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 |
一年级 |
时间 |
09.05 |
缺席 |
|
主持人 |
张建英 |
地点 |
一办 |
记录 |
张建英 |
主要 议题 |
率先开放(讨论一年级组对整个教研组的展示) |
||||
内容 记载 |
一、确定开课人员 1.传达教研组要求:从一年级开始,率先在教研组开放。 2.确定公开课名单:(3)班孙巍、(9)班杨萍。 二、确定上课内容、时间 杨萍上g k h的第一课时,孙巍上第二课时。 三、钻研教材,集体备课。 李新梅: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主要来自于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拼音教学非常枯燥,脱离现实生活,学生不太感兴趣,但把它们放在情境中效果就完全不同了。我原来在教学声母g k h时,首先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去秋游的情境,利用自画图,引出一首儿歌“四个小画家,一同来作画。小康画蝌蝌,小刚画白鸽,小航画小河,咦,小红画的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黄春梅:让学生有意识地想办法记字母形状,孩子能找到字母形状的特征,可以在师生合作中完成编顺口溜,不是由老师一手操办,。如让孩子们发现鸽子衔的树枝像g,小蝌蚪和水草像k,椅子像h。 张建英:可以让学生做做手形操或到黑板上画一画。 毛如静:我会运用游戏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看图拼读音节词的环节,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有所收获。将活动游戏引进课堂,让课堂真真正正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杨萍可以用摘苹果等游戏。 张轶:是否可以在拼音教学中糅合汉字教学。如可以教学这几个字:“个”、“棵”、“荷”,个比较容易,棵是因为后面课文里有个“颗”,江南一课有莲,认认荷也蛮好的。 四、分工合作。 1.张轶帮助做做课件。 2.毛鸣桢、樊莉帮助准备教具。 3.徐艳准备评课。 4.张建英准备汇报。 |
部门 |
一年级 |
时间 |
11.07 |
缺席 |
|
主持人 |
张建英 |
地点 |
一办 |
记录 |
张建英 |
主要 议题 |
拼音验收分析交流 |
||||
内容 记载 |
一、现场报道 杨萍:汉语拼音教学是一年级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识字教学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手段,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为了把好一年级学生的拼音关,帮助学生掌握识字与阅读的工具,正确评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于 二、教研组长总结 张建英:经过这两个月的学习,大部分孩子能很好地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为他们识字、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拼音验收结束后,全体一年级老师马上就本次检测的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决定在以后教学中继续巩固拼音,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互动,想尽办法使学生在过好识字关的同时巩固好汉语拼音知识。 本次拼音验收结果良好,九个班的平均分之间差距很小,控制在两分以内。还有一个班因为有两个相对特殊的孩子,其中一个还只有4分,所以从面上看来,略微低一些。拼音验收后,大家一起做好质量分析,向好的班级讨教经验,发现老师要善于合理利用差异资源,才会把工作干得更巧干得更好。 三、互相学习。 李新梅:重视差异,善于利用差异资源,让拼音好的同学教读得慢的同学,不仅慢的孩子速度快了,快的孩子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 黄春梅:拼读错误的音节主要集中在liǎ(6人) xuǎn(3人)、 zhuàng(3人) 、 xiū(3人) 、 cuàn(3人)、wèn(2人) shéi(2人),错误原因是三拼音节还不熟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仍有个别学生易混淆。还有部分学生因为面对陌生老师有些紧张一时拼错一、二个音节。 (8)一(8)班拼音验收质量分析:本次验收大部分同学取得取较为理想的成绩。错误主要发生在以下方面:1.平翘舌音不分。部分学生能够分清平翘舌音,但在朗读时,经常读不准,心里清楚,嘴巴不分;2.三拼音节,特别是带复韵母的三拼音节,朗读时常常忽略介母;3.lia这个音比较拗口,错误率比较高。 杨萍:我利用去年的拼音卷 ,自己修改了两份放在QQ共享里,让孩子们利用周末在家再好好地读给家长听。 周一早上让他们拿着纸到我这里再来读,模拟一下拼音验收的情景验收结果还可以,但也还有好几个小朋友nl不分,口齿不太清楚的,我还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关注这些拼读弱势群体。 |
部门 |
一年级 |
时间 |
12.05 |
缺席 |
|
主持人 |
张建英 |
地点 |
一办 |
记录 |
张建英 |
主要 议题 |
家长开放日总结 |
||||
内容 记载 |
一、回顾 张建英:简单回顾两周的试上,肯定大家的团结合作,肯定大家对待工作的热情、刻苦。 二、总结 家长开放日活动体现咱们团队作战的高水平。 1.分组备课。一开始,我们分成三组,选择三篇课文,便于两次试教。后来,有一组老师请求拆散了归到另外两组。我考虑了一下效果,两组力量更集中,而且每位老师基本可以听到4次课,自己上1次,学习的力度并不算小,作为教研组长,队员的合理要求要尊重、信任,于是就同意了。老师们也没有因并组而偷工减料。今后,咱们组可以形成这种有商有量的氛围,只要为了最终的效果,过程灵活机动一些,一切都是人最重要,我们的积极性最重要。 2.反复研讨。每位老师都在集体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试上,试上过后,大家又分各个组反思、讨论、重建,修改课件等,一轮又一轮。以毛老师一人为例,《识字4》她听6遍,讲6遍,自己上了2遍。(3)圆满呈现。家长开放日反馈表一栏可以清楚看到家长对老师们的充分肯定。 3.请年级组长毛如静给大家介绍一下反馈表总结。 三、反思 1.观看张建英老师的录像片段。 2.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富有童趣。 3.教师的教态要自然大方,贴近儿童。 4.合理利用家长资源。 |
部门 |
一年级 |
时间 |
01.12 |
缺席 |
|
主持人 |
张建英 |
地点 |
一办 |
记录 |
张建英 |
主要 议题 |
期末质量分析 |
||||
内容 记载 |
一、提出问题。 张建英:分析考卷时,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老师们的抱怨:这一题我怎么怎么教的,他怎么还会错呢?以我班的两题为例:1.考前一天我曾再次问敬礼的“敬”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学生有点混淆,回答的声音不整齐。我让大家背一下课文,一背出来,很明显的后鼻音就出来了,大家异口同声说后鼻音。结果,我们班还有8个同学错在这一题上。2.考前一会儿的时间,我重点复习了5个字的笔顺,其中就有“北”,结果,又有8人错。对比“写”这个字没有反复强调是11人错的现象看,说明听的人就是听,不听的人就是不听,会与不会似乎早就注定。综观大家的分析,大多强调了教,我从自身出发,觉得教与学密不可分,教或者因为老师集体备课、互相学习等原因差别不大,但学却各有不同,班与班不同,一个班之间也各有不同,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学生在这张期末反馈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来了呢? 二、归因。 纲要中提到一个词——学习品质。什么是“学习品质”?有人说,好的学习品质是勤奋、刻苦、灵活、思考;有人说,坏的学习品质就是学习不主动,作业不认真,学习习惯不好。我们就把归因归到这里来了。网上找了一下,科学点说:学习品质分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行为的特征是会不会;学习态度的特征是爱不爱;学习能力的特征是能不能。 三、措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提升积极上进的学习动力。杨萍老师最擅长“骗”学生,经常发喜报,得到十颗星就得到“星星卡”,满五张“星星卡”就奖励一本书,发“小小书法家”喜报。举办写字比赛,好的小朋友发奖品并贴在教室里展览,倡议大家向榜样学习。李新梅老师在游戏中学拼音,倡议学生读书报巩固拼音,鼓励生活中、每日一句。孙巍老师指导自制“词语乐园”本,积累词语。张轶老师一对一互帮互学等,无论软环境还是硬环境,都把主题定位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学生爱了,学习态度自然就获得提升。 2.严爱有度的细致引导,提升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黄春梅老师在学生练字之初,考虑到印刷体不利于学生临摹,就给学生提供她手写的范例。学生练习后,她在好的字下画出红圈圈,要求学生区分比较,提升观察能力;对不太会观察的学生,她手把手示范,矫正错误姿势,提升运笔能力。(异曲同工:樊莉老师的投影示范法让学生直观感受运笔变化。)平时的考卷上超出田字格的字都算错,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练写四个。学生在这样严爱有度的细致引导下,逐渐提升了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于学习材料就越来越会,会了,学习行为就越来越有过程有结果。 3.体贴入微的节奏把握,提升刻苦坚持的学习能力。学生往往在掌握了一个知识点后就厌倦老师的反复唠叨,所以老师要关注自己的教学节奏,别让自己招式用老。比如徐艳老师在教学中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坚持每天读一遍家作,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还关注前沿后续,下阶段她的教学目标是注意差异。黄春梅老师在复习中注重前后联系,旧中出新。都是深入了解学生,明明白白把握学生学习节奏的,在每一个拐点引领学生,让学生坚持往前跑,恒心有了,学生就能,学习品质就也提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