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心得反思>>文章内容
也谈课堂开放……
发布时间:2012-09-25   点击:   来源:   录入者:缪勤丹

也谈课堂开放……

 

叶老师在《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一文中提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我们认为,学科、书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是育人的资源与手段,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实际上通过教书实现育人。那么如何将美术教学作为媒介,利用其特有的育人价值,激发学生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呢?因此,只有构建一个开放的美术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自主设计、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评价、自主反思、自主调整完善等实践活动的过程,以动态的开放性效果,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开放式的美术课堂是指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把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经历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我理解、自我建构,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向课本之外、向课堂之外开放的过程,使课堂充满生气和乐趣,使美术课堂学习高效。我认为要想达到开放式教学的目的,最根本的切入点应该开放教学空间、开放教学内容、开放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开放状态,为以后他们进入迅速发展的社会打下思维基础,建立起创新精神的萌芽。

   教学空间的开放,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美蕴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优雅别致的环境装饰、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人类端庄高雅的行动举止、优秀的艺术作品中等等。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摇篮,如果一个人不懂的现实生活中的美,也就无法理解艺术美。教学空间的开放,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把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体验和创造美。在学习《校园环艺设计》一课时,我首先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让他们亲自观察,感受校园的自然风光,然后,我提出:你对如何美化校园环境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这时,学生们热情高涨地描述了美化校园的各种想法,有的说在教学楼前建一个石膏像,有的说在草坪上放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立体构成,并阐述了这些模型的色彩和造型特点等等。很好的激发起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学内容的开放,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提高审美鉴别能力。在开放的教学内容中,创设浓郁的文化情景,才能提高学生的欣赏鉴别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品质。在新课程教学中,应注重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注重从多元文化中对学生进行美育。
     在开放的师生关系中,让学生思考美、交流美、畅想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表面上是事事关心,实质上却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建立开放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师长、是益友。在学习《面具表演》一课时,我运用开放式教学法,把课堂作为表演舞台,让学生自己主持、分组展开表演。这个过程,学生当主角,教师是学生中的一员,和学生一起欣赏、一起表演、平等的进行交谈,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学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而且有更大的收获。当然,要让学生当主角,教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们的思维联想,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进步。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就让我们用陶行知先生的五个解放作为开放式教学的最好注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