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行政听课调研报告
一、听课等第:
班 级
|
执教者
|
等 第
|
六(1)
|
张建英
|
优秀
|
六(2)
|
尤心韵
|
良好
|
六(3)
|
王晴薇
|
良好
|
六(4)
|
王林保
|
良好
|
六(5)
|
陆 轩
|
良好
|
二、经验分享:(谈谈你所听年级教学成功的地方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共性:
六年级第一单元的主题是 “心中有祖国”,五位老师在学习课文之前都有关于爱国的诗歌、名言、民族英雄等知识的积累,体现了与教材的关联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个性:
六1:教学重点突出,具体表现在:通过分工读、齐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战斗过程;在理清战斗过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并适当展开想象来复述,在同桌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再指名交流,并及时进行点评和修正。
六2:这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形象”感人,教师能抓住人物特点(肖邦——爱国的钢琴诗人)来组织教学,通过读书、批注、补充资料、体会关键词句等方式,感悟和体验人物的事件和活动的背景,使肖邦的形象丰满、鲜活起来。
六3:教学目标明晰;教学结构清晰;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善于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读书训练是朗读、默读、速读相结合,动静搭配,比较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六4:结构意识比较强,能抓住文章的中心“爱国”来组织教学;学生自主感悟文本的机会、时间、空间比较多,比如思考场景、练习填写歌词、默读批注等等,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感悟人物的特点,并产生强烈的共鸣,读得很有感情。
六5:《语文课程标准》中讲到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既要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写的什么”,还要引领学生领悟课文是“怎么写的”,着眼点是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服务的。陆老师的课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授人以渔”,课堂上告诉学生梳理本篇文章脉络的快捷方式,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会很受益的。课堂上还能做到读写结合。
三、主要问题:
共性:常规积累节奏不快,点面的结合不够灵活。
个性:
六1: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点评的机会,即使有,也只是一个简单的问答,如:“谁讲得好?”至于好在哪里,没有给学生机会。课堂上引导学生概括地回答问题还有欠缺。
六2:学习3-5小节时,因教学的结构不是很清晰,所以学生不能抓住一点说透,而是想到哪里说哪里,思维的条理性有欠缺。
六3:课堂开放度不够,生生互动欠缺,老师的课堂提问不够明晰(关于“场景”之问),学生听不明白。另外老师对于学生交流中存在的小问题没有及时提醒。
六4:课堂教学结构前松后紧,时间分配不是十分合理,教学重点就不突出。
六5:教学设计的精致上欠缺了一点;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发言的面不广,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
四、改进建议:
1. 加快常规积累节奏,要思考如何做到点与面的结合,课前不光要让学生积累,还要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2.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积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我们的追求,但关键处还应该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3. 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的学习要求,不能按习惯、经验来教学,要根据《标准》,深入解读教材,全面了解学生,重学习习惯的培养,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我问你答的课堂教学形式,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4. 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关注六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特殊的困难,关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方法的指导很重要,老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方法的指导:比如理清脉络的方法,复述的方法,批注的方法,倾听的方法,互动的方法等等,以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汇报人: 郭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