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语文学科指导纲要的研制与实施>>心得反思>>文章内容
识字能力的培养(张轶)
发布时间:2012-01-1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识字

——一年级生学好语文的敲门砖

一、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核心任务

1.掌握700左右儿童常用汉字。

2.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3.牢固掌握一批基本字。

二、试卷中反映出来的情况

1.看拼音写词语、照样子填一填和把句子补充完整的完成情况较好,说明学生课内的字词已基本掌握。

2.看图,选择合适的音节填空一共是16分,班里有2个孩子被扣14分,其中一个没有选择,而是照抄上面的音节;另一个孩子当成是给前面一个字注音。说明孩子读题和理解题目要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3.第七大题阅读中,要求选一选,把序号填在横线上,有10位学生填了答案。

三、培养策略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一年级孩子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好坏都和识字量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

1.识字教学更扎实

每篇课文都有二会字和四会字。4会字我们会采用抄写、听写,还有认读生字卡片等有效的手段,学生一般掌握得比较好,而且教师也能比较清晰地知晓学生的学情。但对于一些二会字,识字量大的学生可能不成问题,但对于识字量少的学生,本身认字的愿望就不大,困难就此形成。因此,每教完一课后,我就利用中午等课余时间,拿着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对于当堂巩固的学生给予一定形式的鼓励或奖励;而对识字有困难的学生,则为他们找个“小老师”,一对一地互帮互学。一阶段学习结束后,我们还会进行阶段性(同音字、形近字)归类复习,让学生在脑海中对这些字及早获取正确的认识。

2.识字方式更多元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识字效率就会降低。因此,教师尽量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营造识字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例如,会意字、形声字,可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如:猜字谜、找朋友、词语接龙……;简笔画简洁、生动,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以往很多孩子在书写“面”字时,总会将第二笔撇写成两竖,这次,我将一双筷子从碗里夹起几根面条画在黑板上,学生对那一筷子面条印象深刻,到目前为止,班里没有一个孩子将“面”写错过。

3.展示评价一体化

我们班的学生在早读课时,读书的声音较小,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识字量少,读较长的文章不自信,以及个别孩子还没有养成大声朗读和说话的习惯。读得少,不会读,直接会影响他们的阅读能力。在下学期,我们将采用“朗诵和讲故事”这两种形式作为语文口语测试和语文班队活动的内容,一方面鼓励孩子多识字,另一方面培养孩子开口要大声、要自信的习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