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总结提炼>>文章内容
美术课堂教学示范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2-09-0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张灿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示范存在的问题 

1.示范教学流于形式,忽略课型 

美术课有几种课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针对不同的课型,如何示范?要不要示范?在什么时间段示范?示范是否适度?这些直接反映着教者对美术课的理解深度和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有的课堂过多地展现老师的素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示范指导,如果这堂课含有技法,这样的示范就只是一种形式;还有的课堂示范只是流于一种形式,没有实际针对。

2.示范教学过频或过淡,忽略学生的实际需要  

  示范过细、过密,学生在创作时容易受教师示范的“定势”,使得创作的作品没有自己的思想,更多的是教师作品的“影子”,这样示范教学只会使学生依葫芦画瓢,形成思维的惰性,作品风格单调,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果教师将美术知识技能弱化、淡化,为怕禁锢学生的思维而不敢示范,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名义上学生在自由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没有章法可循,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没有一点美术素养,就起码的构图意识、画面的表现都会受到影响。  

二、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针对上述现象,就教学示范的有效实施我作了以下的思考。

1把握教学示范的度量,体现不同美术课型的需求。

在美术课中,知识技能含量的大小,与教师示范的需求度成正比,特别在学生学习一些新技法时,示范演示就变得相当重要,而且绝对必要,因为新技能技法中新工具,材料的运用,新技法的重点、难点只有通过教师具体详细,深入浅出的示范操作才能帮助学生扫清学习上的拦路虎,避免学生眼高手低的情况发生。针对要示范的课堂,对于不同的年级及班级,教师如何把握好示范的量和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的量和度,不是教师随意确定而是根据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来安排。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很好的把握,本课的重点在哪?对学生来说难点怎么突破?

2凸现教学示范的过程,强化学生结构学习的意识。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示范给学生的都是一个结果,学生临摹的也是这个结果,很少有学生关注到它们的过程,我认为老师们示范之后,不应该得意洋洋的看着学生们去复制自己的作品,而应该辅导学生去探索结果形成的过程。针对依赖模仿的班级,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示范法,给学生示范时,可以把一幅画儿分开示范或者是根据课的重难点进行局部的示范,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技能上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比如手工制作课,我们可以先给学生一个示范作品,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欣赏的同时,鼓励学生们拆一拆,再装一装,探索一下这个作品的形成过程。

3留出教学示范的空间,点亮学生美术创造的火花。

   艺术的东西不是绝对的,要提倡学生对艺术的独特见解,绘画要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作品特别有依赖性。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示范可能就是美术课的标准。教师打破这种标准意识,让学生明白老师的示范不是标准,而是一个例子。在新画布新衣服》一课,让导学生回忆起可以用点、线、色块、颜色来表现,最后学生可以根据这些可变因素,在掌握创作方法的基础上,又能找到自我发挥创新的点进行作业,呈现出的作品就完整、丰富多了,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知。这样即使教师有了整体示范的引导,学生也会有创造性的发挥。

三、小结

灵活的示范方法,可以给课堂带来丰富的效果,但无论我们如何引导,也总会有些学生依然跟风临摹,我想,这也是很正常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层次的,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有那么强的创造力,况且,临摹也可以让那些创造力不足的学生得到追求美的乐趣。要想彻底改变学生跟示范风的做法,只有从低年级做起,让学生在平时养成观察的习惯,多动手,多记忆形象,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才能让学生从老师的示范的窠臼中脱离出来,自由翱翔在艺术的天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