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后拓展的策略研究>>总结提炼>>文章内容
整合课程资源,促进学生成长
发布时间:2012-01-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黄春梅
当我和学生们一起翻开《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的扉页时,那一段给小朋友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那我们就从这本《品德与生活》书说起吧。
一、采用多种形式,用好课程资源
重视学生的品德,其实就是关注学生的每一个行为习惯,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注。《“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在关于一年级学生成长需要与教育中提出:“让一年级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内化行为规则,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是小学生责任的同时也感到快乐,这是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则。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新生学习兴趣的首要原则。”
我正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们喜欢《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重视自己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表达真实的心情感受的。《品德与生活》第一册一共分四单元,共16课。不再以教师讲述为主,而是融入到更多具体的活动中,边讲述边组织让学生展开讨论加深印象,《手拉手,交朋友》一课以游戏形式强化认识,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带着学生逛逛《我们的校园》,感受到校园的美,教育学生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关于《小学生活》和《坐立走有精神》就借助儿歌口令,对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进行矫正训练;学习《我从哪里来》《匹诺曹的鼻子》《小马虎旅行记》就先播放相关的动画片,再展开讨论;“冬爷爷来了”是最后一个单元,则开展图片展等活动。另外,我还注意《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或书籍的整合,如《环境教育》《新晨会》《生命教育》《365儿歌》,还有语文课本中的口语交际。一个学期下来了,从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中,我知道他们最喜欢上的就是《品德与生活》课,看来孩子们都是懂道理明是非的呀!
二、布置特殊作业,拓展课程资源
“新基础教育”的学生工作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命实践中成长的,对学生生活的关注、研究与重建,尤其是重建一种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健康成长的生活,是学生工作的核心所在。每个双休日我会将《品德与生活》的前移后续作为一项家庭作业,提示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进行家庭劳动、创意制作或户外活动。学过《手拉手,交朋友》一课后,就让学生回家说5个以上的同学名字给家长听;学了《我也想当升旗手》就布置画国旗、做小国旗,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和《歌声祖国》等爱国歌曲;在学校懂得了坐立走有精神,双休日里也每天练一练,记录一下能坚持多久;秋天到了,让家长带孩子去赏菊花,捡拾落叶做出一幅幅充满童趣的树叶贴画;为了不让踏雪玩冰成为一句空谈,开展了做创意冰锣的活动;过新年了,用自己的巧手做一张贺卡送给自己最爱的人……每项生活作业完成后,都要进行展示,自我介绍,互相评点,设置奖项,颁发喜报,正是这些特殊作业使每个孩子的家庭氛围更融洽了,孩子们的生活更充实更快乐了,这样家长们从中领会到不少家庭教育的小窍门,提升了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质量,懂得了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