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 |
语文组 |
时间 |
2011.8.31 |
缺席 |
|
主持人 |
陆芳 |
地点 |
五办 |
记录 |
陆芳 |
主要 议题 |
制定教研组计划 |
||||
内容 记载 |
一、 思考:每个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 确立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负责人 三、 确定经典诵读书目及诵读方式 书目:《新补充读本》和《上下五千年》 方式:每天诵读《新补充读本》的拓展阅读 以小组竞赛方式阅读《上下五千年》 期末进行相关游戏式检测 |
部门 |
语文组 |
时间 |
2011.9.5 |
缺席 |
|
主持人 |
陆芳 |
地点 |
四办 |
记录 |
陆芳 |
主要 议题 |
备课新规解读 |
||||
内容 记载 |
一、完成教研组计划,并将相关内容填入计划汇总表。 二、完成教学进度表, 三、为了有效落实单元整体教学,并不断丰富其内涵,本学期对备课提出下列要求: 1. 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思考,研读教材,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和分课时教学目标。(练习与习作可以整合思考) 2. 每个单元的备课包括: (1)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包括:单元目标 分课时目标 制订依据(教材分析、学生分析) 推进设想 (2)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3)单元推进教学设计(一)(二)(三)(四)…… (4)单元总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严格按新基础精品课要求,注意凸显推进过程中变化的学生分析) 3. 提供相关教学资源: (1) 资源丰富的课件 (2) 拓展阅读的内容 (3) 教学过程中的其他素材:练习纸等 教学设计要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与完善,每位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状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与改进。 |
|
语文组 |
时间 |
2011. 10.26 |
缺席 |
|
主持人 |
陆芳 |
地点 |
五办 |
记录 |
陆芳 |
主要 议题 |
单元研究汇报 |
||||
内容 记载 |
赵菊玉 在前期单元教学研讨时,吴老师和李老师给我们的提出了下一阶段研究的的几个生长点,今天就这几个生长点,谈几点我们不太成熟的认识,敬请吴老师和各位专家指导: 一、单元类结构教学,类单元感如何更加清晰? 我从本单元的几个结构谈起: 知识结构:本单元是三篇写景类文章,分别是《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单元主题为“祖国各地”,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语言优美,结构规整,意境深远。那么,所写景物的特点及表现景物特点的手法,应该成为贯穿整个单元的一个知识结构。 情感结构:本单元向人们展示了祖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整个单元的情感结构线就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应渗透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 学法结构:对于这类写景类文章应该怎样学呢?我们在导读课上和学生一起讨论,提炼出写景类文章的类学法:知类别 理结构 悟特点 体情感 明写法 用方法。 知类别 理结构——导读课完成 悟特点 体情感 明写法——推进课完成 用学法 用写法——总结课完成 写法结构:谋篇上可总分结合,可移步换景; 具体性上可点面结合,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具体,写细腻形象逼真。练习5中的“语文与生活”主要是训练学生怎样把景点写具体,从把一句话写具体,到把一段话写具体,与单元课文联系紧密,可以作为单元教学的一个训练点。 每课的读写训练点: 二、导读课、推进课、总结课学生的困难、缺失在哪里? 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学了很多描写景物的课文。到了五年级,学习了这么多写景的文章,学生的语言积累比较丰富,对于景物的特点,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但作为刚刚进入高段的五年级学生,还缺少细细揣摩语言的意蕴美和表达美这样的能力和习惯。同时本单元描写的景物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很少有学生近距离接触过,要在字里行间进行理解、赏析并用来指导习作,还是有难度的。学生对于写景类文章,还不会细腻的描写。 具体到—— 导读课的障碍:如何激发兴趣? 推进课的障碍:如何自觉运用学法,自觉关注文章的写法,如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总结课的障碍:尝试用本单元的多种写法,学会运用编写段落提纲的方法谋篇布局,并尝试运用总分结构、点面结合、状物抒情、等方法把一段话写具体,学会生动描写。 |
|
语文组 |
时间 |
2011.11 |
缺席 |
|
||||||||||||||||||||||||||||||||||||||||||||||||||||||||||||||||||||||||||||||||||||
主持人 |
陆芳 |
地点 |
四办 |
记录 |
陆芳 |
||||||||||||||||||||||||||||||||||||||||||||||||||||||||||||||||||||||||||||||||||||
主要 议题 |
期中质量分析 |
||||||||||||||||||||||||||||||||||||||||||||||||||||||||||||||||||||||||||||||||||||||||
内容 记载 |
四年级对比中提质量 围绕学校质量提升年的要求,我首先对所任教研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现把相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针对弱点 强化训练 每个班都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并想方设法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如: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争取做到基础扎实,发展突出。各班也都分几个梯度训练各班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在全面兼顾的同时,进行攻坚战。 再看具体环节的进步:
我们看到各班就问题进行了策略的研究,都比较有针对性,可以说是各班为本班孩子量身定制策略,有步骤地实施,所以才会有如此大的进步。 很容易发现本年级的教师已经具备以下优点: 1.生本意识强 2.研究日常化 3.反思深度化 二、针对优势 深度交流 客观认识班与班的差异,努力取长补短缩小差距。
从纵向来看,班与班的差距在缩小,以后两次测试为例:本学期期中最高分和最低分差3.7分,而期末相差为3分。 从横向来看,6个班的孩子还是一点点在进步的。但明显分为两个阵营:第一阵队为:4班5班2班。第二阵队为:1班3班6班,中间永远有一条不能跨越的鸿沟。 尽管如此,两个阵营的团队不仅各自为本班在找对策,找措施,但第二阵队只要有问题,第一阵队的就会将自己的优良做法,班级的优秀传统倾囊相助。 如:老潘阅读和基础一项失分较低,她会告诉我们做阅读的一些技巧:1.树立了文本意识,可近信乎文本。记得告诉过学生大多数题目在文章中能够“找”出答案的,却忽略了我后面的一句话——只是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有部分学生凭空去想,离开了原材料,因此答不准,答不全。2.整体意识缺乏。有些文章就需要着眼于整体,将文本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去分析,而学生阅读文章时,往往在意识上,常常割裂,就事论事,没有在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因此,解题时很生涩。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这种深度交流,是取长补短,更是无私互助。 最后想说:只要老师肯花功夫,学生在某些方面肯定能取得进步。 |
|
语文组 |
时间 |
2011.12 |
缺席 |
|
主持人 |
陆芳 |
地点 |
五办 |
记录 |
陆芳 |
主要 议题 |
教研工作小结 |
||||
内容 记载 |
五年级教研组 一、工作回顾 本学期开学至今,教研组研讨氛围浓厚,从《艾滋病小斗士》的局属、市级比赛到写景单元的精品课开放,再到备战省比赛。应该说考验多多,磨练多多,收获也多多。 短短的三个月中,陈水香老师和郭部长首当其冲,在赵菊玉老师的单元整体备课的基础上分别试上了《莫高窟》和单元总结课。朱校长和陆芳老师在前期试上和研讨的基础上又分别试上了两次,最后才在全市范围内呈现。虽然还尚显稚嫩,虽然老赵准备的整单元解读、老潘的评课最后没有时间交流,但这种经历本身就赐予了我们整个教研组许多财富,成事中成人,整体研读教材的能力和教学水平都有所提高。 除此这外,陆芳老师在本年级六个班中进行了《艾滋病小斗士》的试上,过程中全员参与。大家养成了听完必交流,交流必说建设的教研习惯。 细数一下,本教研组上半学期开放课堂共17节课。 接下来说一说我们教研组的采分落实情况:我们在期中考试前进行了一次集中采分。考试内容依旧是分为基础知识、阅读、习作三部分。在集体研讨扣分细则后进行自行批卷,从而更能了解本班的薄弱项与优势项。批卷结束后各班对比分析,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了测试的作用,达到了除检测这外的另一目的。采分形式延用上学期的阅读、习作两项分开采。第二次学校层面的阅读专项测试分数也已经按要求记入阅读栏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