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进度的架构与实施策略》 课题
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11.12.15 |
地点 |
四楼会议室 |
参加对象 |
课题组成员 |
||
主持人 |
蒋建全 |
活动 形式 |
教研活动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课题观点与创新之处讨论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本课题的观点与创新之处 我们成立课题组对教师的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做了深入调查,分析发现教师教学设计的形式、内容、方式可谓“千姿百态,比比皆是”,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势头,但实质上还是完全没有跳出传统备课的框框,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没有有效架构教学进度框架,课的内容显得无序,没有递进性和整体性,难以发挥体育教材内容特有的“育人价值”。 针对目前存在的无教学进度的现实问题,站在小学育人价值的宏观高度,如何重新来审视教学进度在规划学期教学、实施课时计划有效性的问题,教师只有有效架构教学进度,才能从宏观层面调控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才能兼顾教材的“纵横关系”,真正为学生有效学习之建立起“桥梁”,才能保证每堂体育课对学生有真正的实施。有效架构教学进度,这对当前小学主题单元整体性推进研究和有效推广,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学习《体育课标》,体育《大纲》,体育《艺术与生成》了解小学阶段教学内容的分布,多角度开展小学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调查分析法:对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前后效果问卷调查和组织专家对教学效果全面评估。 (1)调查教师:传统或者现行教材内容存在的问题,哪些教材内容适合我校开展。符合学校特色发展和有利开展校园“阳光体育运动”。 (2)调查学生: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兴趣,哪些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口味”。 行动研究法:理论研究领先,提出小学阶段教学进度框架理论后,开展行动研究,它是一种参与与合作为特征、以教师为研究者、以实践情景为研究场所的研究形式。 |
||||||
评 价 |
定位本课题的观点与创新之处,是本课题的亮点。 选择主要研究方法,使得课题研究更加扎实有效。 |
||||||
填表人 蒋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