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段音乐学习效率的实践研究>>总结提炼>>文章内容
“体态律动教学”阶段性小结
发布时间:2012-01-01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高君

 

音乐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更不是脱离音响的理论和规则地传授,它是对音响运动和情感的体验。体态律动是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它是儿童在听音乐的同时,辅助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化为感受和认知。也就是说以声音感觉和肌肉感觉合成的印象为基础形成动作,并将音乐表现中的力度、速度、音色对比、变化等要素与孩子们运动结合,加强音乐,听觉,动觉,情感和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他们具有联系和体验音乐情绪的能力,唤醒儿童音乐学习意识,丰富音乐感知。第一、二阶段,我们从不同范围多角度地进行了尝试:
1.      以情入手,激活情感
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以情感为重点,以多种形式为抓手,引发学生兴趣,激活他们内心的情感。如:教师对作品表示出喜爱之情,或在描述、讲解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并溢于言表,传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唤起孩子的情感共鸣,激起他们情感投入,推动其审美感知和想象等活动的开展。
2.      多种渠道,加深理解
我们引导学生运用听觉、视觉、触摸觉、运动觉等多种感官,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多通道参与,反复品味,启发联想,促进理解。如:音乐活动中引导学生听音乐、说感受、想画面、做动作等。
 3、多样形式,丰富表现
我们为学生提供多种尝试、表现的情境与条件,鼓励尝试,支持创造。如:我们鼓励孩子大胆地用绘画、语言、歌舞、演奏等形式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表现出来,并对学生的创造性表现给予支持与发扬,以不断提高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特别注重通过自然律动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鼓励孩子跟着音乐,仅凭自己的首要感受,自觉自然地舞动。如:在一段表现动物的乐曲中,有的学生双手着地,两脚登地,脖子向前,舌头一伸一伸地学着青蛙跳起捉害虫;有的则是抓耳挠腮,不停地眨着眼睛,摘桃吃的顽皮的小猴;还有的则标快速逃窜的小老鼠……小朋友们随着音乐,展开现象的翅膀,自由地创造出为之惊喜、新颖独特的动态,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尝试中,孩子们的音乐感受能力得到了发展,课堂中的有效学习越发充分:
(一)孩子们更加喜爱音乐教育活动了,更甚者在课外活动时间经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孩子们自觉地又跳又唱、又拍节奏。他们还有效地进行小组表演,分工明确,形式多样。从这些现象都可以看出:音乐已深深地渗透在孩子们的心里,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已经能够很自然地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由于我们改进了唱歌、节奏、欣赏活动的教法,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现能力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较高,成果显著:如:教唱歌曲《表情歌》时,学生都能根据歌曲的提示有节奏地做表演,动作及表情符合音乐的情绪需要。再如:教唱歌曲《两只懒乌鸦》时,孩子能根据歌词和节奏编出相应的动作,用肢体和声音告诉你一个关于懒乌鸦的故事。还有的就是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速度、力度等音乐元素的感受能力加强,学生会结合不同的音乐要素有意识地进行音乐欣赏。
由此可见通过体态律动,让学生全身心的感受音乐,培养和训练了孩子音乐的节奏感和听觉能力,提升了学生集中思维、反应灵敏的能力,有力地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