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化语文学科指导纲要的研制与实施>>实践研讨>>文章内容
11.7教研组长会议
发布时间:2011-11-0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11.7教研组长会议
近期事情:
1.青语会论文“把握年段教学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35岁小中高以下的教师必写一篇,其余教师欢迎参加。15号前上交语文组内,电子稿文本稿和20元评审费,一同上交高。
2.精品课下周向教研组开放,模拟一遍如何。
3.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参赛(张轶、徐艳、李琳珺),评委(马燕芬、李娟),其余不参加基本功竞赛的教师(我区40周岁以下,教龄一年以上的教师。(已在区及以上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的除外)。先自学语文组内比赛述评与获奖公示,制定基本功训练的计划并开始实施,下一阶段等参赛教师三轮比赛完了,邀请选手和评委一起进行交流汇报,形成我校语文青年教师日常基本功训练的常规。)
4.本次质量分析:
语文学科单项能力测试质量分析
                                                          2011-11-7
一、各年级均分和分差

 

   年级
平均分
90.85
89.6
92.4
93.1
86.7
最高分班级
4蔡 93.88
3任91.3
1白94.2
5赵95.2
6王87.7
最低分班级
2方 89.13
7郭88.6
5闰90.4
3陆91.8
5马85.6
分差
4.7
2.7
3.8
3.4
2.1
 
93
90
88
二、差距的主要原因
(一)年级间差距的主要原因:
1.试卷的难易程度和题量大小的把握还不够到位。二年级课文内容填空中部分题对学生认识水平要求偏高。一、六年级题量大,延时10分钟。
2.学生学习难点的出现导致重灾区的出现。三年级的排序一直都是学生的难点,训练学生对段的结构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逻辑思维,需要长期训练。
3.部分题目要求还需要在科学性和开放性上斟酌。如三年级的仿写要求,六年级的按要求写词语或选词填空等题。
4.年级日常研讨的状态。五年级从开学到现在,一直处于研讨状态,从陆芳的信息技术整合课到单元整体教学,再到精品课的研究,应该说研讨不仅使资源共享,缩小了教师自身能力差异导致的学生成绩差异,同时合作中解决问题,指向更明确,策略更有效,帮助实现了共赢。
(二)班级间差距的主要原因:
1.教师的教学经历和实践经验导致的差异。如三年级的任美娟与郭筱凯、四年级的白露与李闰洁、五年级的赵菊玉与陆芳(未教过高年级,主要在阅读一项拉开差距)。
2.班级的学生结构与班风和特殊学生导致的差异。
3.教师的态度和方法,投入和创造上导致的差异。
(三)缩小差距的具体做法:
1.研究的文化:单元整体教学的集体备课是否落到实处,年级内的研讨课是否常态课,研究的主题是否明确,每一次教研活动是否解决了一些问题,形成了一些突破。(拼音:俩)好的做法一起推进,相互鞭策,教研组文化
2.分享的文化:请单项教学有经验,成绩突出的老师介绍经验。
三、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空间
1. “细致”与“严谨”。阅读不够细致,答题不够严谨。二年级:“给带点的字划出正确的读音”中“划出”看作“划去”,短文阅读中3小节看成2个小节,或将“小节”看成“句子”;三、五年级:将反义词写成近义词,或从文中找近反义词变成了自己写。三年级:阅读中加标点一题漏做,写话中把“太阳”看作是原文中的“风”。四年级:选词填空变成了自由填写。
成因:对题目中的关键词不敏感;没有养成细致读题的技巧和习惯;平时练习量少,缺乏对审题的敏感度。
措施:(1)阅读中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字词,增强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感悟,增强语言的敏感性。(2)引导学生笔尖指读并圈点句子中的关键词。
2.“丰厚”与“灵活”。积累不够丰厚,运用不够灵活。二年级:填上合适的词语中,写成一(根)草叶、一(只)小鱼、一(台)桌子、(花花)的小羊。写话中双引号的用法还没有掌握。三、四、五年级名言、歇后语的不能随语境准确调用。
成因:低年级阅读量少,语感不强或缺乏词汇。中高年级的基础知识教学重记忆检查轻运用指导。
措施:(1)课堂上加强类积累,丰富学生语汇;(2)基础知识的教学除了引导背诵记忆,跟应该引导学生时时处处学习运用。
3.“准确”与“深刻”。理解不够准确,认识不够到位。二年级:错别字的出现“嘴巴”写成“嘴吧”和用词的不准确“火红的焰火”“笔直的铅笔”“人如潮流般的大海”。“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的感情”。三年级“捉摸不透”选择义项,对拟人句和句子含义的理解。四、五年级对选词填空或按要求写歇后语、名言等出现的语境理解出现偏差。五年级的选词填空“沉思”“凝思”等,六年级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理解,如这段诗歌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全文集中体现了“喜”字等掌握不到位。
成因:语言积淀不丰富,故理解能力不强;缺乏对语言细微处的辨别能力,不善于对相近词语加以推敲;日常阅读教学的感悟和训练还不够扎实。
措施:低年级加强同音字的理解辨别;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推敲,学会逐字理解,感受近义词的细微区别。中高年级要引导学生推敲语言,同时感悟和训练要统一在一起,并实实在在地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关注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引导学生尝试着透过现象看实质。
四、教师教学的发展空间
1.“过程”与“方法”。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累进的过程,同时,每一项能力的形成也需要一个过程(比如概括能力)。重视学生单项能力的形成,把长程两段的意识渗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项阅读要求,教学中不局限于训练,而应该在训练的同时渗透方法和技巧的,适当增加阅读练习的量,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审题和答题技巧,教结构用结构,使学生能力的发展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和能力也是检验阅读教学成效的外在体现。教师日常的教学要清晰每一单元主要训练什么能力?每一节课怎么训练,提炼什么方法?
2.“扎实”和“系统”。每个年级立足阅读教学的要求训练扎实到位,如低年级还是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阅读理解侧重于仔细阅读,养成字字入目,抓住字词理解,培养初步的理解能力和对语言的敏感。三年级重视对语段的理解,结构的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将分层理解的意识融入日常教学中;四年级在理解的准确性和概括能力,高年级在理解的深刻性(提炼)和阅读的广泛性。不同年级应立足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把每一阶段的要求融入课堂教学中扎实训练,同时要有整体意识,对小学阶段不同年级阅读训练的要求清晰,教学要在系统的背景下运用前延后续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帮助学生完善前期的学习,提前感知后续的要求。
 
架构目标体系
朱丽萍:
1.以研究促能力的提升
2.新规则的建立中
3.校本指导纲要的编写过程中,建立关系思维。
 
王校长:
1.看到了教研组长自身专业化的提升。“成人“价值上的提升
2.把“她”的思考和创造变成“她们”的思考和创造。
一点建议:
1.对后续研究深化的指导。后续学生学科素养的“突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2.将研究学生特点和学生学习习惯结合起来。必须养成的习惯融入目标。
习惯:
1.    安静。静能生慧,思考的奔跑比行动的奔跑更重要。倡导精神自由。安静(专注、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安静(投入)听讲的习惯,安静(全力以赴)思考的习惯,安静答题的习惯。
2.    严谨。思维品质,从信息提取的能力,信息的判断、甄别,信息的整合,信息的转化,信息发布的能力。
关注、细化、判断、比对、分析、提炼,研究的课题,向纵深发展。
一点希望:
1.    毕业班增强回望意识,整合思维、结构思维和关系思维,确立每个年级的要求达成情况,诊断中缺失在哪一年段,对每个年段的要求更清晰。
2.    管理如何为一线教师提供服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命题规范、答题、阅卷,校长室、课程部长四个学科展开一次联合教研活动。提取精华,面上的共性,点上的亮点,辐射开去。
 
关于纲要编写(详见纲要编写文件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