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实践研讨>>文章内容
在研讨中学习 在研究中提升--------- 记美术研讨课活动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2-04-2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雍晓燕

 

                在研讨中学习  在研究中提升
----- 记美术研讨课活动及反思
围绕《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的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这两年来我们美术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研究,2012426,雍晓燕老师就课题研究中学生作业的设计进行课堂开放活动。
活动前期,雍老师认真研读教材,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围绕本学期课题研究的目标,以美术作业的设计为抓手,对美术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新的尝试。在把握学科主线的基础上,巧妙地对《适合纹样》一课的作业进行新的尝试。创设开放性的作业形式,激活生活中的资源以及学生本身潜在的差异资源。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资源的合力,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

1、开展课前预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围绕下一课学习的主题和作业的内容进行个人的或小组的体验活动。通过生活调查或网络资料收集,激活生活资源,使固定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 

 

  围绕教材内容我们引导学生课前有目的地去生活中观察,找一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它们都装饰在生活的哪些方面?适合纹样有什么特点?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调查,经过对这一预习作业的开展,学生对适合纹样这一抽象的图案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收集到一些书本没有的鲜活资源,激发了强烈的创作兴趣为自己的创作打下了丰实的基础。

2、机理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各自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特点。学生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不断发展的。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自由开放的认知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尝试将探索方法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寻找,在教学中设计尝试性的探究作业,激活学生差异资源,将学生尝试后的作业作为一种生成资源,结合教学重难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的制作方法。

在《适合纹样》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尝试作业。尝试一:如何用我们以前画过的叶子纹样装饰一个圆形盘子?有的学生只会将叶子纹样堆砌在圆形里,有的则会将叶子纹样进行规律的组合。通过学生尝试作业的对比,我们发现有规律的组合会使纹样更漂亮美观,也更加适合外框圆形。学生在尝试的基础上认识了什么是适合纹样,发现怎样设计才会更美观。尝试二:在尝试一的基础上,想一想你会用自己准备的图形进行有规律的组合设计适合纹样吗?在这一次尝试中,同学们会尝试出很多种不同的组合方法。如:纹样全部指向中心的、纹样围绕外形环绕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尝试作业让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些适合纹样的组合设计有什么特点?在大家的讨论总结中,我们归纳出:向心式、离心式、环绕式等设计方法。

在学生的两次尝试活动中,由于学生各自水平的差异,产生了大量的生成资源,利用这些生成资源的差异,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中认识了概念,找到了方法,为后面学生独立的完成作业做好铺垫。通过尝试性作业,使学生在不断递进的尝试环节中找到合理巧妙的方法,也使原本生涩难懂、抽象、较专业的美术知识在引导学生一次一次尝试的过程中轻松掌握了。

课后学校领导就作业的设计给予充分肯定和一些改进建议。课题组老师进行认真的评课,就“设计.应用”领域教学作业设计进行讨论.

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中,我们积极地将教学内容和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开放性的设计作业。为学生创设能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和独立创造的学习空间,多角度多元化的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的共同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