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当台历上红笔圈出的备忘日子一个个划过的时候学期即将结束,此时,如同老农站上田埂回望刈过的麦楞,我能清晰地看到来时的足迹,也有空抬头看天,对下一次弯腰赶路辨别方向。
一、常州市基本功比赛斩获桂冠
3月19日,我与全市近百名同行参加了常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练兵”比赛。为准备这次比赛,我和学科组其他青年教师一起学习比赛规程,一起训练技能,并逐项依照比赛要求进行校内模拟比赛,邀请学校领导指导。通过几次模拟,大家明确了自己的长项和弱项,在较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练习。在准备过程中我能发挥一个老教师的作用,每天提醒年轻教师准时训练,每当遇到困难大家共同商量解决,我也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年轻同伴。面对比赛我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端正心态,不怠慢、不草率、不慌乱,主动、认真、积极地投入比赛。我除了选项排球被扣分外,其它项目均得到满分。在随后的课堂教学比赛中,我发挥正常,取得了小组的第一,最终我如愿获得基本功比赛的第一名,为学校也为自己赢得了荣誉。我很满意这次参赛的过程,体现了“个人和团队共同努力、个人与个人公平竞争”的氛围,这是自己一向追求的工作氛围。反思这次比赛,也暴露出自己的很多不足,在技能方面还有很多弱项,课堂教学中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也有待提高,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更加注意全面细致,从分析教材开始,踏实于教学的每个环节。
二、各类课堂教学活动获得认可
学校在4月份接受三年主动发展总结性验收的随堂听课中,我被检查组的领导点名听课,我事先做好了充分准备,上了跨越式跳高课,针对学生第一次上该课的情况,我果断改进了的原有组织队形和练习场地,用更多的激励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练习,本课受到了听课领导的肯定,评价为优秀。5月份学校开展“新基础”术科组精品课开放活动,上海闵行实小的老师来校交流观摩,我承担了一节开放课,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上海的老师对器材的创新设计和课的情景创设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6月初,常州市电教馆为我拍摄了跳高的精品课,当时气温高达36度,我和学生克服酷暑的考验,顺利完成拍摄任务。近日,学校向新疆来挂职学习的老师开放术科课堂,我设计了一节利用呼啦圈和人体障碍的四年级篮球运球课,获得新疆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多次的公开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即“三多”:“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让学生学到更多技能、让体育教学更有生命力。”为此,我从总体设计、器材运用和组织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实验,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蕴含教学目标的分解达成,在每次点评都顾及个体和全体的关系,努力形成自己“扎实、巧妙、互动、高效”的教学风格。
三、工作室活动不遗余力
除了新北区的活动因故没有参加外,本学期我认真参与工作室所有活动。在胡伯明参加常州市小学同题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时,他经常电话和我联系,我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观点告诉他。我觉得工作室成员出去展示代表着工作室,工作室的事情我们每个成员都应该全力以赴地协助。经过胡老师的本人努力和很多其他老师的全力支持,最终展示出来的课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为听课老师提供了研究和思考的案例,这节课获得了成功。另外,汤莉老师准备赴南京上一节交流研讨的课,我也为她提供了自己的设想。我觉得在一个团队里,我们每个人要主动地为这个团队提供能量和智慧,我们才能从团队中更好地吸收营养。抱着这样的理念,我在工作室的活动中总是愿意表达更多的观点,总是较快地完成领衔人布置的作业。我有一种使命感,我们在工作室只有三年时光,在三年里应该尽量多学东西,尽量为工作室争取荣誉,为工作室团队也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
四、专业发展有得有失
本学期我有幸成为常州市第九批学科带头人,我并没有太多的喜悦,因为在这个层面我并不是最优秀的,称号本身就是双刃剑,我愿意把它当成向下一个目标进发的台阶。本学期我参加了职称的理论和教科研考试,为此连续几周每天坚持看书,收集整理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考试中我顺利过关,为明年职称评定扫清了障碍。本学期我主要撰写了三篇文章,暂时没有发表和获奖。总体来说,本学期我写的文章数量减少了,这方面要向孙建顺老师学习,用一种持久的恒心坚持动笔,为自己赢得尊重。
在向前赶路的时候,低头看脚步是否踏实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还要时不时抬头看天,看看目标和方向,看看与自己的理想的距离。本人很喜欢一位登山家的名言,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人生苦短,让每一天都踏实地过好,想必老年时不会遗憾吧。