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语文学科指导纲要的研制与实施>>心得反思>>文章内容
关于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的思考(李琳珺)
发布时间:2012-01-1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关于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的思考

       李琳珺

一、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的理解

二年级下学期,习作片段教学成为日常化教学的重要环节,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和表达已经趋于自觉化。因此,学生到了三年级,虽仍然是习作起步阶段,但学生对写作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培养,思维上有了进步,但是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苦于没有题材、内容来充实他们的作文。生活本是多姿多彩的,只要真正去感受了,就能发现一花一草、一片云、一颗星……到处都是可写之物,物物都能生发妙文。但是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拿到笔就无从下手,不知从生活中提取什么来作为写作素材。面对这种情形,开发日常习作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习作应以日常化生活为资源。

二、掌握情况

1.审题。好多孩子没有审出“意外”二字,因此有的孩子没有扣住重点写。其实“意外之事”只要有这些词语:竟然、居然、出乎意料……

2.文通句顺。三年级起步阶段最起码的要求是文通句顺,可是有的孩子却因为没有审清题,所以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上绕圈圈,以至于语句啰嗦,造成失分。

三、培养策略

1.主题活动,活化素材。

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是学生感触最深的,因为学生几乎每天生活在学校。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完全是、也应该是学生最丰富的写作资源。他们在亲身体验并交流自己感受的基础上创作作文。例如:跳蚤市场、红领巾人才市场、体育节开幕式、拔河比赛等等,都可以给学生设计相关的练习。

2.日常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于成语接龙一类需要生生积极互动的游戏非常感兴趣。于是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兴趣点,以接龙作文入手,引导学生积累写作题材。

教师为班中的各小组购买一本硬面抄本,全班七、八个即可。每天安排各小组一位同学来写,作文的题材、内容、范围、形式不限,必须是真人真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就对这七、八本作文进行批阅,利用几分钟择其“闪光点”进行评赏。第二天,同一小组的另一名同学接着写下去。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写完后,接着进行下一轮,如此循环……即使有一些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会学着从别人的接龙中寻找自己的题材。

3. 家庭生活也是学生写作的重要资源。

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自理,打理生活。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从小学会自理,长大适应社会,教师可以结合品德学科的教材要求学生在家里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经常引导孩子在家中做到“四会”:会做简单的饭菜,会招待客人,会整理房间,会自我安排学习。

这些日常家庭生活不仅锻炼了学生,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写作资源。于是,像《最绝饭》、《独自在家》、《打蝇记》等一篇篇反映学生家庭生活的好文章会出现在学生的笔下。

这些习作资源来源于课堂,但又绝不脱离课堂,脱离学生实际,在夯实课堂的基础上更好地创设情境,挖掘习作资源。

总之,生活作文源于生活,只要我们去感悟生活,去探索生活背后的意蕴。关键要教师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平常事。这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就会成长许多佳作。生活才是习作资源的根本,所谓习以为“常”,相信生活作文的前景一定会山花烂漫,硕果累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