进度

第二学期教学进度

 

水平二

三年级

三年级学年学期计划

第一学期教学进度

第二学期教学进度

武术校本资料

(研究完善中)

四年级

四年级学年学期计划

第一学期教学进度

第二学期教学进度

武术校本资料

(研究完善中)

水平三

五年级

五年级学年学期计划

第一学期教学进度

第二学期教学进度

 

六年级

六年级学年学期计划

第一学期教学进度

第二学期教学进度

 

 

2.教学进度的合理架构与教学实施,促进了学生身体健康(二实小20092012

实施前后

年份

合格率(%

良好率(%

优秀率(%

达标率(%

实施前

200912

27.77

49.11

15.40

92.28

201012

26.61

54.10

12.60

93.31

实施后

201112

10.75

49.84

36.214

97.123

201206

5.224

44.90

48.71

99.088

3.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二实小课题网站

   

 

 

 

 

 

    彰(包括集体)

2

2

相关案例设计

4

3

相关论文(含发表)

5

1

3

3

展示 评优课录像课等

1

1

1

2

15余节

三、取得的阶段成果(包括出版、发表的成果、已产生的实践反映及专家、行政领导的评价等。已发表的论文,请注明发表的时间及刊物)

课题研究一年半时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积极投身实践探索,各层面的体育与健康学年、学期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进度设计与等方面的研究呈现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任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获奖

1. 叶伟锋撰写《前滚翻》单元设计获全国十四城市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

2. 钱亢撰写《双手前抛实心球》单元设计获全国十四城市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

3. 蒋建全撰写《跳跃》单元设计获全国十四城市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

4. 范德举撰写《跳跃》单元设计获全国十四城市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

二、架构了各水平段教学进度

初步架构了小学一年级—六年级教学进度

三、武术校本教材

三、四年级武术校本资料(见本课题特色材料一册)

四、发表论文

1. 钱亢撰写《例谈小学体育课堂设计合作性学习的策略》发表于《体育教学》2012.5

2. 钱亢撰写《成长记录袋在体育课程评价中的应用与反思》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2012.2

3. 钱亢撰写《略谈体育“同题异构”的“求同”与“存异”》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2012.3

4. 钱亢撰写《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2012.5

5. 闫萍萍撰写《正确理解概念,推进小学体育有效教学》发表于《学生之友》2011.9

6. 闫萍萍撰写《扩展即时评价,优化教学效果》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2011.11

五、获奖论文

1. 蒋建全论文《2011年版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单元教学计划设计的思考与实践》全国一等奖2012.10

2.钱亢撰写《论学生体育活动的双重安全保障》第十一届中运会科报会二等奖、省一等奖

3.范德举撰写《常州市小学低年级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状况和训练策略研究》全国三等奖

4.范德举撰写《羽毛球多球练习对发展学生体能是实验分析》江苏省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

5.钱亢撰写《常州市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良视力成因及干预措施研究》常州市二等奖

六、教学评比获奖

1. 钱亢2012年执教《接力跑》获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优秀课评比一等奖

2. 钱亢2011年拍摄常州市精品课《跨越式跳高》获优秀奖

3. 钱亢获天宁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大赛一等奖

4. 张绍光天宁区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获二等奖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一些困惑与争论。这些困惑与争论不仅表现在思想方法上的不稳定、理论观点上的不统一,也表现在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不同认识、研究队伍力量的有待加强。令人振奋的是课题组的研究目标十分明确、工作方向特别清楚、教学态度尤其端正、实施措施及时到位、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等优势条件,直面不足,我们积极寻找应对策略。

课题研究中的问题:

1.研究成员的水平不一。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对课题成员的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蒋建全、叶伟锋、钱亢等老教师思想活、干劲足、水平高、作风实。课题组中大多数是年轻教师,他们工作大多5年左右,教学经验及阅历缺乏,不太能静下心思考,埋下头来实践。教育思想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2.研究成员工作环境差异。我们二实小是一个集团,课题成员涉及到两校教师,教研活动做到了真正的整合、融合,由于本课题研究涉及到小学各年级,翠小校区只有两位专职教师,研究力量相对薄弱。

3.简单粗放的实践,影响到课题研究的整体效果。由于体育课时的增加,成员课务满满,早操、课外活动及训练牵扯了诸多的精力,导致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特别大,再加上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师角色转变不是很快,教师集中学习的时间很少,自主学习意识相对薄弱。因此,主题性的理论学习与交流不是太多,对体育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践思考也不是太深入。

  (二)改进措施

    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课题实施方案》中的要求,根据现实状态,将对总课题设计中不太合理或不太适切的内容稍作调整,确保课题研究总目标的全面达成。

1.理论学习。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体现体育课程的性质。学习2011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省版教材的编排体系;可以通过精心选择此类书籍,共同学习与研讨,让交流活动更能促进成员思维的提升。

2.收集资料。让每一位成员成长过程留有痕迹,不仅是课题研究工作需要,更是促进每一位成员专业发展的资料库,使每一位成员了解自己不足,有针对性的规划自己发展目标,为成员成长搭建平台。资料内容包括:每次工作记载、各成员的学期论文、课例影像资料,成员阶段学习小结。

3.扎实研究。成员上课都应围绕研究课题进行以促进成员研究能力不断攀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激发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等理念,使得研究实践能扎根日常,有效地推进,促进体育教学的目的更加全面,在重视增进学生健康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4.推广成果。课题组除加大宣传报道课题阶段成果的力度外,还应注重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使其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成长。如课题网站的建设与完善等工作,扩大信息量,增强互动性。集团内部首先实践课题研究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向兄弟学校推广辐射。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下一步研究计划

()具体目标  进一步确立《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第一”的思想,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构建集团内部统一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年、学期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体育技能,为老师整体把握2011年版《课标》课程标准提供可操作性的参考。

1.开发与利用课题网站资源。丰富和完善课题网站,全员参与,使之成为课题组和体育教师的一个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为体育教师研究与培训提供平台。教师的相关材料如心得、反思,阶段成果及时上传。

2.进一步构建小学体育教学进度。进一步构建小学学年、学期教学计划,构建小学1-6年级教学进度,将常州市小学生学业检测项目,天宁区小学生学业检测项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等内容整合其中,拓展校本课程:三、四年级武术。

 3.编写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指导手册。依据“必学+自选+特色”模式,在集团范围内编写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指导手册,“必学”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自选”就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年段目标确定的教学内容,而“特色”就是三四年级学生学习的武术校本内容。这些内容汇成一册供集团教师参照,或者向区域推广。

4.总结与提升成功经验。开设一些精品课,设计一些(包括已经获奖)精品主题单元案例,开展好实验基地子课题中期评估或结题和总课题结题工作以及新一轮课题设计、申报工作。及时提炼日常实践研究中的成功举措,并通过各种途径展示研究成果,如开设一些精品课,设计一些(包括已经获奖)精品主题单元案例,进行课题阶段汇报等,做好中期评估总结和结题报告,寻求更高层次的指导,为后续深入、持续研究奠定基础,期待形成下一轮研究的新方向和新突破。

(二)主要措施

1.以中期评估为契机,梳理中再清晰。紧紧围绕重点课题《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进度的架构与实施策略》的计划安排,积极主动做好课题工作,进一步扩大与加深研究领域,扎实推进,做好中期评估工作,做好经验的总结与提升。

2.以新版课标为依据,学习中再提升。熟悉2011年新课程理念,熟悉体育教材,有着扎实的编写教材的技巧是本课题组的主攻方向,成员根据自己所教的年级制定出合理、切实可行的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体育教学进度,能有效地提升成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各成员通过研究形成自己的精品课、精品案例、论文;把课题实施、科研培训和课堂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每个成员在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在教学、教科研方面留下自己坚实的足迹。

3.以打造特色为目标,研究中再发展。教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提升教师品位的关键,也是为教师解除苦与累和享受职业幸福的重要途径。集团内部规定学年、学期,体育教学进度等教学内容,是课程管理制度实施的关键,让教师们明确水平年段要交什么?该怎么交?按照怎样的进度去教?同时试图通过几年的努力,学生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或者说是已经掌握了某种体育技能。具备一定的成果后,向区域推广。

 

 

六、评估小组意见

 

 

 

 

 

 

 

 

 

 

 

 

 

 

 

 

  

 

 

 

 

 

 

 

 

 

 

 

 

 

 

 

 

 

 

 

 

 

八、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估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盖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