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总结提炼>>文章内容
2011-2012上课题研究阶段工作小结
发布时间:2012-01-2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雍晓燕

《 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

美术组2011-2012第一学期课题研究阶段工作总结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美术组 雍晓燕

    2011年上半年在学校领导亲切地关怀和指导下,在课程部孙敏老师和学科部长潘亚清老师的大力帮助下,美术组申报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半学期以来,美术组各位老师通力合作,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现将这一学期我们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立课题研究方案

2011上半年,美术组就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内容开展研讨,大家发现在现使用的美术教材中,每一年段的学习都包含”设计.应用”的教学内容,如:美丽的盘子、相同图样排排队、卡通设计、纹样设计、招贴画设计、书籍的装帧设计等内容。它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领域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对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特别是对创新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多数教师在上公开课和评优课时均喜欢选择“设计.应用”类课。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固有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无不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上,我们美术组就将这一研讨作为抓手,拟题《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作为十二五的备案研究课题,并在9月份正式开始着手研究。

二、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根据开学初制定的课题方案,本学期开始围绕《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确立研究的方向和目标。首先调查了解现阶段师生教与学“设计.应用”这一块教学内容的现状。重点调查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年段学生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态度、状况及原因的调查及分析。二是现有教师资源及教学方式的分析。在调查的基础上,思考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将书本知识和生活事物相联系,并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确立阶段性教学目标,创新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三、落实课题研究行动

本学期,我们围绕课题开展以下工作:

1、对教材进行整理和分析,确立年段教学目标。

1-12册小学美术教材中,将所有涉及“设计应用”教学的内容按年级进行整理,并将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和每一年段整体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整理,使教师对这一研究内容有个整体的概念和全局的把握。

2、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

我们用抽样调查的形式,抽样了二个班100名学生,大致了解到教师日常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状态和兴趣。

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基本是百分之百的喜欢,且基本知道“设计应用”这一领域的教学内容和生活是有关系的。但从调查也发现学生在美术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和资料收集的人很少,其中有时收集和调查24人;很少收集和调查的有22人;从来不收集和调查24人。60个同学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以示范为主,边教边做;在“设计应用”课中,作业是自己独立思考制作的有40人;参考老师或书本范例制作42人;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助3人。

教师教学方式:在“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直接示范教学的方法,即教师演示、学生作业。教学缺少变化和创新,一层不变地延续着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主要是自主学习为主,缺少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

纵观整个调查过程,发现:教学中教师依然呈强势状态,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主动的对学习内容进行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多数作品是在临摹的基础上完成的,作品缺少创新。

3、初步尝试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

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通过半学期实践,针对“设计.应用”这一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了一些新的教学尝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内容丰富,教师要认识到不同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境和认识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探究意识转化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情境”开展教学,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的兴趣,引起孩子情绪的共鸣,引发其在特定背景的情感支持下自主参与美术活动。

情境教学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孩子们在故事情境的牵引下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教学中来。如以图案造型设计表现为主的三年级教材《鸟的纹样》一课,我将前一节课写生鸟的作业和本节课鸟纹样设计的教学内容相联系,设计了一个关于鸟类化装舞会的故事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趣的故事情境,将以单纯技法为主的枯燥教学内容调味成学生喜欢、乐此不疲参与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课堂趣味横生,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作业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

2调查分析,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设计.应用”教学领域的内容和生活联系是非常密切的,那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围绕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生活中去观察,对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调查,做到学习前对表现的某一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如在小学美术第十二册教材《画汗衫》一课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围绕“画汗衫”这一课题来设计一些问题,并根据设计的问题进行一个课前市场调查。如:有的同学对“哪些人有汗衫这种服装?”这一问题调查,了解到汗衫是一种大众服装,男女老少都可以穿,而且它舒适随意、简洁凉爽是人们夏季必备的服装之一,占据夏季服装市场的重要份额;有的同学围绕“人们对市场上汗衫满意吗?有什么建议?”这一问题进行调查采访,了解到现在市场上的汗衫太大众化,不具个性。追求创意和个性是未来汗衫设计的方向;还有的同学围绕“汗衫如何设计?”这一问题跑去汗衫专卖店和网络平台网罗收集了各种精美的汗衫设计样图。经过这一环节的创设,学生主动对汗衫这一事物进行调查,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并激发了强烈的创作兴趣,一批充满创意和个性的汗衫也就应运而生了。

四、课题研究取得初步成效

 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美术课堂学习中,学生能够逐步树立课前收集和整理资料的习惯。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在作业中能体现自己的思考过程,个性化作业越来越多。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积极参加各类绘画比赛来锻炼自己的创作水平,在常州市绘画和摄影比赛均获得好成绩。

 2、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思维和方式。

美术课堂教学中很多笼统、固定的做法其实早露弊端,比如:每一节课都是分两个部分,即前面教师讲授,后面学生作业。无论什么课型的课都是教师准备充足的资料和示范,学生只需被动跟学。新的研究促进教师新的思考,在“设计.应用”教学领域教师能否放手给学生自主的准备课前的资料;能否在教学只做点拨和引导;能否不全部的进行示范教学。带着种种思考,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反思创新的精神也在慢慢萌生,敢于挑战自己,正视自己的弱项,并对自己所学专业掀起全面挑战,在2011年教师艺术作品展活动中,美术组老师抓住机会,勇于挑战,送交了山水画、油画、摄影等四幅作品,结果四幅作品全部入选参展。这也是一次我们积极努力、主动锻炼的一次成功展示。

3、促进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教学联系真实的生活,给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和资料。使教学不再囿于书本,不在限于教师的准备。教学和生活联系,学生的作业和生活联系。课堂成了灵动的课堂,知识成了有效有用的知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学以致用的根本。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