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组会议内容
时间:2012年9月28日
主持:高鸣鸿
参会人员:全体审稿组成员
会议内容:
上学期,我们启动并规划了纲要的研讨和撰写,利用暑期两次审稿我们的撰写工作又有了很大的推进。在座的教师都是我们语文组的骨干力量(许倩刘燕参加区质量抽测阅卷),在前期的撰写工作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明确形势
因为语文组启动早,而且老师们有全员参与新晨会撰稿工作的实践经验,还有在座骨干教师的积极参与,所以校长室明确要求本学期语文学科纲要要出炉,就是暑期朱校长所说的:无形-有形-成型。压力还是蛮大的。
二、整体回望
框架目录、主体部分(策略选题表)、完成情况、主要问题
朱洁如:
朱洁如:
一、结构方面的问题:
横向,如低年级的默读,必须要在年级课程纲要中体现出来,并体现出他在前后年级的渗透中。(毕业考试文章千字文,甚至是1200左右,这来源于学生默读的速读)。研读课程标准,把年段清晰的课程目标。
纵向:还要关照年级课程目标与学期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二年级“质疑能力”老师在二上、二下哪些单元的课文中渗透这一要求。
每一个语文教师拿了课程纲要和教科书,就要清晰每一单元培养什么、细化什么。感性、摇摆、不确定的是不对的。
二、内容方面的问题:
1. 校本化。立足于本校,体现二实小是如何把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过程,在能力的级别上的
表述。丁局长:全市教研会议强调“课标不是天花板,而是地板”是及格线,而不是优秀线和良好线。
如三年级:小组学习,四年级:笔记 这些要求在具体年级达成哪些细化目标没有在课
标中表现出。
2. 内容有缺漏。如写字:三年级学写钢笔字、四年级写好钢笔字,五年级软笔要求,六年级行楷。四-六在年级,综合性学习,在每个年级都没有,新课程颁布以后这一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三、表述方面
1. 实施策略:对象性,对谁提的,是对老师提的,哪些是施者,哪些是授者,一会儿又像是达成目标。
整体的撰写方面提两大要求:
1.进一步研读课程标准,把该年段的课程标准烂熟于心,目标和内容是什么,清晰了还可能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才可能把衔接与渗透表现出来,每个学段都要有一个负责老师。
2.写作上的逻辑性。在整个框架下逻辑化,把年级和学期的目标结合起来,目标与策略要从统一的视角出发。
三、梳理工作
1. 已有内容的审稿 实践论证和文稿修改(第一阶段工作 待会儿看)
2. 缺漏内容的补充撰写
(1)典型单元教学策略,每个选题都要一个单元对应
(2)习惯篇和综合性学习篇的撰写
(3)附录的整理和撰稿
3. 补充撰写内容的审稿
4. 所有内容的审稿
三、后期策划
分为几个阶段:
1. 审稿与撰写同步推进阶段 9月、10月
已有内容的实践论证和文稿修改和缺漏内容的补充撰写(典型单元教学策略)的过程。
典型单元教学策略审稿和附录的整理和撰写
为了提高质量,撰写要教研组活动时间组织研讨;审稿也会分散中安排集中研讨
2. 集中写稿 11月、12月
结构性梳理后盲点内容的补充撰写(习惯篇和综合性学习篇),策略、评价、附录一起完成。
3.集中审稿 1月
四、阶段要求
本次审稿交流,明确要求
1.话语系统不统一,写的深度也不一,后期还需要互改。
2.能围绕主题寻求策略,但扣得不紧,有部分偏题现象。
3.因写前没有一起商议研讨,因此写的也只是一家之感,一家之悟,一家之言,后期还需要补充,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