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 |
六年级 |
时间 |
9.26 |
缺席 |
|
主持人 |
宋晓艳 |
地点 |
六办 |
记录 |
宋晓艳 |
主要 议题 |
第二单元 |
||||
内容 记载 |
一、 陆轩上课《爱之链》 二、 郦少春导读《中国孩子到美国读书很轻松吗?》 1. 推荐阅读:《不会游泳的鱼》 2. 除了数学,美国孩子的强项就是中国孩子的弱项。 3. 孩子在异国,父母的付出是必不可少的。 4. 既要关注功课,又要适应环境。 三、 宋晓艳的第二单元导读 1. 导读课 2. 推进课 3. 总结课 四、 为马燕芬的比赛出谋划策 |
部门 |
六年级 |
时间 |
10.10 |
缺席 |
|
主持人 |
宋晓艳 |
地点 |
六办 |
记录 |
宋晓艳 |
主要 议题 |
第三单元 |
||||
内容 记载 |
一、任红上课《小草和大树》 二、王小娟导读王崧舟《诗意语文》中的《意的三重性》 在语文教学中,和“言”相对的这个“意”,包含三个维度,或者说含有三个意思。第一,指“意象”,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意象”;第二,指“意境”,意象的叠加和连续呈现形成一种特定的情境;第三,指“意蕴”,透过意象和竟境所要言说的意义,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意的三重性“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丰富的、独特的语文之“意”。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这也是感性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思想因素。 诗意语文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统一,是浪漫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统一,我们是以出世的情怀做入世的事业! 借大师的话来描述一下文本细读 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 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 沉入词语——南帆 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谭学纯 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吕叔湘 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王尚文 三、陆轩导读第三单元 1.导读课 2.推进课 3.总结课 |
部门 |
六年级 |
时间 |
10.25 |
缺席 |
|
主持人 |
宋晓艳 |
地点 |
六办 |
记录 |
宋晓艳 |
主要 议题 |
第四单元 |
||||
内容 记载 |
一、宋晓艳上《牛郎织女》 二、韦菊仙导读 【什么是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特征】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民间故事类别】 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1]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 内容包括神、仙、鬼、怪,以及历史上出名的人物。 传奇故事 传奇故事[2]的来历大体上是“口口相传”的结果,内容大部分是侠客、清官、贪官等为老百姓所关注的人物。这类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般老百姓做不到的事情,在故事中都能完成。 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3]都是一些小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其中有爱情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哲理故事等等。 才子佳人故事 在古代,绝大部分中国老百姓都是不识字的,但是他们对才子佳人[4]有着一种崇拜的心理。在一些下层的文人中跟是流传着许许多多这类故事。 公案故事 公案故事[5]的广泛流传,与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着莫大的关联,老百姓无不盼着有为名说话清官出世,所以那些清官的故事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寄托。到了现代,公案故事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民间也是流传极广。 【民间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什么】 民间故事一般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三、马燕芬 1.导读课 2推进课 4. 总结课 |
||||
部门 |
六年级 |
时间 |
11.07 |
缺席 |
|
主持人 |
宋晓艳 |
地点 |
六办 |
记录 |
宋晓艳 |
主要 议题 |
第五单元 |
||||
内容 记载 |
一、韦菊仙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 二、马燕芬导读《浅谈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有效性策略》 1.引领有方——老师的智慧 2.灵活调控——老师的灵敏 3.有效对话的生长点——自我诊断,反思提升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有了对文本的深层领悟,精心预测学生解读文本时的差异,高屋建瓴地构建高质量的阅读话题,实际教学中耐心等待,有效引导,并灵活调控,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才能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天空,展示学生才华的平台,促进学生发展的空间,阅读教学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三、王小娟 1.导读课 2.推进课 3.总结课 |
部门 |
六年级 |
时间 |
11.21 |
缺席 |
|
主持人 |
宋晓艳 |
地点 |
六办 |
记录 |
宋晓艳 |
主要 议题 |
第六单元 |
||||
内容 记载 |
一、马燕芬上《钱学森》 二、宋晓艳导读《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1.名大学校长的观点: 创新人才要从小培养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重视创新人格的培养 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的内容: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改变思维方式。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3.四个转变: 关注教师的教——关注学生的学 关注教知识的点——知识的要点 关注知识传授——思维发展 关注无效教学——有效教学 三、韦菊仙、任红 1.导读课 2.推进课 3.总结课 |
部门 |
六年级 |
时间 |
12.05 |
缺席 |
|
主持人 |
宋晓艳 |
地点 |
六办 |
记录 |
宋晓艳 |
主要 议题 |
第六单元 |
||||
内容 记载 |
一、王小娟上《鞋匠的儿子》 二、任红导读: 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认识了美国的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或许便有了答案。 在美国的众多名师中,很难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给人以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轰动整个美国,而且还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谛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他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 此外,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则是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三、韦菊仙 任红 1.导读课 2.推进课 3.总结课 |
部门 |
六年级 |
时间 |
12.19 |
缺席 |
|
主持人 |
宋晓艳 |
地点 |
六办 |
记录 |
宋晓艳 |
主要 议题 |
第七单元 |
||||
内容 记载 |
一、郦少春上《学与问》 二、陆轩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3、在生活中学语文。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反思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教学语言 1、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 二忌冷语。 三忌脏语。 四忌咒语。 五忌浮语。 六忌烦语。 三、郦少春 1.导读课 2.推进课 3.总结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