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课程建设>>国家课程>>语文>>感悟手记>>文章内容
从这里开始……
发布时间:2011-11-2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李闰洁

 

不知不觉,已经工作了5年了,一次次外出听课、看比赛,一直带着学习、欣赏的心态。可这次观摩比赛,却让我深刻品尝到了从未有过的真实感和紧迫感,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思考着……
一、教态自然
虽然都是年轻老师,但个个成熟老练。走上讲台的她们,有的是温柔清新,犹如春风拂面,令人顿感舒适怡然;有的沉着淡定,洒脱自如;有的语言活泼,
充满童趣。学生在这样的教师的课堂中,想必学习一定是轻松自在的。
 
二、教学机智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想象力丰富,乐于表达,这些都是他们的优势;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有着不善表达的特点。这就要求老师的教学有足够的机智。你瞧:
片段一:
“熊妈妈造了一间怎样的房子?”
“漂亮的”
“说得真好,请你把句子说完整,好吗?”
“熊妈妈造了一间漂亮的房子。”
片段二:
“这还是一间怎样的房子?”
“严严实实的”
“也请你把话说完整,好吗?”
“这间房子还是严严实实的。”
渐渐地,孩子从一次次表达中清晰了要把话说完整的要求。这种要求其实就是低年段孩子说话的训练点,可老师并未说教式地生硬地提出要求,而是在教学中有意关注,无痕培养孩子把话说完整的习惯。
 
片段三:
“小朋友,冬天来了,小熊喜欢这间房子吗?为什么?”
“小熊不喜欢这间房子。因为这件房子太暗了。”
“小熊不喜欢这间房子。因为……”
“从大家的回答中,我知道了小熊对这间房子不满意,是吧!那像这种不满意,就叫做‘嫌’。”
这样将文中的内容与小朋友的真实感受相联系,从而理解“嫌”的意思,这样的解词方法,一定会让孩子印象深刻。
 
教学就是如此,需要老师精巧的设计,这可以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真实成长;需要老师机智地教学,这可以让教师自如地调控课堂,充分利用好学生生成的课堂资源,帮助学生体验课堂学习的成功感。
 
三、如果是我
最后,我也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首先,我很肯定教师随文识字的理念,这样能有效地建立起词语和文章内容的联系性,使教学更具整体感,孩子也会慢慢形成一种结合文本理解词语的意识。其次,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孩子兴趣浓厚,但这则故事里的很多生字词比较难读,对于没有预习基础的孩子而言是有挑战的。所以,教师可能需要充分预估孩子在流畅朗读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基于这种考虑,我想是不是可以将词语分类教学,读音上比较容易出错的、理解意思难度不大的作为一类在上课初读过后,就进行正音解意的教学,避免后面检查初读环节时频出读音错误现象。词语理解上比较有难度的作为第二类,初读时重正音、轻解意,然后到文中再进行随文理解。这样可能会让词语教学更有侧重点,也更扎实。最后,长句的教学,教师在指导朗读过后,应给孩子自由练习的机会,然后再进行指读或齐读。
 
第一个5年,我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渐渐适应了小学的教学和生活;下一个5年,我希望自己可以过得平和、充实,专业上充分成长。这个希望就从这里开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