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听懂一段话”的能力培养
一、何为“听懂一段话”
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 听力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听力考查的就是对学生接受、处理信息能力。就本次期终学业质量检测卷上听力而言,对五年级孩子的接受、处理信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班孩子特别是在对所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综合推理上表现出了相当的弱势。反复推敲反思发现“听懂一段话”其实不简单。
听懂一段话,应该做到:
1、带着目的去听内容,对重音、语调、停顿要有辨别能力;
2、要理解所听到的语句的意思,争取能做到前后文融会贯通;
3、要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不管是自身,还是语言环境中的干扰因素的干扰。
二、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从本年级这次检测中我也正好批阅了听力部分,结果分析发现,孩子们普遍对简单的听记题完成得较好,如:“衣加衣”倡议什么?这样的按原文内容填空的题目得分较高。而像“公益行动的巨大能量在于: ”,这些需要对所听材料加以分析理解后进行评价的听辨类题目,特别是我们班孩子要么抓不准内容的关键处进行理解,要么评价过于简单,要么语言表述不清。孩子们在听力测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反映出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听力习惯的培养做得不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听力训练做得还不到位。
三、教学实践中的解决策略
1、课内增添听力训练的多样形式
每天的家作就是一个记录式听力训练点。之前我们班的家作都是些在黑板上再各自抄在家校本上。老师先把一门学科的所有作业报完,孩子们再动笔记录。不仅可以提高书写速度,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注意力。
每次教授新课也可作为概述式听力训练点。在没预习的情况下,听老师范读新课,要求孩子们听时,能认真耐心,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所听内容,最好再加进自己的一些理解。这种方法最适合检测高段学生的听力水平。
每次中可有意识地加入些错误作为辨析式听力训练点。老师在听写时有意识地安排些错误,让孩子们听后能判断其错在哪。例如:听写一些用词不当的病句,让孩子们听后迅速作出判断,并直接写出正确的句子。经常应用这种训练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的辨析能力,还可以训练他们敏锐的语感。课堂上我们常看到,有些孩子没等老师把要求讲完,就抢着说;或者在同学发言总是去打断别人的话。这些都反映了他们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时要针对这种情况不失时机地反复训练孩子们听别人说完,再发表见解。老师要多鼓励他们要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用心辨析别人语言中的正误,大胆阐述对他人的评价。必要时,老师可以有意重复错误,让孩子们辨析,他们渐渐便会发现在听讲时也能听出别人发言语句上的问题,思维和判断能力也都能随之得到提高。
2、课外生活中做个善于倾听的有心人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也能时时处处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语文听力训练也不例外。平时可以多孩子们在看电视、电影或听广播时,注意演员、播音员的发音、吐字、情感表达方式,听后效仿。还可鼓励学生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每天将学校听到的讲给家人听,将校外听到的有意义的事讲给老师和同学听,努力成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有心人。
语文听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也需要根据本年段、本班级的实际情况,在语文教学各项活动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听力训练,才能使孩子们的注意力、理解力、分析、归纳能力和记忆力得到锻炼,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才能得到了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