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二实小 |
年级:六年级 |
班级:六(7) |
人数: 47人 |
||||
学科:语文 |
课题:第五单元导读 |
教师:郦少春 |
日期: 2012.5.18 |
||||
一、教学目标 1.在整体感知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多角度阅读文本,获取信息,以增强自学能力。 2.通过对问题的合并、筛选、分类、欣赏,提升质疑能力,且明晰后续学习目标。 3.通过导读课的学习,审视、完善自己的“单元导语”。 二、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三篇文章,主题为“感悟人生”,所写的内容有天游峰的扫路人,有哲学家和他的弟子的故事,有加拿大魁北克山谷中的雪松,有人、有事、有景,无不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天游峰的扫路人》写的是“我”游天游峰时认识了一位质朴的扫路工,被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的自信、豁达、开朗所深深吸引。《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关于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的故事,以“最大的麦穗”为话题,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说理透彻,给人的启迪也深刻。《山谷中的谜底》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阐明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从而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的道理。 《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两篇是典型的说理散文,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两篇文章的结尾直接揭示了哲理,故结构清晰,中心明确。《天游峰的扫路人》看似记事写人,实属写人悟理之文,本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形象的环境描写、生动的人物描写,过程中的对比烘托、结尾处的意味深长,使文章可读性更强,也更耐人寻味。三篇课文的课题都以偏正结构的词组直指文章的中心,且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2.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但要联系生活实际,真正地领悟这些道理,对他们而言还是有难度的,大话、套话他们说得较响,在感悟的过程中可能会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语文的学习,需要的是学生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和自身的实际来感悟,这样的感悟才能受益终身。 本班学生在单元整体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具有了单元整体视野,但随着阅读的不断丰富,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本单元学习中既基于以往知识能力的储备,又有着新的生长点,具体表现在:(1)通过预习,学生归类摘抄已不仅仅局限在精彩词语上,他们把目光聚焦到精彩句子上,他们能够熟练地根据内容、修辞进行归类整理,并在运用时进行有效提取,然而尚缺乏对句式特点的有意识关注和鉴赏。(2)学生自主阅读时关注的角度不够多元,提取的信息不够丰富,且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直观的、感性的、点状的认知,缺乏理性的、有逻辑顺序和一定思维方法结构的自主阅读。需要引导学生在交流碰撞中完善阅读思维的角度、丰富阅读体验,增强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3)学生已初步具备问题的筛选、归类能力,但这种能力还仅停留在对问题本身的质量和简单维度的分类上,指导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合并、筛选、分类、欣赏,引导学生在关注问题的质量的同时,关注问题的语言表达,关注每篇课文独特的表达方式,关注教材的编排形式,以提升学生阅读的高度、广度和深度。(4)通过预习,学生能发现整体单元内容上、哲理上的共同点,但如何学会贴近中心和丰富表达依然是现阶段导语撰写的提升点。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开放式导入 |
1.引导学生交流归类积累的语句。 预设:内容(景、人、情、理……) 表达(修辞、句型……) |
1.开火车交流并相互补充相同归类角度或不同归类角度的语句。 |
语言“类积累”,引导学生从关注语言表达的内容,向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提升。 |
||||
核 心 过 程 推 进 |
一、 阅读发现 |
1.出示三篇课文课题。 2.引导学生交流“阅读发现”,并适时朗读。 预设:审题目 悟中心 明结构 理顺序 品语言 |
1.快速浏览三篇课文。 2.学生交流“阅读发现”。 |
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单元三篇课文的基础上,尝试由关注文本内容向关注题目、中心、结构、顺序、语言等文本表达方式方面提升,以增强理性阅读的能力。 |
|||
二、 质疑问难 |
1.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初步删选。 预设:已解决问题 尚遗留问题 新生成问题 2.组织四人小组讨论,聚焦最有价值的问题。 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合并、删选、分类、欣赏。 预设: 合并——关注合作过程 删选——关注语言表达 分类——关注思维角度 欣赏——关注思维品质 |
1.学生浏览自己的问题,进行初步删选。 2.四人小组讨论,选择一个最有价值的疑问写下来,并张贴到黑板上。 3.讨论、交流,对问题进行合并、删选、分类、欣赏。 |
指导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合并、删选、分类、欣赏,从而引导学生在关注问题的质量的同时,关注提问的语言艺术,进一步明晰推进课需要重点关注每篇课文独特的表达方式,甚至为总结课打下伏笔。 |
||||
三、 完善导语 |
1.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单元导语”。 2.示范修改一份“单元导语”。 预设:贴近中心 丰富表达 3.指导学生交流、分享导语。 |
1.学生修改自己的“单元导语”。 2.品评“单元导语”,给出修改建议。 3.学生交流、分享导语。 |
引导学生站在“内容”和“表达”的角度,重新审视、完善自己的“单元导语”。 |
||||
开 放 式 延 伸 |
总结过渡 激发兴趣 |
你最喜欢哪一篇课文?你觉得按怎样的顺序学习这个单元比较合适? |
|||||
作业设计 |
完善单元“学习单”。 |
||||||
板书设计 |
第五单元 感悟人生 内 容 表 达 人 审题目 (读) 事 (悟)理 理顺序 景 明结构 悟中心 品语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