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8日,“新基础教育”扎根性研究总结活动班队教学研讨在局小集团中山校区举行,二实小的潘银婷老师现场呈现了一节精彩的班队活动课。
文化的熏陶——爱“赏”
睿智的潘银婷老师结合品德与社会中“我们为祖先骄傲”的内容,抓住并引进 “国际博物馆日”这个世界性资源,开展了课后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在前期开展了 “爱上博物馆”第一阶段的系列活动:她带着孩子们观看电影《博物馆奇妙夜》《木乃伊归来》《达芬奇密码》;引导孩子们了解世界和中国各地博物馆以及镇馆之宝;鼓励有兴趣的孩子仿制国宝、策划暑假游博物馆路线等;双休日,还带着孩子们三进“常州博物馆”。
在与博物馆相约的日子里,孩子们用欣赏的眼光了解历史的文化,观摩社会和艺术,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陶冶了情操。
文化的构建——爱“上”
现场的班队课上,潘老师向我们呈现的是第二阶段“爱上班级博物馆”之“那些年,我们一起爱的小玩意儿”博物馆展示。活动中,孩子们彼此间分享了小队的藏品:在“小玩意”馆,孩子们分享玩具收藏,共同回忆童年的有趣和美好,并由此了解班级博物馆可以收藏见证自己成长脚步的藏品;在“小鲁班”馆,孩子们讲述或稚拙或精致的手工作品背后的故事,由此明晰逛博物馆不能光看藏品的价值,更要了解藏品背后的故事;在“小艺术”馆,不论是小馆长口若悬河地背诵《出师表》,是男孩子们帅气十足地演唱《青花瓷》,还是同班“画圣”稚气又精美的书画展,都让孩子们了解到,只要一贯坚持终有收获,并能成为馆藏珍品;在“天天向上”馆,孩子们呈现了一组集体活动的老照片,这些最本真、最原始的收藏,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成长的足迹,也了解了博物馆的收藏需要做个有心人,需要从关注日常的点点滴滴做起。
我们发现,在构建班级博物馆的过程中,孩子们用自己的探究和实践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他们爱上了班级博物馆。
文化的引领——爱“尚”
在课的结尾,孩子们欣赏到了潘老师的收藏“三宝”:“大宝”是潘老师自己收藏的书籍,从小人书、历史书到专业书,不一而足,让孩子明白一个有文化的人首先必须爱上书籍;“二宝”是潘老师儿子的成长收藏,让孩子明白“爱”是珍藏的源泉;“三宝”是潘老师五年来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收藏,有“第一次”的收藏,有“班队课”的收藏,有“学生评语”的收藏,有“写给孩子的信”的收藏等等,可以说品种多样,门类齐全,学生了解了收藏可以更多元、更有品味。
老师和孩子一起建博物馆,引领孩子建有品质的博物馆,相信这些孩子未来的成长将会更尚文,更尚远。
“新基础教育”课题组李晓文博士高度评价了这节课,认为这节课有文化,有历史感,更充分体现了“新基础教育”的儿童立场,特别是活动充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引领学生对世界经典博物馆的了解,最后聚焦到“班级博物馆”的建设,这样的过程,能鲜明地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和历史文化在孩子心田的积淀。
把群体的、社会的、时代的、文化的、历史的资源融进孩子的生活,我们的孩子就能有文化地成长和发展。 (王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