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篇
1. 变革评价方式:关注个体差异,独创互助小组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尤其高年级,同一班级里学生可能会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学习状态:有的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课堂发言自信踊跃,作业质量稳定高效,有时甚至还会主动运用课外知识写英语小说;反之,有的学生消极对待英语学习,平时不愿花功夫背单词,课堂闷声不响,作业敷衍了事,甚至自暴自弃,抗拒英语学习。作为英语老师,我们快乐着前者的成长,也忧虑着后者的将来,对于要持续至初中、高中的英语学习,他们要怎么办?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我们没有消极回避,而是主动出击。我们充分利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资源,从口语表达入手,“变差异为资源,以评价促互助”,通过期初随机分组,在各班形成好好、好中、中中、好差等不同组合的学习小组,再结合日常的口头作业、课堂表现、听写成绩、课外积累等过程性评价对学习小组进行整体评价,促使小组成员在差异互补中合作学习。进入扎根性研究以后,我们从六年级的先期试点,到现在各年级的纵向跟进,既形成了全校统一的小组互助学习基本流程,各年级还创生了符合不同学情需要的评价维度和标准,在小组互助中不断激发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的持续主动发展。
2.变革学习方式:着眼班级差异,独创互动博客
英语教师通常需同时执教两到三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在每个班级中,我们都会发现一批学有余力的学生,比如都热爱英语学习、善于英语表达,如何打造这些散落在各个教室的“未来之星”,我们也进行了大胆而有效的尝试:先打破班级的限制,由同时任教这两到三个班级的英语老师牵头,组建学习团队,再为团队成员提供一展文采的平台——开通互动博客。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用英语创编的对话、故事、日记上传到互动博客,在过程中不断提升综合、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同时,其他学生也可以通过及时互动,在浏览同龄人的英语表达中,纠错、点评、学习、超越。甚至,老师也能从不同的运用表达中,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从而在课堂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反馈和突破。这种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班级延伸到年级的的学习方式,促进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群体学生的主动有效学习。
3.变革组织形式:放大年级差异,独创互补搭档
英语教师都承担跨年级教学,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我们还开展了不同年级的学生手拉手结对互助的活动。这一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自愿报名,自由选择不同小组,利用中午时间到低年级展开共同的会话与学习,这样的搭档互补式学习,一方面给羞于开口的高年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同时也帮助他们在过程中感受低年级搭档的学习热情,增强内驱力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低年级学生在和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共同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语言知识,更提高了自身与他人和谐相处、友善交往的能力。
二、教师篇
1.日常教研:关注基础差异,深化“研读结合”
我校英语组的教师学科背景特别多元,有两位是小学数学专业毕业的,有一位是汉语言文化专业,还有一位以前是中学英语教师。进入扎根性研究以来,我们充分挖掘组内资源:专业学习时间,我们在中学引进的
2.精品开放:立足课型差异,推进“单元整体”
在成型性深入研究了十一类常见课型的基础上,2010年,我校英语组率先由点状的课型研究转入更为日常和深入的单元整体设计研究,研究单位进一步扩大,研究价值进一步拓展。
(1)明确价值。英语教材中的每个单元既有词汇教学,也有句型、对话、语篇教学,可能还有语法、语音的渗透。如何使研究从典型课型走向每一天的教学,将专题研究的成功策略转化为日常的实践呢?我们认为既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的目标,更要学会清晰地分解每一课时的目标,但最后还要回到整体上,整体设计一个单元若干课时的教学的前移后续和相互勾联,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认识,并逐步能够自主把握单元的自主学习。
(2)整体设计。在实践研讨的过程中,我们首先理清纵向的关系,确立单元的上位目标和下位目标,进行课时的分割和关联性设计,并思考如何能把之前研究的成熟经验融合进来。这就是一个温故知新、培养我们关系式思维的过程,在华师大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在承接、发展、拓展、提升的复杂过程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思维品质。
3.课题研究:着眼兴趣差异,融通“课程资源”
成型性研究阶段,围绕“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我们重点研究了十一类常见课型的教学策略,但对于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却研究得很不到位,虽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源,但由于缺乏管理意识,显得丰富有余而效用不足,如何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纵向开发,使之与前期横向的教学策略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英语学科的策略资源网络?进入扎根性研究以后,我们将研究引向纵深,确立了研究课题“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考虑老师们的所擅所长及所在年段,将相同兴趣点的老师集合在一起,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团队展开系列研究:
|
课前常规积累 |
课中有效开发 |
课后拓展延伸 |
研究 内容 |
根据不同年段的能级要求,渗透学习方法,拓宽视野,提升学习技能,形成校本常规积累读本。 |
充分解读教材,结合文本丰富、拓展学习资源,按主题把相关内容形成课程资源包,英语组内进行合理分工,为最终创建英语课程资源包系统积累和开发素材。 |
改善英语学习环境,为师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不断激发学习动力,真正学以致用。为创建英语学习网站(或举办英语主题文化节)收集素材。 |
研究 团队 |
梁小红 刘娜佳 李佳维 |
朱明亚 唐燕萍 黄一华 |
王 蕾 宗 薇 石亚静 |
三年级 |
每日一词、英语歌曲、英语儿歌 |
英语动画 |
|
四年级 |
每日一句 |
英语歌曲、英语儿歌、课外小故事 |
|
五年级 |
每日一篇、结合《名师伴读》等阅读材料,进行课外拓展阅读 相关主题的英语动画及电影 |
||
六年级 |
因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年来对资源的整合重构成效初显,老师们按组分年段梳理积累了相关资料,并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创生着英语学科课程资源,为后续的资源研究方式、增强教与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等提供了范本和更为广阔的空间。
王 蕾
201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