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美术课堂,老师如何示范
-----美术研讨课活动反思
在美术组课题研究新目标的引领下,在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课堂教学中的示范作为研究项目。思考在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怎么示范?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并以此作为研究,在课题组开放《美丽的鱼》一课教学。
1、仔细观察、大胆表现
《美丽的鱼》一课,是一节图案课,需要学生在观察鱼的外形基础上,进行装饰鱼。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鱼的组成及鱼的形状,每条鱼的身体及鱼鳍都是不一样。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等不同形状的鱼,观察它们的不同。教师示范将看到鱼的外形用简洁的图形画下来。引导学生看整体,从大形入手,大胆表现。
2、比较欣赏,变化装饰
欣赏不同装饰方法画的鱼图片。出示一张用曲线表现的小鱼,另外一张是用直线和曲线分割的大块面的鱼。引导学生你比较两张图个有什么特点?这个环节是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装饰线条的变化,颜色的变化。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味的说教是枯燥乏味。经过组内老师的提议,趣味性不强等等的提议。课后进行了反思重建。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教学重难点(线条的装饰),本课的专业性较强,环节设计上不能够吸引学生本课是很难成功的。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的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还在整个教学中增加一些情境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
3、分步示范、局部指导
教师示范环节分步骤,引导学生用线条把鱼的块面分大,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装饰,体现线条的疏密。并用儿童化的语言引导学生发现:这几根线条很调皮,喜欢挤在一起。这几根就不一样了,他们喜欢分开一点。这样就有了疏与密的变化。示范过程中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么为小鱼画衣服的?(1)教师直接用线条分几个大部分(2)用一些线条或花纹来装饰。第一次上很用心的找来能说明问题的图片,让学生去比较,进而发现本课的知识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效果甚微。反思下来,自身对学生的分析不到位。把学科看的比较重要。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经过第二次试上,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及参与度都是很高的。教学的效果也是不错的。虽然这个流程及本课的重难点解决了,但本课也有遗憾的地方,由于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不同。有些学生已经学习了装饰画;而有些学生确一点没有接触过。课上来,在重点部分用线条分成大块面。这对于学生来说有点简单。经过组内的研讨,简单的渗透线条的疏密。基础好的学生就装饰了很多,自然而然的学生就来不及在课堂上呈现完整的作业。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就是简单的装饰,时间还是足够的。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教师示范还是很重要的,学生从教师的示范中学会观察,学会比较,找到表现方法。教师也在不断示范教学的环节中找到符合不同年级孩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