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本册教材“ “园丁之歌” “自然的奥秘” ”之后的又一组很具吸引力、深受学生喜欢、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结构的以 “故事集锦”为主题的课文。
在清晰年级单元主题后,为进一步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的深入研究,体现内容与知识、方法与实践、能力与情感的结构性、延续性和提升性,我们教研组对教材教学进行了研讨与重组,在开学第一课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勤查字典后直接教学第三单元中自读课文的《读书莫放“拦路虎”》,与习惯篇结合教学,提倡读书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旨在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完第一、二、四单元后才进入第三单元“故事集锦”,帮助学生对不同题材的故事的内容、表达有新的认识。特别是在学完第四单元后,孩子在故事情节中通过朗读、圈划关键词句、交流等对人物情感与品质的感悟能力有了提升,促进学生对故事人物的多元表达,能形成整体性、结构化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本单元共安排了《成语故事》、《推敲》、《嫦娥奔月》、《读书莫放“拦路虎”》、《伊索寓言》五篇课文,《我读书我快乐》推荐的伊索寓言及一个介绍秋天落叶的习作(3)和一个练习(3)。
在清晰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我们教研组从研读教材开始,立足单元整体教学发表各自看法,通过集体备课、两次试教来捕捉教材特点,分析学生学习知识点,在智慧的碰撞中逐渐把握到了教材的整体特点和单篇教材的独特性,也捕捉到了学生学习的发展点与提升点。
一、 教材简析:
第三组课文看似互无关联,实际内容存在一定联系。8《成语故事》、9《推敲》、10《嫦娥奔月》、12《伊索寓言》同属故事,有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教学时可以围绕故事这一专题进行教学。纵览整个第三单元,前有成语故事短小精悍适合背诵;后有神话故事文字简洁适合整体复述;经典故事拥有动人的细节,适合绘声绘色地讲述。
就文本体裁而言,自读课文《读书莫放“拦路虎”》是以说明文的表达方式提倡读书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而其他四篇都是以讲故事的记叙方式。四篇课文中,对不同故事的语言表达特点与故事人物的情感把握有各自直接的表达,值得学生去积累、去体悟、去回味。
就表达方式而言,《成语故事》由3个成语故事组成,均由古籍故事改编而来,介绍了成语的来源及寓意。《推敲》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诗人贾岛对诗歌语言的考究上,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嫦娥奔月》叙说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免于百姓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意象优美、情节动人,人物的形象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表现得栩栩如生。《读书莫放“拦路虎”》 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一篇自读课文,旨在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伊索寓言》选择了三则意蕴丰厚的寓言,情节紧凑,语言生动传神,发人深省。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与之呼应,设立“我读书,我快乐”栏目,简介全书内容,扩大阅读面。《我读书 我快乐》教学生读寓言故事做笔记,这可视作阅读上述故事类文章方法上的一种引导和支持。《习作3》是观察习作,重点训练如何观察,并将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练习三》中是关于京剧《红灯记》,让学生体会红灯记的语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也学学这个京剧的唱腔。《通读与感悟》可以作为平时的小练笔。这样的练习模仿性比较强,学生练习容易出效果,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进行这样的练习。
就课后要求而言,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渗透着训练要点,要求孩子背诵成语故事,根据课文内容复述,拓展讲述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每篇课后都要求注意带点词的意思,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这也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去实践,形成一定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学生早先都听过或读过这些故事,对故事的内容有一定了解,对故事中的人物有善恶忠奸的粗浅判断。由于学生更多关注了故事的情节,对故事的寓意理解缺乏准确深刻,而这恰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重读和细读故事的兴趣,从语言训练和感受故事人文情怀的角度切入,帮助学生通过品味故事的语言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故事的寓意。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我感觉学生最难把握的还是教材的语言训练点的落实和教材人文情怀。学生差异较大,之前所学的一些方法还需进一步固化,因此,要使阅读教学真正具有整体的意义,我们就必须将课堂让位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默读、朗读、诵读,让他们自己感知、揣摩、体验、领悟,让他们自己圈划、查阅、讨论、交流。这样,他们就能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摸课文整体,把握文本精髓,汲取精神营养,获取整体效益。
三、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
1.联系课文,学习并积累一组与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相关的成语。
2.查阅相关资料,找到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的出处,有选择地读一读原著。
3.联系课文积累词句,结合关键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物的情感。
4.抓住文本结构特点,理清文章脉络,感悟文本语言,品析人物的特点。
5.了解故事大意会复述;通过品味情节、人物的语言、行动感悟故事的寓意。
6.可以围绕故事来开展,用概括性复述的形式讲一讲自己读过或听过的一个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或寓言故事。
7..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给一年级学生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